熊蜂對生活在高海拔、高山環境中的植物至關重要。分布於雲南、四川、青海南部和西藏的被子植物梭砂貝母,生長於海拔3800至4700米的沙石地或流沙巖石的縫隙中。花朵盛開後,梭砂貝母就在等待「授粉者」的光臨。蘇氏熊蜂由於體型較大,能夠攜帶更多花粉而深得梭砂貝母喜愛。為了吸引蘇氏熊蜂,梭砂貝母會分泌出更多的花蜜作為回報。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欄目
熊蜂是蜜蜂總科熊蜂屬,為獨居性和社會性昆蟲,是蜜蜂大世界中的一員,全球已知約有250種熊蜂。
熊蜂蜂群組成與蜜蜂相似,每群由一隻蜂王、多隻雄蜂及上百隻工蜂組成,體型粗壯,膀粗腰圓,全身長滿黑、黃或白、紅等各色相間的絨毛,號稱"毛孩子"。
熊蜂的上顎很尖利,吻比蜜蜂要長,有旺盛的採集傳粉能力,適應性強,授粉作物廣,在室內可周年飼養繁殖,喜歡採集深花管的植物,已被證實是設施作物理想授粉昆蟲,是茄科、豆科植物最有效的授粉昆蟲。
我國設施大棚佔地面積穩居世界第一,設施農業的發展迫切需要熊蜂「上崗」來「監督」果蔬的安全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化學殘留,提高作物免疫,提升產品品質。在「授粉者」計劃推進過程中,我們總結出熊蜂授粉的八大優點:
1、可以周年繁育,熊蜂繁育可以在人工控制條件下完成,在任何季節都可以根據溫室果蔬的需要進行繁育。
2、有較長的吻,熊蜂的吻長達9-17毫米,可以採集如番茄、辣椒、茄子等深冠管植物的花朵。
3、採集力強,熊蜂渾身絨毛,體型大、動作靈敏,具有旺盛的採集力,一隻熊蜂每分鐘訪花達到12~22朵。
4、耐低溫,熊蜂在8~32℃範圍內均可正常活動。
5、趨光性差,熊蜂不像蜜蜂那樣飛撞玻璃和棚室。
6、耐溼性強,熊蜂可以適應相對溼度50%~80%的設施大棚環境。
7、採集專一,熊蜂信息交流系統不發達,能專心為某一種作物授粉,特別適合溫室作物。
8、聲震大,番茄、茄子等植物的花,僅有在熊蜂「嗡嗡聲」特定的震動頻率下,花粉才能被釋放出來。
總之,熊蜂就是溫室果蔬的授粉高手。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熊蜂的授粉效率,那就是「路過必留痕」。
中國綠髮會蜂巢基金與山西青年「甜蜜絲路」工程的合作,以熊蜂授粉實例為基礎,普及蜜蜂授粉帶來的綜合效益,為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添磚加瓦」。
整理/咚咚 審/Talina、王國峰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