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病毒起源說含三層意義,ABC三種類型...

2020-11-30 新浪財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4月8號,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冠狀病毒基因組譜系分析》(《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的研究報告(以下簡稱新冠病毒變種報告)。這份新冠病毒變種報告分析了從病患身上取得的前160份完整病毒基因組,得出新冠病毒通過突變產生的不同病毒譜系:全球的新冠病毒已經變異為A、B、C三種類型。

其中較為原始的毒株A型與在蝙蝠身上發現的毒株最接近,而A型更常出現在美國和澳洲感染者身上,在武漢更常見的是從A型突變的B型毒株。另外,由B型變異而來的C型主要出現在歐洲。

「由此是否說明新冠病毒起源於美國?」這樣的猜測在社交媒體平臺甚囂塵上,上述研究的第一作者,劍橋大學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教授只得不斷解釋,「目前仍無法就病毒的起源地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春節前,最初發現的新冠肺炎病例被指與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有關,當地政府很快將其關閉。隨著疫情在武漢當地快速傳播,該市場隨即被曝出長期存在非法售賣野生動物的現象。

然而,《柳葉刀》隨後刊發的一篇研究指出,第一位被診斷出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與華南海鮮市場「沒有關聯」。「病毒獵手」利普金3月在接受媒體訪談時也表示,「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內發生的是二次傳播,很可能這種病毒在早些時候就已經開始擴散了。」

當新冠病毒開始在駛向日本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上被發現,在韓國大邱集會的人群中被發現,在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美國,甚至全球被發現後,研究者得以從數量眾多的感染病例中提取到更多的新冠病毒基因組。

至此,大眾關於新冠病毒最初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出現了諸多猜測,每一份證明新冠病毒在當地早於去年12月已出現的研究,都將「病毒起源地」的討論推至白熱化。

誰是零號病人?誰是中間宿主?哪裡才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的這三大疑問縈繞在所有人腦中。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教授,聽聽作者講述這一研究的意義究竟何在。

病毒起源說含三層意義

NBD:您和團隊發表的這篇關於新冠病毒基因組的分析引發了有關病毒起源地的討論,請問團隊起初著手這項研究,目的是要揭開新冠病毒的什麼「未知之謎」?

彼得福斯特教授:早在2月份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起草研究手稿。而引發出的一些爭議並非我們開展此研究的目的。在這樣一場大流行病中,全球應該一齊行動。

團隊做這項研究的一個關鍵目標是鑑定新冠病毒基因組的原始版(ancestral virus genome),以及重建臨近疫情爆發時,突變和病毒變體的進化樹。我們希望這項基礎研究能被用於應用科學,例如,當我們理解了病毒究竟是變得更強又或是更弱了,這有助於解釋臨床反應上的差異。

NBD:在之前的一則媒體訪談中,您提到目前仍無法就病毒的起源地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關於新冠病毒究竟起源哪裡,如今還無法解答這一問題的難點在哪裡?

彼得福斯特教授:「起源」有幾層含義。

1、宿主種類。目前推測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或許和穿山甲有關,而關於新冠病毒的宿主研究已經有研究小組在開展。

2、「起源」還可以指人類身上傳播的新冠病毒基因組的原始版,這正是我們在《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這篇研究的重點。我們已經確定了A型新冠病毒是原始類型。

如果我們有更多的蝙蝠冠狀病毒基因組,以及更多的在2019年12月前從感染者樣本中分離出的新冠病毒基因組,那麼就這一層意義的「起源」,還可能得到進一步精確。

3、「起源」的第三個含義是地理上的。我們發現,一些A型新冠病毒出現在武漢及周邊地區感染者的身上,但並不是所有最原始的A型新冠病毒都來自該地區,這一證據僅說明武漢及周邊地區存在早期傳播。

NBD:在這份研究報告中,您的團隊發現,在武漢、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被更多發現的是A型新冠病毒的變異版,即B型新冠病毒。而A型病毒,則被更多地發現於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病例中,其中早期的美國病例有在武漢居住旅行的歷史。

上述研究結果無法直接定論病毒的起源地,我們該如何進一步理解這一結果?說明了什麼?出現上述結果的原因,僅僅是有關病毒與當地人免疫系統之間的作用嗎?

彼得福斯特教授:在我看來,這(與當地人的免疫系統有關)是一種可能性,應當使用臨床數據進行調查以最終解釋。如果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研究者能夠利用我們有關病毒變種的這份研究結果,輔之以他們的臨床數據,看看不同的病毒類型是否與病人不同的臨床特徵(潛伏期、恢復時間、死亡率、病程等)相關,那將會很有用。

NBD:研究中提到新冠病毒在中國以外的地區變異速度更快,這是為何?

彼得福斯特教授: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病毒需要適應不同的人群,他們具有不同的免疫系統和不同的等位基因。或者,也許病毒的變異與不同臨床結果(之間的關聯)是微弱的,僅僅反映了不同水平的溫度、溼度、紫外線輻射或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

基因組譜系分析可加速對感染源的搜尋

NBD:您和其他學者目前還完成了一項涉及1001個病毒基因樣本的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最初感染人類的時間大致在2019年9月13日至2019年12月7日這個區間。為何9月中旬至12月初沒有大批感染者去醫院?是因為那時候的感染者都是無症狀感染者嗎?

彼得福斯特教授:這是一種可能性(無症狀感染者居多)。另一種可能是,在指數增長之初,數字(被感染的人數)很低,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NBD:您和團隊在新冠病毒變種報告中提到,研究結果可以幫助識別無記錄的新冠肺炎感染源,然後進行隔離,以遏制該疾病在世界範圍內進一步傳播。具體而言,請問這份研究能如何幫助識別無記錄的感染源?

彼得福斯特教授:以義大利的初期感染為例。義大利的1號病人是一名38歲的義大利人,該感染者認為自己可能是從一位去過武漢的朋友那裡感染的。然而,對其朋友進行的幾次新冠病毒測試,結果都呈陰性。當地在尋找傳染源的過程中,時間流逝,很快新冠肺炎開始在義大利傳播。

據我們的基因網絡,義大利最早的感染案例或可追溯至1月27日被通報感染的一名德國患者,另一名初期的義大利感染病例則與「新加坡感染群」有關。

基因組譜系分析加速了對感染源的搜尋,從而保證有效的隔離。當各國解除封鎖後,以及需要追蹤和隔離來源不明的零星疫情時,這一應用程式可能很快就會變得重要起來。

NBD:在新冠病毒變種報告中,最後就其用途寫道,可以在評估新冠病毒感染後的臨床結果上發揮作用,還能在治療方案設計和疫苗研發上有所建樹。這份研究報告將加速目前如火如荼的疫苗研發進程嗎?

彼得福斯特教授:這是我們目前正在考慮的事情,我們是否能夠作為一個跨學科團隊來做出貢獻,這將取決於合作者和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劍橋大學新冠病毒變種報告主要作者:人類首次感染病毒可能在這一時間
    CGTN連線劍橋大學新冠病毒變種報告主要作者彼得·福斯特博士,福斯特表示,病毒毒株可分為A、B、C三種類型,B型常見但不是原始毒株。去年12月,中國研究者在武漢發現的新冠病毒樣本,並不能證明武漢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
  • 新冠病毒已變種,但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源於武漢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英國與德國科學家共同的撰寫的有關新冠病毒肺炎變種的報告,該研究採用一種數學網絡算法,通過錄入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所有新冠病毒基因測序,分析出三種新冠病毒毒株,根據其構成胺基酸不同主要分為A、B、C組。
  • 國際觀察|劍橋報告分析新冠病毒3變種:A型最早在中國發現,在美澳卻...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最近,一份來自劍橋大學的新冠病毒研究在網絡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劍橋大學4月9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用基因進化網絡分析新冠病毒》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基於禽流感病毒GISAID EpiFluTM資料庫。該資料庫的信息為全球共享,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它開始被用作是分享新冠病毒的資料庫。
  • 挪威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病毒到底是如何進化的?
    近日,有消息傳出,在挪威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變種。據專家介紹,這種病毒是前所未見的,在現有的國際搜索庫中也並無相關記載。已有的證據表明,這種新變種有著更強的傳播能力。當前全球疫情控制並不樂觀,這一新變種的發現又使其多了一份不確定性。病毒何以會變異,我們又將如何認識這一物種?
  • 美國報告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同時存在三種基因突變
    據Live Science網站報導,1月13日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俄亥俄州發現了兩種新冠病毒突變株,它們似乎均起源於美國。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威斯納醫學中心分子病理學部門副主席Dan Jones介紹,其中一個突變株稱為「哥倫布毒株」,它有三種基因突變,在此前的新冠病毒當中沒有同時出現過。 研究人員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2020年12月底到2021年1月初的三周時間內的標本中發現了該突變株,它已成為了哥倫布主要流行的病毒之一。
  • 又有多國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最新情況→
    除英國與南非之外,新冠病毒新變種陸續在多個國家出現。目前丹麥、荷蘭、義大利、比利時、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亞均發現該病毒變種。葡萄牙已發現3種新冠病毒新變種,巴西、智利、馬來西亞等地也相繼報告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變種。
  • 如何評價劍橋大學研究稱新冠病毒分三個變種?
    劍橋大學4月9日發表關於新冠病毒的幾個變種和傳播路徑的研究報告指出,新冠病毒分為A、B、C三個變種,而不少人據此推出了一系列陰謀論。我覺得有點過早了。因為,這個結論,上個月,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就發表過這個結論了。
  • 劍橋學者:新冠病毒存在三種類型,「原始類型」大量流行於美國
    ◎ 科技日報記者 胡定坤4月8日,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權威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文章《新冠病毒基因組系統進化網絡分析》,認為全球範圍內的新冠病毒可劃分三種類型
  • 變異新冠病毒起源在哪,英國南非吵起來了!
    自發現變異新冠病毒後,南非再度遭受疫情衝擊,新增確診病例呈指數級增長。24日,南非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305例,超過周三的14046例,連續兩日打破南非3月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單日新增確診病例紀錄。本月1日,南非新增確診病例僅為2295例。
  • 英國發現新冠變種病毒:傳播速度更快
    聯合早報消息,英國發現了一種新冠變種病毒,該變種病毒在英格蘭某些地區的傳播速度更快。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周一(14日)在國會上表示,至少有60個地區發現了由這一新變種病毒引發的病例。不過,漢考克強調,沒有證據指明新變種病毒會加劇病情或導致新冠疫苗不能發揮作用。英國科學家正在對新變種病毒進行深入研究,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收到通知。
  •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弄清楚新冠病毒源頭和傳播途徑,對於當前打贏全球疫情防控阻擊戰至關重要,對於防止同類疾病再次發生意義重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內外科學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展病毒溯源等相關研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和一定共識,為早日找到新冠病毒源頭、有針對性地做好防控工作,奠定了科學基礎。
  • 多國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南美非洲都有了
    【南方+12月23日訊】據俄羅斯媒體12月23日報導,厄瓜多的科學家已經在該國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變種,報導指出,發現的三種變種之一可能導致厄瓜多感染病例數增加。科學家指出:「已經鑑定出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變種,並且懷疑它可能使病毒的傳染性迅速增加。厄瓜多的新冠病毒序列與英國的新冠病毒序列不同且毫無關係。」該國還發現了另外兩個變種,出現在7月至11月之間。2020年12月23日,厄瓜多記錄206364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在過去的一天裡沒有新增病例。
  • 繼英國之後,又一國出現新冠病毒新變種,專家:與英國南非不同
    據環球網報導,非洲相關部門官方表示,在奈及利亞地區有疑似新的變種新冠病毒,這次的變種新冠病毒不同於英國和南非的變種類型。 英國政府對此進行調查發現,英格蘭東南部地區有一半以上均為變種新冠病毒,已經出現了大肆擴散的情況。 英國向世界衛生組織遞交了有關變種病毒的信息,專家對這次出現的變種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進行了檢測研究,得出了初步結論,結論表明,這種變種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活躍度更高,傳染性也更高,專家估計傳染性會增加大約四成到七成。
  • 奈及利亞或檢測到新冠病毒新變種
    來源:央視網12月24日,非洲疾控中心主任約翰·肯格松稱,奈及利亞或已檢測到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變種,但需要進行進一步驗證。如果得到證實,它將是繼英國和南非發現新冠變異病毒後最新發現的變種。有研究論文顯示,在今年8月3日和10月9日奈及利亞奧孫州採集的兩份新冠患者樣本中發現了這種病毒變種。肯格松表示,有關這種明顯的病毒新變種的警報是基於兩三個基因序列,與在英國和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是不同的譜系。
  • 考古泰鬥重建新冠進化圖:三種類型,早期東亞地區病毒突變慢
    新冠疫情肆虐近百天,但病毒的「來去」依然充滿神秘。一支擅長揭秘人類起源的團隊嘗試用繪製史前人類運動軌跡的數學網絡算法來一窺新冠病毒的演變及其傳播路徑。總體來說,該網絡符合疫情的持續發展,顯示了始祖病毒基因組以及它們新突變的子代基因組(RNA病毒易於發生突變及重組),鑑定出新冠病毒三種主要類型A、B和C, A型和來自中華菊頭蝠冠狀病毒RaTG13最接近,被認為是始祖基因組。 其中A和C通常在東亞以外的地區出現,而B主要在中國和其他東亞地區發現。
  • 病毒源頭找到了?劍橋專家繪出基因圖譜:全球三大變種,武漢流行B類...
    那麼,新冠肺炎病毒到底來自於哪裡呢?劍橋大學4月9日發表的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的最新研究報告,或許能給出一些解答。報告指出,新冠病毒分三個變種:A、B、C。A類病毒更多發現於美國和澳洲的受感染者。A類在武漢只有極少案例,且來源於在武漢生活過的美國人。A類和從蝙蝠、穿山甲身上提取的病毒最為相似。
  • @三亞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世界衛生組織、《自然》雜誌都多次強調,最早報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來源地。新冠肺炎疫情雖然由中國武漢首先報告,但沒有證據表明病毒源頭也在武漢。科學家們表示,病毒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國際上有一些人無端指責中國是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源頭,沒有任何意義也缺乏科學依據。
  • 英國專家:新冠病毒變種對兒童的威脅更大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倫敦消息 英國政府新呼吸道病毒威脅諮詢小組成員、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尼爾·弗格森認為,與我們所熟知的新冠病毒相比,兒童更易感染變異後的新冠病毒。在新聞發布會上他說:「我們需要搜集更多的有關新冠病毒變種傳播、繁殖、感染的資料。這種新冠病毒變種在特性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流行病學趨勢,有跡象表明,新冠病毒變種『更喜歡』兒童,為什麼這樣,尚不得知,但統計數據反映出了這點。」
  • 新冠病毒新變種助推南非第二波疫情
    「元兇」,該新變異病毒更易在年輕人群中傳播。南非研究人員識別的該變異新冠病毒稱為501.V2變種,南非政府已將詳細信息報告世界衛生組織。大流行以來,由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研究創新和測序平臺領導的小組已對數百種病毒樣品進行了測序,他們注意到過去兩個月中,一種特定的變種越來越佔主導地位。
  • ...奈及利亞或檢測到新冠病毒新變種,來自8月和10月採集的患者樣本
    據央視新聞12月25日消息,12月24日,非洲疾控中心主任約翰·肯格松稱,奈及利亞或已檢測到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變種,但需要進行進一步驗證。如果得到證實,它將是繼英國和南非發現新冠變異病毒後最新發現的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