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MIND
迄今為止,人類記錄到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其震級高達芮氏9.4-9.6級,但有個地方曾發生一場震動,竟相當於芮氏32級地震。
你可能猜到了,這個地方不在地球上。
事實上,外太空也有類似「地震」的天體震動,包括行星和恆星,通常是由於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突然釋放,並且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力。
以地球的「鄰居」月球為例,阿波羅號太空人曾發現月球上也有震動,只不過普遍比地球上弱得多。
儘管如此,月震通常能持續1個小時以上,因為月球沒有衰減機制來抑制震動。
類似的,火星上也有震動,根據2012年的一項研究,火星震動可能每百萬年才發生一次。
而在2004年12月27日,距離地球約5萬光年的中子星SGR 1806-20爆發了一場「星震。
據記載,這次震動釋放的能量相當於芮氏32級地震,釋放的伽馬射線達到10的37次方千瓦。
其能量是如此驚人,相當於引爆一顆月球大小的核彈,如果它發生在距離地球10光年範圍內,那麼可能會引發大規模物種滅絕。
有意思的是,芮氏規模相差1代表釋放能量相差約32倍,所以32級地震是9.6級智利大地震的32的22次方倍。
那麼,這顆中子星的是怎樣進行的呢?
科學家認為,當中子星的地殼突然調整時,就會發生類似於地球上的地震,其原因可能有兩點: 一是超強內部磁場的扭曲對中子星表面施加了巨大壓力,二是中子星自旋下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