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挖掘出2種可人工飼養本土熊蜂

2021-01-22 中國日報網

光明網訊(記者宋雅娟)3月9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蜜蜂研究所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再次挖掘出2種可以人工飼養的熊蜂,探明了我國南方蜂種弗裡熊蜂(Bombus friseanus)和短頭熊蜂(B. breviceps)的生物學特性。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昆蟲(Insects)》上。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首席安建東研究員介紹,熊蜂是一類野生傳粉昆蟲,利用熊蜂為可控環境下的農作物傳粉,首先要實現熊蜂的人工飼養。目前,全球商業化應用最廣的熊蜂物種為歐洲地熊蜂(B. terrestris),但是該蜂種已在很多地區造成了生物入侵,不僅和當地熊蜂或其它野生蜂競爭營巢場所和食物資源,還會傳播病蟲害,甚至對一些蜂種造成生殖幹擾,導致當地傳粉蜂多樣性急劇下降,擾亂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平衡。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禁止進口歐洲地熊蜂,並著手本土熊蜂的篩選與馴化。

安建東介紹,中國已發現熊蜂125種,是全球熊蜂物種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近20年來,蜜蜂所從我國北方地區先後篩選出6種適合人工飼養的熊蜂,分別為密林熊蜂、蘭州熊蜂、紅光熊蜂、火紅熊蜂、重黃熊蜂和明亮熊蜂,其中密林熊蜂和蘭州熊蜂的規模化繁育潛力較大,是目前研究所熊蜂馴化工作的重點研究對象。

該研究挖掘出的弗裡熊蜂和短頭熊蜂,是我國雲南省分布最豐富的2種熊蜂。研究探明了這2種熊蜂在雲南的傳粉植物、年生活史、蜂群發展動態和交尾行為。結果顯示,這2種熊蜂均為高度雜性傳粉昆蟲,其活動周期和蜂群發展模式明顯不同。在實驗室條件下,弗裡熊蜂和短頭熊蜂的成群率分別為95.5%和86.5%;其中,弗裡熊蜂每個蜂群平均產生135隻工蜂,工蜂數量略小於我國北方地區的幾種熊蜂,而短頭熊蜂每個蜂群平均產生318隻工蜂,是目前我國篩選出的8種熊蜂中工蜂數量最多的蜂種。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團隊挖掘出2種可人工飼養本土熊蜂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蜜蜂研究所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近日再次挖掘出2種可以人工飼養的熊蜂,探明了我國南方蜂種弗裡熊蜂和短頭熊蜂的生物學特性。這一研究已於近日在學術期刊《昆蟲》在線發表。(弗裡熊蜂,攝於雲南。
  • 熊蜂飼養技術介紹視頻
    目前,全世界己知的熊蜂種類大約250種,主要包括熊蜂亞屬(Bombus Latxeille )和擬熊蜂亞屬(Psithyrus Lepeletier),其中熊蜂亞屬約210種,擬熊蜂亞屬約30種。熊蜂亞屬是社會性昆蟲,級型分化明顯,存在三型蜂。擬熊蜂亞屬是寄生性的社會性昆蟲,沒有工蜂級型;擬熊蜂的雌性蜂侵佔熊蜂的蜂巢,利用寄主熊蜂繁育其後代。
  • 熊蜂人工飼養流程
    1、選擇蜂種:採用新疆區的地熊蜂作為蜂種。2、維持蜂王環境條件及配製專用飼料:飼養室環境條件為溫度24-27℃,相對溼50-70%。3、飼料配方為蜂花粉和蔗糖溶液,蜂花粉為含蘋果、梨花的花粉,蔗糖溶液中糖水比例為1-1.2:1.24、誘導蜂王做巢產卵:開始飼餵後3天內在飼養盒內加入2頭蜜蜂或1頭熊蜂工蜂,並用山杏花粉含量不低於30%的混合蜂花粉作為誘導產卵5、在特定條件下飼餵熊蜂:每2-3天給熊蜂提供新鮮飼料,工蜂達到60頭以上後蜂群可拿出去用於為溫室大棚果菜授粉,需要用來繁育蜂王的蜂群留在飼養室繼續飼餵直到新蜂王羽化完畢
  • 科學家解密我國本土熊蜂遺傳密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蜜蜂研究所近日攜手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首次為16種我國本土熊蜂繪製了參考基因組序列,並對其進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揭示熊蜂基因組進化的分子機制,鑑定出與熊蜂生態適應性及行為特徵相關的基因,為我國本土熊蜂遺傳改良提供了寶貴的基因資源。
  • 熊蜂授粉丨種出「安心牌」番茄
    傳統的種植方式中,需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這是一項高強度的工作,而且還會出現產量低、品質差、畸形果多等眾多問題。而熊蜂授粉技術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傳統人工授粉的諸多問題,接下來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項技術。
  • 熊蜂生物學習性簡介
    熊蜂蜂王在出蟄3周左右開始建巢產卵,卵呈白色,細長,兩端鈍圓,長約3.2mm,直徑約1.0mm。一端較粗一端較細,表面光滑。蜂王產卵後,會爬伏在卵室上,由胸部肌肉產生熱量,然後將胸部產生的熱量傳遞到腹部,再伸縮自己腹部,以此來增加卵的溫度促進卵的孵化。在自然條件下,蜂王產卵後前期除了孵化,還要負責採集花蜜、花粉、飼餵幼蟲、維持巢溫。
  • 省養蜂所赴景德鎮開展設施作物熊蜂授粉試驗
    省養蜂所赴景德鎮開展設施作物熊蜂授粉試驗 開展設施作物熊蜂授粉試驗       為進一步加強熊蜂授粉技術研究。12月13日,省養蜂所科研人員赴景德鎮開展熊蜂對設施草莓、番茄作物的授粉試驗。
  • 熊蜂是一種什麼蜂種?
    熊蜂是一種膜翅目,熊蜂屬,蜜蜂總科的多食性和社會性的昆蟲,世界上已知的熊蜂種類超過500種,是一種分布範圍極光、種類極多的蜜蜂品種之一,那麼熊蜂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蜜蜂呢?下面我們就跟隨趣蜜蜂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 熊蜂的世界|「授粉者」計劃
    為了吸引蘇氏熊蜂,梭砂貝母會分泌出更多的花蜜作為回報。——「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欄目熊蜂是蜜蜂總科熊蜂屬,為獨居性和社會性昆蟲,是蜜蜂大世界中的一員,全球已知約有250種熊蜂。熊蜂蜂群組成與蜜蜂相似,每群由一隻蜂王、多隻雄蜂及上百隻工蜂組成,體型粗壯,膀粗腰圓,全身長滿黑、黃或白、紅等各色相間的絨毛,號稱"毛孩子"。
  • 熊蜂與熊?
    熊蜂和蜜蜂是近親,同屬蜜蜂科,但知名度比蜜蜂差遠了,其實熊蜂在自然界中是重要授粉昆蟲,地位超越蜜蜂。全世界已知熊蜂有250種,我國已鑑定的有125種。熊蜂長1.5~2.5公分,體粗壯多毛,多為黑色帶黃或橙色寬帶,是一種多食性的半社會性昆蟲。經過人類馴化,廣泛應用於設施農業作物授粉。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與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蜜蜂所合作,在浩彤、二道橋引進熊蜂用於大棚、溫室甜瓜、西紅柿授粉,取得了成功。與蜜蜂授粉相比,熊蜂授粉有3大優勢:
  • 熊蜂專場丨熊蜂授粉技術的幾個小秘密
    它主要是利用熊蜂自身得天獨厚的優點進行授粉的一項技術,利用熊蜂授粉不僅可以提高產量,還可顯著提高品質。熊蜂授粉後坐果率高,果重顯著增加,從而大大提高果菜產品的售價和競爭力,增加了農民朋友的收益。2、熊蜂授粉的優點是什麼?1、改善果型,提高果實的經濟產量:利用熊蜂為果菜授粉可以完全避免由於激素噴(點)花不當引起的畸形果和露子果實的產生,顯著增加商品果率,提高經濟產量。
  • 捕食蟎和熊蜂攜手為綠色果蔬保駕護航
    捕食蟎防治這幾種蟲害卻不需要考慮這麼多,它不僅可以吃成蟲,還可以吃蟲卵,並且不用考慮抗藥性這個大麻煩,可謂一舉三得。除此之外,捕食蟎還是個大胃王,一隻捕食蟎一天能取食6隻紅蜘蛛。別看它個頭小,單兵作戰能力挺強,團隊協作也不弱。它身後有成千上萬的小夥伴兒,長得比它大,沒問題,小夥伴兒們上,愉快的吃一頓大餐。
  • 娃娃魚的人工飼養 娃娃魚如何飼養娃娃魚繁殖飼養管理方法
    【娃娃魚的人工飼養】娃娃魚即大鯢,是一種兩棲類動物,主要生活在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下遊的支流中,最大個體長達1.8米,體重60多千克。它肉味鮮美,肉質潔白細嫩,營養豐富,是宴上的珍饌佳餚,並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它是我國出口的重要水產品,許多地方已開始人工飼養。(1)建池。
  • 熊蜂授粉的番茄上市了,綠色有機!快去嘗嘗吧!
    目前正值溫室番茄產銷的旺季,使用熊蜂授粉的番茄也上市了,熊蜂授粉的果實富含種子,果型圓正,汁液豐富,口感好,無化學激素汙染。使用熊蜂授粉是目前溫室番茄種植的一大特色。經過訓練的熊蜂在番茄花叢中飛來飛去,它們對花朵的啃食,有利於花粉噴出,可以幫助番茄實現自然授粉。
  • 45種野生保護動物年底前停止飼養!網友:人工繁育的鸚鵡能養?
    無底價,網友:撿漏虎皮鸚鵡僅5元拍得 前幾天看到林業局發公告了,45種野生動物年底前停止養殖完整名單,我就趕緊點進去看有沒有鸚鵡品種,原來是禁食名單,以前人工繁育的可食用野生動物,現在不準吃了,反正我不吃野生動物和我沒什麼關係,鸚鵡做為觀賞鳥,所以不在裡面,那麼我們看看都有什麼品種,以及最近關於鸚鵡的政策。
  • 生物防治丨為了綠色安全果實,捕食蟎和熊蜂在努力
    熊蜂傳花授粉我們都知道農作物生長結果離不開授粉這個重要環節,而授粉主要包括自然風、動物(昆蟲為主)和人工的方式。但是在設施果蔬中由於設施環境相對狹小、密閉,缺少自然授粉媒介。常採用人工激素蘸花、點花、噴花,但是這樣的授粉方式副作用較多,費工費時,易出現畸形果,空洞果,激素中毒等,導致果實品質低劣。
  • 4種適合新手飼養寵物蜥蜴
    一、 豹紋style:豹紋守宮  豹紋守宮原產於印度及巴基斯坦,棲息於沙漠或乾草原,通常以大石的縫隙或孔洞為遮蔽所,當乾燥時這些區域不會烘烤的有如沙漠,今天豹紋守宮大多可在寵物店看到,但都是人工繁殖的而非野生的,顏色和品系繁多,並且繁育者們依然正在努力的繁育中。
  • 美洲紅䴉的人工飼養與繁育技術
    近年來,美洲紅䴉被廣泛引種到世界各地進行人工飼養繁育。成功的人工繁育既可減少對美洲紅䴉野生種群的捕獲和幹擾,又達到了保存種源的目的,對美洲紅䴉的可持續性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國內外關於美洲紅䴉人工飼養的研究報導極少,無法對養殖者提供適當而成熟的技術指導。
  • 【特養政策】哪些野生動物可人工飼養?有哪些注意事項
    在中國,作為觀賞動物有規模的養殖記錄見於清朝,1908年在北京建成了「萬牲園」(北京動物園前身),飼養展覽動物幾十種。  不過真正將野生動物作為產業發展和經濟利用來大量繁殖飼養的,還是改革開放後的新中國。2003年8月,國家林業局發布了首批54種馴養技術成熟、可商業經營利用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使人工飼養野生動物得到規範化發展。
  • 人工飼養的箭毒蛙幾乎沒有毒,為什麼野生的毒性卻那麼強?
    箭毒蛙,一種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奇特生物,雖然它的個體不大但卻有著極強的毒性,也是世界上最具毒性的生物之一,英國科學家曾研究過一種藍色箭毒蛙,這種蛙一隻的毒性足以毒死10個成年人或2萬隻老鼠。不過人們在研究中卻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野生環境中生長出的箭毒蛙毒性十分強烈,但用人工飼養的方式養出來的箭毒蛙卻幾乎沒有什麼毒性,這又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