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舉辦「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會
金羊網 2018-03-30
金羊網訊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是廣州市唯一的綜合性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是廣州市重要的理論陣地和意識形態重鎮。院黨組確立「建設市委市政府用得上、人民群眾信得過、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新型城市智庫」的發展目標,堅持「1122335」的發展思路: 一個立院之本,即明確以研究廣州、服務決策為根本宗旨;一個主攻方向,即做好決策諮詢研究工作,堅定地做一件事情,做到底,做徹底;兩個導向,即研究的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兩個能力,即研究的綜合研判能力和戰略謀劃能力,智庫最重要的是思想性,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缺乏思想,發展是很難持續的;三個定位,即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黨的意識形態工作重鎮和新型城市智庫;三大發展願景,即戰略性思想、樞紐型格局和國際化平臺,打造國際化人才網絡,構建「樞紐+網絡」、「實體+平臺」的新型城市智庫模式,形成系統化設計、專業化支撐、特色化配套、集成化創新的研究格局;五大功能,即諮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公眾服務、國際交往等重要功能。
今年3月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共廣東省委發文粵發[2018]8號,要求全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3月14日下午,市委書記任學鋒同志在市委黨校與廣州社科院參會的領導幹部和科研骨幹進行了交流並指示,市社科院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組織開展專題研究,為廣州在「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發揮排頭兵作用提出建設性建議,積極發揮新型城市智庫諮政建言重要功能。
為深刻領會、廣泛宣傳和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組織了全院幹部職工深入學習重要講話精神,組織了科研人員撰寫理論文章並刊發在《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新聞媒體上,組織了科研骨幹圍繞廣州如何在「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發揮排頭兵作用開展了專題研究,組織了面向全院幹部職工的徵文活動。本次研討會是在徵文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更深入學習、交流活動。
本次研討會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許鵬主持,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躍國作重要講話。院黨組副書記朱名宏、副院長楊再高和9位論文作者代表進行了主題發言。全院幹部職工140多人參加會議。
市社科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楊再高的發言題目為「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他認為,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脊梁和經濟強國的堅實支撐,是全球經濟競爭的主戰場,廣東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託及提出的戰略指引,加快做強做優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不斷提高廣東經濟發展質量和國際競爭力。他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經濟發展的經驗,實體經濟興,則廣東興;實體經濟強,則廣東強。如何開創廣東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局面?他提出了四條建議:一是加快建設製造強省,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生物醫藥、綠色低碳、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海洋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加強創新發展引領,吸納集聚戰略科技力量、頂尖科技人才和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全球創新人才高地,發展顛覆性新技術和引領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三是加強質量發展提升,全面實施質量、品牌、標準戰略及提升行動;四是優化發展環境保障,重點是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降低製造業經營成本,淘汰高汙染、高排放產業和企業,強化財稅金融的支持,加強國內外合作。
經濟研究所郭豔華所長的發言題目是「廣州構建高質量外開放新格局的思路與建議」。她認為,廣州對外開放的新趨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外開放領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心將進一步向服務業、金融和標準制定領域轉移,在金融、航運、信息、文化、醫療、教育、專業服務等領域的開放度將進一步提升;二是外向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貿易所佔比重、技術軟體引進比重將顯著上升,將加大跨國公司、總部經濟、技術密集型引資力度,服務業領域引資比重將顯著上升;三是對外開放平衡性進一步改善,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將呈現良性互動和雙向並舉特徵,經貿活動硬體、軟體要素會更緊密配合,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將更加平衡發展。如何構建高質量對外開放新格局?她建議:加快對外開放水平升級,提高經濟輻射力;深度參與全球競合,建設重要國際合作平臺;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廣泛開展創新合作,推進區域創新資源整合;藉助高鐵網絡,拓展腹地經濟新模式。
金融研究所胥東明所長的發言題目是「以擴大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推動廣州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他認為,加快擴大廣州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是推動廣州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的重點領域。一是要加強與國際金融業規則對接,大幅度放寬金融服務業和金融市場的準入。深化穗港、穗澳、「泛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的金融合作、金融服務業開放、資本項目開放等。二是為擴大廣州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創造良好條件。提升廣州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的環境條件,保持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完善基礎設施,增強電訊與交通便利。三是以南沙自貿區的金融開放創新的先行先試,深化廣州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包括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以金融開放創新支持外貿創新發展,穩步推進外匯管理試點,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區域經濟研究所負責人覃劍博士的發言題目是「多維共進構建廣州全面開放新格局」。他認為,廣州要從重要國家中心城市再出發邁向引領型全球城市,必須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持續強化開放動力,包括:加快構建高度開放的國際營商規則體系,實行開放包容的制度安排,促進國際高端資源要素在廣州「無障礙」集聚與配置;加快構建高度開放的樞紐網絡基礎設施體系,大力推進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數字信息樞紐建設,打通全球聯繫通道;加快構建高度開放的現代產業體系,增強對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供應鏈的主導能力;加快構建高度開放的創新創業體系,著力打造全球創新的匯聚地和策源地;加快構建高度開放的文化文明體系,推動廣州成為獨具特色、文化鮮明的國際一流城市;加快構建高度開放的國際交往體系,不斷提升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影響力,輸出廣州方案、廣州標準和廣州故事。
廣州城市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陳旭佳副研究員的發言題目是「超前布局,提前謀劃:搶佔養老金融發展制高點」。他表示,發展養老服務業,成為積極響應習總書記「四個走在前列」的應有之意,迫切要求改進和創新金融服務,廣泛動員社會資本參與,增加社會養老財富儲備,提升養老服務支付能力,保障「老有所養」戰略目標順利實現。他建議,「廣州要把握趨勢,搶抓先機,充分借鑑發達國家養老金融的成功經驗,立足養老服務業發展和居民養老需求實際,建成覆蓋廣泛、種類齊全、功能完備、服務高效、安全穩健,與我市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主動承擔國家區域金融改革、養老金融改革先行先試重任,為全國探索出一條符合地方特色的金融支持養老產業轉型發展的新模式。」
機關黨委周勝庭的發言題目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引領社會治理上水平」。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東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並指出社會治理應與基層黨建相結合,為廣州對標「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發展目標,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指出了方向。他建議,引領社會治理全面上水平,應以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具體做好如下: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力,確保社會治理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發展;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統籌協調力,凸顯社會治理的整體功能;激發基層黨組織的創新力,培育社會治理的新動能;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文化力,豐富社會治理的文化內涵。
產業經濟與企業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明充的發言題目是「落實習近平對廣東工作新局面的要求,構建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他認為,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廣州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是發揮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的內在要求,是對新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廣州如何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他建議,一是要建立經濟高質量發展頂層體制機制;二是要加快建立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機制;三是要完善有利於創新的體制機制;四是要實施質量強市與品牌廣州戰略;五是要完善城鄉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六是要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
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曉津博士的發言題目是「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發揮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引領和輻射作用」。他認為,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應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做出更大貢獻,不但要大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更要促進珠江流域聯動發展,加強與泛珠三角城市的合作,全面提升服務大灣區、服務西江流域、服務南中國的水平。如何發揮廣州的引領和輻射作用?他建議:第一,建設大灣區多機場體系。現有的白雲國際機場、新建的廣州第二機場和改建的佛山沙堤機場(建議命名為「廣佛城市機場」)構成直接服務於廣州的「2+1」機場體系,加上規劃建設的珠三角幹線機場(廣佛大都市區南部機場)共同構成廣佛大都市區「3+1」機場體系。加上深圳、惠州新建的深惠機場(建議命名為「深圳第二機場」),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在2030年將形成「7+2」機場體系。第二,建設貫穿市中心的快速軌道客流通道。建設廣州南至南沙快速客流軌道,南沙副中心1小時內到達機場。東西軌道、南北軌道與廣佛環線共同構成廣佛大都市圈快速軌道交通網絡,優化沿途站點設計,採取「公交化+隔站停靠」運營方式,疏解廣州火車站和廣州東站的大站客流模式,快速疏解市內交通,達成快速軌道交通時間、速度和效益的優化組合。第三,打造「穗莞深」智能製造業集聚帶,發揮產業整體效應,促進三地人力資本往來。
社會學與社會政策研究所博士後付舒的發言題目是「廣州發展養老金融的政策著力點」。她認為,廣州經濟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中,支持養老金融發展,是金融服務增強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體現。養老金融包含養老金金融、養老產業金融和養老服務金融三個方面,發展需要政府出臺相關配套政策進行有效的支持和引導。她建議:養老金金融施策重點是要從國家層面推動建立第三支柱個人稅延養老金制度,通過個人稅收優惠政策減輕納稅人的繳稅負擔,增強自願參與的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積極性;養老產業金融施策重點是創新政策工具使用,政府要轉變為產業引導方,精細化運用稅收優惠政策、財政貼息、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補助資金、擔保增信、成立政府引導基金、政策性貸款等方式,為金融機構長期支持養老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支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支持優質的養老企業掛牌上市,發揮養老金適合長期投資的優勢,形成養老金與養老事業發展的良性循環;養老服務金融施策重點是探索建立適應養老服務金融發展的法律法規,明確行業標準、服務流程,加強市場監管和行業監管。將養老服務金融下沉至社區,提高金融服務可及性。
現代市場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小英的發言題目是「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速發展,助力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她認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浪潮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突飛猛進,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她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築產業體系新支柱」。關於廣州的作為,她建議:著眼未來,廣州應著力圍繞核心主體,打造產業生態圈;鼓勵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搶佔行業制高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拓展市場規模;集聚高素質人才,打造人才梯隊;建設價值創新園區,完善產業配套;優化創新創業發展環境,增強服務支撐,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最後,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躍國向大家解讀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將重要講話的理論品格凝練為「歷史邏輯、實踐標準與時代命題的有機統一」。他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貫穿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方法,是新時代廣東統一思想和推進工作的科學指南,必將引領廣東在新時代新徵程上走在全國前列。他進一步表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是廣東發展的歷史邏輯符合規律的展開,深刻揭示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的歷史規律和廣東發展的內在規律,充分體現了歷史和邏輯的統一;改革開放是決定廣東能否走在全國前列最根本的實踐要求,40年來,廣東得益於改革開放,創造了很多全國第一,改革開放是廣東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動力,再創新優勢、鑄就新輝煌,必須堅定不移、毫不動搖抓住這個根本;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廣東走在全國前列的現實依據和客觀要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我們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廣東得改革開放之先機,發展速度比較快,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也更為明顯,先行先試、探索突破的要求更為迫切。如何實現走在全國前列?張躍國提出「廣東要有『殺出一條血路』的歷史擔當」。他援引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段話,「廣東過去40年取得的發展成就,滲透著改革先行者們『大膽地闖、大膽地試』『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和精神」。他旗幟鮮明地指出,當前我們的改革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今天我們要順應發展大勢和時代潮流,再次「殺出一條血路」,必須重拾這種勇氣和精神,繼續深化改革必然觸及利益,碰到各種複雜關係的羈絆,不但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而且還要準備承受壓力和代價,要得罪人、要突破利益格局、要承擔各種風險。指望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是註定不能完成歷史重任的。
編輯: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