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或螞蟻這種社會性昆蟲,有沒有懶惰的成員呢?

2021-01-15 易途

懶惰是一個心理學名詞!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都知道,社會性昆蟲(螞蟻,蜜蜂等),都是分工明確而且勤勞能幹的,但是它們會不會有偷懶的成員呢?

如果真的能夠用懶惰來形容昆蟲的話,那麼我們可以作如下懶惰性排序(從懶惰到勤勞)。

人>高等靈長類動物(猩猩、猴子等)>一般高等動物(貓,狗等)>社會性群居昆蟲(螞蟻,蜜蜂等)>簡單群居昆蟲(蟑螂等)>獨居昆蟲(寄生蜂,還有比較類似的不是昆蟲綱的蜘蛛綱裡面的多數蜘蛛)

昆蟲的神經系統太過與簡單,他們會遵循趨利避害(自私)等本能行動,但不太可能因為心理的自私而出現上面提到的偷懶和懶惰的行為。可以是適當的懶惰是自然選擇後有利,過分的偷懶則可能是基因的缺陷,導致最終被淘汰。

昆蟲的神經系統與高等動物相比較更為簡單,可能懶惰這種詞彙還沒有機會運用到昆蟲身上。基因決定了它們——這群古老而又簡單的生物——沒有太多的選擇。

「蜜蜂、螞蟻」…你可知這些昆蟲的基因遺傳有一個極大的特殊性、導致了「懶惰基因」幾乎不可能得到繁衍優勢?

蜜蜂群體的繁殖方式是「孤雌生殖」:

蜂王可以通過無性生殖的方式繁殖出雄蜂,再與自己所生的雄蜂進行有性生殖、產下受精卵,受精卵由於成長條件的不同可以成為工蜂或蜂王。

這造成了每一個工蜂與它的姐妹之間都至少有3/4的基因重合度:因為來自父親那一方的基因本來就是母后基因的一部分。所以蜂王產下的每一個「妹妹」都甚至比工蜂自己的孩子更「親」(相比人類子女與父輩1/2的基因重合度,一個蜂群內的基因聯繫可要緊密的多)。

你想像一下:當群體中幾乎每個個體的基因都接近、且共同把生殖的重任交到一個叫做「蜂王」的個體肩上時,工蜂的偷懶簡直毫無意義:因為它們活著的全部意義就是保證蜂王更高效地生育出更多與自己「基因接近」的「妹妹們」。

你以為這是「個體的無私」嗎?

這恰恰說明了「基因的自私」。

——基因為了使自己更加高效率的複製、延續下去,不惜造出一群沒有生育能力的工蜂來不要命地保護自己。

偷懶怕死也沒有意義:反正你也不能有小孩兒。

反過來說:一個懶惰的基因如果在蜂群中(通過變異)出現,那它也必然得不到任何遺傳學上的優勢。

有以下三種可能:

1、變異發生在工蜂身上。

這最可能發生,畢竟工蜂的群體最龐大、「人」口基數最大,如果突變出一條懶惰的基因又會如何呢?當然是什麼都不會發生,這隻懶惰的工蜂會自生自滅且它的存在會完全被抹殺:因為它終其一生也沒能改變哪怕是一點點這個種群下一代的基因頻率。

2、變異發生在雄蜂身上。

這個也有一定的機率發生,畢竟一個蜂群中的雄蜂數量也不止一個,這個後果可能會稍稍嚴重:最好祈禱這條懶惰基因是隱性表達,不然這個蜂群很可能會因此完蛋——因為雄蜂體內的一條顯性懶惰基因一旦被蜂王選中(蜂王會把某隻雄蜂的精子存在體內來源源不斷地生殖受精卵),那麼整個蜂群的工蜂都將變成懶惰的工蜂,這個蜂群就算是完了。

3、變異發生在蜂王身上。

這個發生的概率極低畢竟每個蜂群只有區區一隻蜂王而已,變異出懶惰基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蜂王都帶著懶惰基因了——她老人家一旦懶得生小蜜蜂,那麼這個族群不就徹底完了嗎?!

哈哈上一段當然是開玩笑的,但如果蜂王變異出懶惰基因且不論是顯性還是隱性,這個蜂群都註定藥丸~

首先如果是顯性,那不用想了當然是生了一窩子懶蟲(還真是懶「蟲」),一個冬天也熬不過去。如果是隱性呢?那就要做一道數學題了:首先蜂王減數分裂繁殖雄蜂的過程中會使雄蜂有1/2的機率帶上懶惰基因,而這1/2的雄蜂與蜂王產下的後代又有1/2的概率碰上蜂王體內隱性的懶惰基因、因此是1/4的概率——這個概率已經足夠一個基因高度重複雷同的族群滅亡好幾遍了。

所以無論如何,「懶惰」的基因在蜜蜂(或螞蟻)這類社會性昆蟲的群體裡面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為了方便理解,文中提到的很多算法和概念都經過了簡化和理想化的處理,現實中的情況更殘酷也更複雜。如果有什麼地方講得不好,也歡迎大家踴躍吐槽。)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顯示螞蟻大部分是懶蟲
    螞蟻給人的印象是勤奮,但真正的情況到底如何,科學家最近發現,大多數螞蟻都是懶蟲,這真的出乎意料,因為螞蟻和蜜蜂一直被作為團隊合作的典範。
  • 蜜蜂、螞蟻與人類
    竇 旭 民蜜蜂和螞蟻均屬於昆蟲綱膜翅目類昆蟲,而人類屬於哺乳綱靈長目類高級動物。然而,三者之間卻有一個共同特點,這就是全都屬於社會性的生活群體。在昆蟲綱中,蜜蜂屬於高級進化的類群。社會性生活方式的出現,「勞動」分工的不同,「語言」信息的傳遞,蜂巢結構的不同,以及通過「舞蹈」動作辨認蜂巢的方法等等,進一步促進了蜜蜂群體的進化。同樣,螞蟻是現代動物體系的優勢類群,擁有極為龐大的數量和極為複雜的社會結構。螞蟻與其它各種生物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種類多樣的螞蟻和相關物種的多樣性,以及螞蟻社會分工的多樣性,造就了螞蟻在行為上的多樣性。
  • 什麼是真社會性動物?它們有什麼特徵?
    它們是不可貌相的大力士,能輕鬆搬動比自己大數倍的樹葉;它們是很厲害的建築師,可以建很複雜的巢穴,裡面會有通風系統、排水系統等,如同地下城堡......螞蟻那麼小,為什麼力量這麼大呢?其實螞蟻就是真社會性動物。那什麼是真社會性動物呢?真社會性動物有什麼特徵?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真社會性動物?
  • 螞蟻是蜜蜂的親戚?一億五千萬年來螞蟻3種武器的轉變
    螞蟻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昆蟲,也是最成功的社會性昆蟲。螞蟻和各種蜂類一同被歸為膜翅目。沒錯,螞蟻是胡蜂、蜜蜂等各種蜂的親戚,至少在一億五千萬年以前,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這個祖先是一種獨居的葉蜂,葉蜂有一根堅硬的中空產卵管。
  • 蜜蜂是無脊椎動物中,進化程度最高的物種,究竟高在哪裡?
    在無脊椎動物中,蜜蜂的進化程度是最高的,而且中蜂和意蜂又是蜜蜂類中進化程度最高的。其實蜜蜂的生活方式其他很多昆蟲也有類似的生活方式,那麼為什麼就說蜜蜂的進化程度是最高的呢?究竟蜜蜂的進化程度高,是高在哪裡呢?中蜂與意蜂,哪種的進化程度更高呢?今天蜂部落就來給朋友們分享這一問題。
  • 懶惰蜘蛛竟從螞蟻嘴裡搶奪食物(圖)
    雙帶扁蠅虎蜘蛛  國際在線專稿:據國外媒體報導,紐西蘭動物學家最近發現了一種從螞蟻嘴裡搶食的蜘蛛這種懶惰的蜘蛛雖然也會捕殺獵物,但是它不喜歡主動捕食,也不結網,而是跟蹤螞蟻,從螞蟻的嘴裡「偷」和搶奪食物。   這種懶惰的蜘蛛生活在肯亞維多利亞湖的海岸線附近,身長大約有2至6毫米,它的全名叫雙帶扁蠅虎蜘蛛(Menemerus bivittatus)。 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的研究人員西蒙·波拉德和他的同事羅伯特最近拍攝到了這種蜘蛛奇怪的捕食方式——從螞蟻嘴裡搶奪食物。
  • 螞蟻、螳螂和蜜蜂,三種翡翠昆蟲的造型十分可愛,寓意還很獨特!
    佛公和貔貅等等,但是近年來,很多玉雕師獨出心裁,將各種可愛的昆蟲打造成翡翠飾品。螞蟻的體積很小,但是它的力氣卻很大,在搬運食物時,螞蟻可以搬起超過自身體重400倍的東西,還能拖動超過自身體重1700倍的物體,因此翡翠螞蟻寓意身強力壯、有力量。
  • 蜜蜂的生物特性有哪些?
    蜜蜂是我們大家熟知的社會性群居昆蟲,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可以為植物傳授花粉的昆蟲,在世界各地有廣泛的分布,種類也非常的多,不過蜜蜂家族大部分都集中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因為這些地方氣候宜人,有利於開花植物的生長,甚至有些植物種類還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用價值,這對生物學特性的研究有著重大的意義,那麼蜜蜂的生物學特性有哪些呢
  • 科學家揭開螞蟻種群社會性形成之謎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動物行為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通過克隆繁殖的螞蟻發現,從6個螞蟻開始,隨著群體規模的擴大,螞蟻會發展形成一種有益的分工模式。這一發現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複雜的社會性是如何形成的。
  • 養蜜蜂為何要防螞蟻,螞蟻有什麼危害,如何進行滅蟻操作
    養蜜蜂為何要防螞蟻,螞蟻有什麼危害,如何進行滅蟻操作蜜蜂是目前很常見的養殖昆蟲,在養殖市場上的規模應該是最大的一種了。它生產的蜂蜜也有著很多的用途,不僅可以滋補身體,同時也是可以入藥的,現在因為人們對於養生的關注,所以也讓蜂蜜的需求量提升起來,養殖行業也開始火爆。
  • 觀察螞蟻的生活特點
    螞蟻是世界上三大"社會性昆蟲"(螞蟻、白蟻和蜜蜂)之一,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Formicidac).螞蟻是地球上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生物.據說,把全世界的螞蟻加在一起,其重量將超過脊椎動物的總重量.
  • 它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昆蟲之一,分工比蜜蜂還細,養有專職打手
    它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昆蟲之一,分工比蜜蜂還細,養有專職打手 說到社會化的群居昆蟲,很多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蜜蜂,因為蜜蜂是無脊椎動物中社會化群居程度最高的,但是除了蜜蜂之外,無脊椎動物中進行社會化群居的昆蟲並不少,比如我們常說的胡蜂、雄蜂等等都是以群居或者半群居的生活方式生存的。
  • 它是地球上數量多的昆蟲之一,分工比蜜蜂還細,養有專職「打手」
    蜜蜂的社會化群居生活中以蜜蜂的社會化分工精細著名,加上蜜蜂的社會化群居生活程度最高,導致很多朋友都認為蜜蜂世界的分工是最精細化的,其實很多朋友忽略了一種和蜜蜂相似的昆蟲,只是這種昆蟲通常是長在地下的,它就是螞蟻。
  • 為什麼有蝗災,卻很少聽說其它昆蟲成災的?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吃草的蟲子那麼多,卻很少聽說有像蝗蟲一樣達到「遮天蔽日,神明震怒」的規模。比如我小時候經常捉著玩的尖頭蚱蜢,其實這也是一種蝗蟲,學名叫稻葉大劍角蝗(Acrida lata Motsch),但是它們似乎就沒有出現過大量成災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 螞蟻的起源及防治螞蟻有哪些妙招
    螞蟻作為營群體生活的社會性昆蟲,距今已有了7000多萬年的歷史了,而且螞蟻與蜜蜂是近親,多數螞蟻還是對人類有益處,只有少數螞蟻對人類有害;螞蟻的觸角呈明顯的膝狀彎曲,腹部有南瓜車一、二節呈結節狀,一般都沒有翅膀,只有在交配的雄蟻和有生育的雌蟻才有翅膀,雌蟻交配後翅膀即脫落。
  • 昆蟲的智慧--中國數字科技館
    作者:餘夫  昆蟲是怎樣理解它的自然及社會生活環境的?它們能否從自身的經驗中學習到某些東西呢?當一個個體解決生存環境中的某個問題時,它是否能抑制其平時的行為表現,並且能想出新鮮獨特的方法來呢?
  • 科學發現:7種除蜜蜂和蝴蝶外的昆蟲傳粉者
    科學發現:除蜜蜂和蝴蝶外的其他7種昆蟲傳粉者相信說到傳粉昆蟲大家可能和小編想的一樣,最常見的植物傳粉者,即從植物到植物傳遞花粉的昆蟲,是蜜蜂和蝴蝶。植物花粉向植物的雌性物種的轉移使受精和新植物的生長成為可能。
  • 地球上10大最美麗的昆蟲,蒼蠅第十,蜜蜂第四,蝴蝶居榜首
    4、蜜蜂:蜜蜂指蜜蜂科所有會飛行的群居昆蟲,採食花粉和花蜜並釀造蜂蜜。其細胞沉積現象,也是唯一在細胞中有鐵礦物沉積現象的真核生物。蜜蜂群體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種類型的蜜蜂,群體中有一隻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兩隻蜂后),1萬到15萬工蜂,500到1500隻雄蜂。
  • 生命的計算機:螞蟻、蜜蜂和算法
    它擁有的反應程序特別簡單,平時運轉是沒有問題的,但在許多情況下,螞蟻只會生搬硬套地根據這個程序作出機械反應。單個螞蟻看起來是那麼的渺小,其反應是那麼的機械,可仍然無法阻止螞蟻這種極其簡單的生命,做出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