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以來,黑山鄉圍繞文化品牌創建工作目標,研究確定「神秘史前島 如畫大黑山」文化品牌,按照「十個一」創建標準,有序部署推進,品牌建設取得新實效,全面助力黑山鄉文化旅遊高品質、高質量發展。
一個文化品牌
大黑山島位於長島最西端,島陸面積8.54平方公裡,海岸線長20公裡,下轄北莊村、南莊村、土島村、大濠村、小濠村、西濠村6個行政村,總人口1500人,距南北長山7.25海裡,距蓬萊10.36海裡。擁有聞名全國的「國家級地質公園」龍爪山、被譽為「東半坡」的北莊史前遺址,盛產魚、蝦、藻、貝、海參等海珍品,植被覆蓋率80%以上,是中國猛禽環志第一島。為了更好弘揚地方文化,提升精神力量,確定了「神秘史前島 如畫大黑山」文化品牌。
一個廣場主題標誌
廣場主題雕塑命名為《升騰》,底座由交錯的數個弧形組成,寓意著大黑山島肥沃的土地,浪花紋樣象徵著豐富的海洋資源,中間人物圖案代表史前人類的漁獵農耕文明,頂部藍天祥雲表現的是優質的生態資源,翱翔的鳥類代表是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同時代表北莊村、土島村、南莊村、小濠村、大濠村、西濠村六個行政村展翅騰飛。雕塑以單純洗鍊的大黑山島漁耕文化、史前文明、生態環境三大元素,排列組合為「魚躍」之造型,充分展現大黑山島齊心協力揚帆遠航的拼搏奮鬥精神。
一個民俗文化展館
大黑山島地質文化、史前文化、漁俗文化,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為了更好弘揚地方文化,提升精神力量,特建設大黑山島文化展館。展館採用主題場景、櫃檯展陳、現代傳媒相結合的方式,旨在挖掘歷史文化遺存,記錄民風民俗。
一個公眾號
持續運維「走進黑山」公眾號、「長島黑山快訊」齊魯壹點平臺,不定期發布黑山美文、美景等,截至目前已通過學習強國、山東衛視、煙臺新聞、區融媒體中心宣傳黑山文化產業項目等30餘次。
一支宣講隊伍
由鄉機關和6個漁村推薦的「兩委成員」、漁家樂從業者、蘋果種植戶、黨員等志願者,組建了10人文化宣講隊伍,主動為遊客和來訪者詳細講述黑山島的遺址文化、地質文化、漁俗文化、海洋資源、森林資源等獨特優勢,爭取人人能講黑山故事,人人都是海島文化的宣傳員。
一面宣傳文化牆
在黑山鄉交通碼頭大壩一側,總長度45米,高度1.6米,依照大壩現狀,採用原有大壩顏色,結合「神秘史前島 如畫大黑山」文化品牌,以東到西分為大黑山島歡迎您→大黑山島印象→大黑山島歷史文化→安全黑山等板塊,以生動的形象展示地方文化特色。
一個宣傳畫冊
通過前期收集的詳實的圖片、文字等材料,經過編輯整理,整合山、水、林、海、田等優勢資源,以清新、自然、簡練的形式,展示大黑山島的文化旅遊要素,讓遊客朋友在最短的時間裡了解黑山、認識黑山、愛上黑山。
一部宣傳短片
神奇的北緯37°,孕育著壯麗的世界奇觀,影片以大黑山瑰麗雄奇的自然風光開篇,展現海島風情、自然生態、歷史人文、休閒體驗項目、龍爪山地貌、美食特產等,構勒出一副令人神往的海島秘境!
一批文創產品
以黑山獨有的植被資源為特色,藉助於包裝設計對艾草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打造獨具黑山本土化特色的文創產品——黑山艾草。不斷提升黑山蘋果的附加值,以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打造高品質的海島特產。
一個主題LOGO
經過不斷的提煉、抽象與加工,大黑山島主題LOGO以龍爪山億年地質景觀為主體,傳承史前文化,以簡約、流暢的線條展示大黑山島的漁獵文化,拋灑的漁網以「黑山」首字母「H」和「S」圖形表現,「S」與山脈相連象形源遠流長的古人類文明,六隻翱翔的鳥寓意六個漁村齊頭並進,整體發展更上一層樓,用極簡的色彩和線條體現了大黑山島的特點和形象。
(大黑山鄉供稿)
原標題:《【一島一品看大黑山】神秘史前島 如畫大黑山》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