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高溫天氣下,魚的活性更大,食慾也很旺盛,是釣魚的好季節。但夏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氣候變化多端,往往前一刻還是豔陽高照,過一會就變成雷雨大作。在釣魚諺語中,也有「寧釣日落後,不釣雷雨前」一說。
「寧釣日落後,不釣雷雨前」這句話指的就是夏天在日落之後,氣溫降低,水中溶氧量也增高,魚兒變得活躍起來,爭相覓食,頻頻上鉤。而在雷雨來臨前,燕子低飛,空氣溼度大、氣壓低,天氣悶熱。人們都會感到難受,魚也不願意開口了,釣友此時出釣「空軍」的機率較大。
這個諺語其實還是總結的很到位,但氣壓低的天氣是不是就不能釣魚了?如果釣「癮」發作,實在想去野釣一把,怎麼才能提升作釣效率,避免「空軍」而歸呢?今天釣魚七天樂就來和廣大釣友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氣壓低,水中的溶氧量就下降,這也是造成魚不願意開口覓食的重要原因。因此釣友們選擇作釣區域以及釣法的時候,就要相應的有所改變。在一些水庫的出水口和入水口,溶氧量相對豐富,魚兒受到的影響較小,是作釣的首選區域。
另外一點,就是可以到流水的河流中去釣魚,這些地方的魚情受氣壓變化的影響較小。比如編者所在的黃河流域,夏季氣溫高的時候,水庫的魚都不好釣了,此時最好就是轉換戰場,到黃河急流中去釣魚,這裡的溶氧量一點不受影響。在水庫魚都閉口的情況下,黃河中卻照樣能夠連竿,取得很好的收穫。
如果沒有條件去流水中作釣,那就要在釣法上下一番功夫了。
第一點要改變的就是餌料的狀態。開餌的時候,儘量開的鬆散一點,適當多加一點狀態餌,比如雪花粉、輕麩等,來降低餌的比重,增加魚的適口性。建議採用拉餌,可將餌團拉得松蓬鬆一些,通過增加霧化效果來誘魚,這樣才能在天氣條件不好的情況下,給水中的魚兒創造更好的環境,提升釣魚效率。
不得不說,現在的魚吃口都變「刁」了,更何況是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釣友們就只能是費盡心思,去討好它們了。
氣壓低的時候,魚大多都會上浮,釣底的效果不好,釣友們就要果斷改變釣深。最好是將浮漂一點一點下拉,去嘗試不同的水層,找到魚的泳層,才能讓魚有機會看到餌料,吸引魚的注意力。否則一直釣底的話,魚餌一直在下層,魚看不到一切都是白瞎!
夏季酷暑,作釣環境也相對惡劣。釣友們出釣前還是多看一下天氣預報,多學一點釣魚諺語,儘量不選擇溫度高、氣壓低的天氣去野釣。如果實在無法避免,就只能從作釣區域、魚餌狀態以及作釣水層上去下功夫了,做到這些,才不至於陷入「空軍」的尷尬境地。釣友們如果能夠在惡劣的天氣下,獲得一次「爆護」而歸,肯定也是很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