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4月8號,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冠狀病毒基因組譜系分析》(《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的研究報告(以下簡稱新冠病毒變種報告)。這份新冠病毒變種報告分析了從病患身上取得的前160份完整病毒基因組,得出新冠病毒通過突變產生的不同病毒譜系:全球的新冠病毒已經變異為A、B、C三種類型。
其中較為原始的毒株A型與在蝙蝠身上發現的毒株最接近,而A型更常出現在美國和澳洲感染者身上,在武漢更常見的是從A型突變的B型毒株。另外,由B型變異而來的C型主要出現在歐洲。
「由此是否說明新冠病毒起源於美國?」這樣的猜測在社交媒體平臺甚囂塵上,上述研究的第一作者,劍橋大學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教授只得不斷解釋,「目前仍無法就病毒的起源地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春節前,最初發現的新冠肺炎病例被指與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有關,當地政府很快將其關閉。隨著疫情在武漢當地快速傳播,該市場隨即被曝出長期存在非法售賣野生動物的現象。
然而,《柳葉刀》隨後刊發的一篇研究指出,第一位被診斷出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與華南海鮮市場「沒有關聯」。「病毒獵手」利普金3月在接受媒體訪談時也表示,「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內發生的是二次傳播,很可能這種病毒在早些時候就已經開始擴散了。」
當新冠病毒開始在駛向日本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上被發現,在韓國大邱集會的人群中被發現,在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美國,甚至全球被發現後,研究者得以從數量眾多的感染病例中提取到更多的新冠病毒基因組。
至此,大眾關於新冠病毒最初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出現了諸多猜測,每一份證明新冠病毒在當地早於去年12月已出現的研究,都將「病毒起源地」的討論推至白熱化。
誰是零號病人?誰是中間宿主?哪裡才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的這三大疑問縈繞在所有人腦中。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教授,聽聽作者講述這一研究的意義究竟何在。
病毒起源說含三層意義
NBD:您和團隊發表的這篇關於新冠病毒基因組的分析引發了有關病毒起源地的討論,請問團隊起初著手這項研究,目的是要揭開新冠病毒的什麼「未知之謎」?
彼得福斯特教授:早在2月份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起草研究手稿。而引發出的一些爭議並非我們開展此研究的目的。在這樣一場大流行病中,全球應該一齊行動。
團隊做這項研究的一個關鍵目標是鑑定新冠病毒基因組的原始版(ancestral virus genome),以及重建臨近疫情爆發時,突變和病毒變體的進化樹。我們希望這項基礎研究能被用於應用科學,例如,當我們理解了病毒究竟是變得更強又或是更弱了,這有助於解釋臨床反應上的差異。
NBD:在之前的一則媒體訪談中,您提到目前仍無法就病毒的起源地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關於新冠病毒究竟起源哪裡,如今還無法解答這一問題的難點在哪裡?
彼得福斯特教授:「起源」有幾層含義。
1、宿主種類。目前推測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或許和穿山甲有關,而關於新冠病毒的宿主研究已經有研究小組在開展。
2、「起源」還可以指人類身上傳播的新冠病毒基因組的原始版,這正是我們在《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這篇研究的重點。我們已經確定了A型新冠病毒是原始類型。
如果我們有更多的蝙蝠冠狀病毒基因組,以及更多的在2019年12月前從感染者樣本中分離出的新冠病毒基因組,那麼就這一層意義的「起源」,還可能得到進一步精確。
3、「起源」的第三個含義是地理上的。我們發現,一些A型新冠病毒出現在武漢及周邊地區感染者的身上,但並不是所有最原始的A型新冠病毒都來自該地區,這一證據僅說明武漢及周邊地區存在早期傳播。
NBD:在這份研究報告中,您的團隊發現,在武漢、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被更多發現的是A型新冠病毒的變異版,即B型新冠病毒。而A型病毒,則被更多地發現於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病例中,其中早期的美國病例有在武漢居住旅行的歷史。
上述研究結果無法直接定論病毒的起源地,我們該如何進一步理解這一結果?說明了什麼?出現上述結果的原因,僅僅是有關病毒與當地人免疫系統之間的作用嗎?
彼得福斯特教授:在我看來,這(與當地人的免疫系統有關)是一種可能性,應當使用臨床數據進行調查以最終解釋。如果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研究者能夠利用我們有關病毒變種的這份研究結果,輔之以他們的臨床數據,看看不同的病毒類型是否與病人不同的臨床特徵(潛伏期、恢復時間、死亡率、病程等)相關,那將會很有用。
NBD:研究中提到新冠病毒在中國以外的地區變異速度更快,這是為何?
彼得福斯特教授: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病毒需要適應不同的人群,他們具有不同的免疫系統和不同的等位基因。或者,也許病毒的變異與不同臨床結果(之間的關聯)是微弱的,僅僅反映了不同水平的溫度、溼度、紫外線輻射或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
基因組譜系分析可加速對感染源的搜尋
NBD:您和其他學者目前還完成了一項涉及1001個病毒基因樣本的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最初感染人類的時間大致在2019年9月13日至2019年12月7日這個區間。為何9月中旬至12月初沒有大批感染者去醫院?是因為那時候的感染者都是無症狀感染者嗎?
彼得福斯特教授:這是一種可能性(無症狀感染者居多)。另一種可能是,在指數增長之初,數字(被感染的人數)很低,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NBD:您和團隊在新冠病毒變種報告中提到,研究結果可以幫助識別無記錄的新冠肺炎感染源,然後進行隔離,以遏制該疾病在世界範圍內進一步傳播。具體而言,請問這份研究能如何幫助識別無記錄的感染源?
彼得福斯特教授:以義大利的初期感染為例。義大利的1號病人是一名38歲的義大利人,該感染者認為自己可能是從一位去過武漢的朋友那裡感染的。然而,對其朋友進行的幾次新冠病毒測試,結果都呈陰性。當地在尋找傳染源的過程中,時間流逝,很快新冠肺炎開始在義大利傳播。
據我們的基因網絡,義大利最早的感染案例或可追溯至1月27日被通報感染的一名德國患者,另一名初期的義大利感染病例則與「新加坡感染群」有關。
基因組譜系分析加速了對感染源的搜尋,從而保證有效的隔離。當各國解除封鎖後,以及需要追蹤和隔離來源不明的零星疫情時,這一應用程式可能很快就會變得重要起來。
NBD:在新冠病毒變種報告中,最後就其用途寫道,可以在評估新冠病毒感染後的臨床結果上發揮作用,還能在治療方案設計和疫苗研發上有所建樹。這份研究報告將加速目前如火如荼的疫苗研發進程嗎?
彼得福斯特教授:這是我們目前正在考慮的事情,我們是否能夠作為一個跨學科團隊來做出貢獻,這將取決於合作者和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