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該團隊在大型複雜製件整體成形的關鍵技術方面又獲得突破,成功研製出工業級的1.2*1.2米工作面的快速製造裝備。這是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間的此類裝備,使我國在快速製造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運用該技術生產六缸發動機缸蓋,一個星期內可以整體成形出四氣門六缸發動機缸蓋砂芯。而採用傳統的砂型鑄造試製方法,僅工裝模具的設計製造周期通常需要5個月左右,不僅周期長,而且費用高。
2011 年,該技術被歐洲空客公司等單位選中,聯合承擔了歐盟框架七項目,應用快速製造技術為空客和歐洲航天局等單位製作飛機、衛星、航空發動機用大型複雜鈦合金零部件的鑄造蠟模。其中,一個部件約1米見方,但壁厚僅為3毫米,且具有微細特徵結構,利用傳統方法難以製造,史玉升團隊卻按其設計要求,製造出合格的網格結構金屬零部件。
中航工業:列印一架飛機
2013年1月18日,國務院向「飛機鈦合金大型複雜整體構件雷射成形技術」頒發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目前,這一技術在我國已經投入工業化製造,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飛機鈦合金結構件雷射快速成形及技術的國家。
據相關資料,該技術的成型尺寸可達4*3*2米,不僅超過美國的同類技術,也遠超民用3D列印技術製造尺寸,不過由於該技術並不使用前述的集成化的3D印表機,所以並不能與民用3D列印技術混為一談。
國際競爭者:「猛獁」,最大列印尺寸可達2.1米,但寬高仍不及國產印表機
據悉,今年早些時候,比利時的16名工程師利用3D印表機製造了一輛全尺寸賽車,名為「阿里翁」,時速從零提升至60英裡(約合每小時96公裡)只需要短短4秒鐘,最高時速可達到141公裡。在德國的霍根海姆賽道,這輛3D列印賽車成功完成測試。
「猛獁」印表機的工作面長度達2.1米,但高度寬度不及中國的兩部印表機
這輛賽車的車身由亞利歐製造者Materialise公司製造的「猛獁」印表機製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公司副總裁維姆 米希爾斯說,「猛獁」3D印表機能夠列印尺寸達到2.1*0.68*0.8米的零部件,亞利歐複雜的車身便是由它一次列印成型。並表示,該公司有能力研製更大的印表機,但是「技術上可以,但考慮到經濟效益,現在沒人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