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Nature、科技部
8月21日,國際頂刊Nature在 News欄目中 發表了一篇題為:China’s research-misconduct rules target 『paper mills』 that churn out fake studies 的報導。介紹了即將在9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科技部第19號令,文章評論稱,該規定劍指「論文工廠」( target 『paper mills』 ),堪稱中國迄今最全面的學術不端處理法規。
7月31日晚,科技部官網公布了是由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籤發的科技部第19號令——《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除了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處理做出明確規定之外,還對那些出售學術論文、捏造數據並代人撰寫或投稿的「論文代寫工廠」也提出了查處方案。規定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值得注意的是,該規定同樣適用於相關單位和人員在開展有關科學技術活動過程中出現的違規行為的處理,具體包括:受託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科學技術活動實施單位、科學技術人員、科學技術活動諮詢評審專家、第三方科學技術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
對此,一些科學家表示,該法規將有助於遏制學術不端並提高中國機構的研究完整性。復旦大學研究科學政策的唐莉教授表示說,這項規定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2017年,Tumor Biology 雜誌一次性撤稿107篇研究論文,這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學者,這些論文均通過「論文寫作工廠」完成,涉及偽造數據和偽造同行評議,中國科技部在這一重大醜聞發生後承諾將打擊學術不端行為。Nature 認為這一新規定是對2017年打擊學術不端承諾的兌現。
新規表示,對於學術不端行為,懲罰的範圍從從警告到撤銷獎金、獎勵和榮譽稱號,直至暫時或永久性禁止申請科研資助。對於主動承認並試圖糾正錯誤的研究人員將被從輕處罰,但屢犯者和恐嚇舉報者的將受到嚴厲處理。
本文內容及未標註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號觀點。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與我們聯繫或者請留言通知我們刪除。
來稿和內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