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新冠病毒變種報告主要作者:人類首次感染病毒可能在這一時間

2020-12-03 北晚新視覺網

CGTN連線劍橋大學新冠病毒變種報告主要作者彼得·福斯特博士,福斯特表示,病毒毒株可分為A、B、C三種類型,B型常見但不是原始毒株。去年12月,中國研究者在武漢發現的新冠病毒樣本,並不能證明武漢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

4月8日,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文章「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論文由來自德國和英國的研究團隊共同撰寫,第一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的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

日前,CGTN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採訪了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就研究內容進行了解答。

福斯特介紹,此次研究目的是為了確定「原始病毒類型」。

因為有太多的快速突變,傳統手段很難清晰地追蹤COVID-19家族樹,研究人員專門使用了一種「數學網絡算法」技術。此前,該技術主要用於分析DNA以繪製史前人類種群活動圖。這是其第一次被用來追蹤冠狀病毒的感染途徑。

研究人員分析了自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期間從世界各地採集的160個新冠病毒(SARS-Cov-2)基因組的數據,發現了三個主要SARS-Cov-2變體,並根據胺基酸變化不同將其命名為A、B和C型。

其中A型病毒與蝙蝠及穿山甲體內發現的冠狀病毒最為接近,為原始病毒類型,B型衍生自A型,C型衍生自B型。 此外,三類變體在全球的分布範圍不同,差異極大。A和C型多發現於歐洲人和美國人中,B型是東亞最常見的類型。

福斯特說,在武漢疫情明顯時首先被發現的一個基因組是B型病毒。研究人員當時誤以為B型是原始病毒,但事實並非如此,A型才是原始病毒,當時在武漢只是少數,不過B型之後成了武漢疫情暴發期間的主要病毒類,並且進一步突變為C型。

研究發現,感染A型的樣本將近一半來自東亞以外地區,主要位於美國和澳大利亞,且三分之二美國樣本感染的是A型。 此外,A型雖然最早出現在武漢,但武漢只有極少的感染病例。有些曾在武漢生活過的美國人被發現攜帶A型病毒基因組。而B型主要分布於中國及東亞地區,亞洲以外的B型基因組都發生了突變。

C型是在歐洲傳播的主要病毒類型,在美國和巴西也都有發現;但在中國大陸的感染樣本中未被發現,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和韓國皆有分布。

福斯特表示,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的首例感染病例可能是由蝙蝠傳到人,並發生在2019年9月13日到12月7日之間。因此2019年12月24日從武漢採樣的病毒基因組根本不能準確地告訴我們疾病的起源。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中國之聲、央視新聞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專訪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病毒起源說含三層意義,ABC三種類型...
    這份新冠病毒變種報告分析了從病患身上取得的前160份完整病毒基因組,得出新冠病毒通過突變產生的不同病毒譜系:全球的新冠病毒已經變異為A、B、C三種類型。其中較為原始的毒株A型與在蝙蝠身上發現的毒株最接近,而A型更常出現在美國和澳洲感染者身上,在武漢更常見的是從A型突變的B型毒株。另外,由B型變異而來的C型主要出現在歐洲。
  • 劍橋大學發表論文,認為新冠病毒A類是病毒爆發的根源
    劍橋大學4.10發表論文,認為新冠病毒A類是病毒爆發的根源,而A類集中出現在美國和澳洲,出現於武漢的病毒屬於B類,是從A類變異而來。這篇論文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如果結論屬實,對中國和全球華人都是一件幸事。劍橋大學發表關於新冠病毒的幾個變種和傳播路徑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新冠病毒分三個變種:A、B、C。A類病毒更多發現於美國和澳洲的受感染者。
  • 新冠病毒已變種,但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源於武漢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英國與德國科學家共同的撰寫的有關新冠病毒肺炎變種的報告,該研究採用一種數學網絡算法,通過錄入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所有新冠病毒基因測序,分析出三種新冠病毒毒株,根據其構成胺基酸不同主要分為A、B、C組。
  • 國際觀察|劍橋報告分析新冠病毒3變種:A型最早在中國發現,在美澳卻...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最近,一份來自劍橋大學的新冠病毒研究在網絡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劍橋大學4月9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用基因進化網絡分析新冠病毒》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基於禽流感病毒GISAID EpiFluTM資料庫。該資料庫的信息為全球共享,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它開始被用作是分享新冠病毒的資料庫。
  • 病毒源頭找到了?劍橋專家繪出基因圖譜:全球三大變種,武漢流行B類...
    那麼,新冠肺炎病毒到底來自於哪裡呢?劍橋大學4月9日發表的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的最新研究報告,或許能給出一些解答。報告指出,新冠病毒分三個變種:A、B、C。A類病毒更多發現於美國和澳洲的受感染者。A類在武漢只有極少案例,且來源於在武漢生活過的美國人。A類和從蝙蝠、穿山甲身上提取的病毒最為相似。
  • 劍橋大學最新研究:基因網絡分析揭示北美、中國、歐洲的新冠病毒差異
    研究者通過分析從人類患者中測序出的 160 個完整的病毒基因組,繪製了新冠肺炎病毒通過突變、從原始譜繫到其他不同譜系的的傳播過程。劍橋大學的遺傳學家 Peter Forster 博士認為,由於有太多的快速突變,導致我們無法整齊地追蹤 COVID-19 的遺傳譜系。
  • 扒一扒新冠病毒家族的「子子孫孫」,英國這項研究信息量不小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當地時間4月9日,英國劍橋大學在其官網公布了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研究。研究顯示,目前,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變異成3種毒株。最接近於蝙蝠身上的「原始病毒」,主要出現於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地患者,在中國武漢流行的則是其另一類變種。新冠病毒已變異成3種不同毒株?
  • 劍橋官網發布新冠病毒最原始類型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你咋看
    劍橋官網發表的這篇論文,可以說從側面證明了新冠肺炎的最原始毒株普遍存在於美國,而中國流行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是從歐美等國家傳過來的變異毒株。劍橋大學溯源新冠肺炎病毒劍橋大學在4月9號發表了關於新冠肺炎病毒溯源的研究報告。在劍橋大學對於新冠肺炎病毒來源的研究過程中,劍橋大學詳細研究了新冠肺炎病毒的變化情況,並在全球範圍內抽取了160個樣本。
  • 又有多國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最新情況→
    除英國與南非之外,新冠病毒新變種陸續在多個國家出現。目前丹麥、荷蘭、義大利、比利時、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亞均發現該病毒變種。葡萄牙已發現3種新冠病毒新變種,巴西、智利、馬來西亞等地也相繼報告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變種。
  • 如何評價劍橋大學研究稱新冠病毒分三個變種?
    劍橋大學4月9日發表關於新冠病毒的幾個變種和傳播路徑的研究報告指出,新冠病毒分為A、B、C三個變種,而不少人據此推出了一系列陰謀論。我覺得有點過早了。因為,這個結論,上個月,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就發表過這個結論了。
  • 劍橋學者:新冠病毒存在三種類型,「原始類型」大量流行於美國
    ◎ 科技日報記者 胡定坤4月8日,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權威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文章《新冠病毒基因組系統進化網絡分析》,認為全球範圍內的新冠病毒可劃分三種類型
  • 病毒源頭找到了?劍橋團隊給出答案,最原始新冠病毒主要在這兩國
    找到了病毒的源頭,就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合適的方式控制住病毒,並且也能夠「對症下藥」,儘快研製出抵制病毒的疫苗。各個國家在防控疫情的同時也在積極的研究病毒的源頭。前不久,劍橋團隊給出了答案,或新冠病毒的源頭主要在這兩個國家!大圖模式在北京時間4月8日,英國和德國的研究者們共同發表了一篇論文。而這篇論文中提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可能是在美國和澳大利亞。
  • 新冠變種病毒有多可怕?解析十大疑問
    這是新冠病毒(Covid-19)經過基因突變後的一種新版病毒,被命名為 VUI-202012/01,這些字母和數字代表 「正在調查的變種 (variant under investigation)」和時間(2020年12月)的組合。2.為何讓人如此擔憂?
  • ...了共計76例傳播性更強的新冠病毒變種,但是這僅僅是測試數據,而...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各地疫苗分發接種能力有限;①在政治亂局之下,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目前美國國會議員十分之一檢測為陽性,至少60個現任國會議員感染了新冠病毒,44人為共和黨,16人為民主黨。目前美國的新冠病毒感染的確診人數也超過了2300萬人;②美國疾控中心報告了共計76例傳播性更強的新冠病毒變種,但是這僅僅是測試數據,而當前美國的測試數據很有限。
  • 新冠病毒變種多國蔓延,六個核心問題都在這了
    截至目前,葡萄牙已發現3種新冠病毒新變種,巴西、智利、馬來西亞等地也相繼報告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變種。另外,當地時間12月23日,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除此前出現的新變種外,英國檢測到2例感染另一種新冠病毒新變種的病例。多國出現新冠病毒變種,一場新的危機即將來襲?多國發現新變種,現在情況如何了?
  • 英新冠變異病毒株為何引發擔憂
    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朱利安唐認為:「這種N501Y發生變異的毒株今年很早時候已經在英國以外地區零星傳播,6月和7月是在澳大利亞,7月在美國,4月是在巴西。」英國和南非關於似乎更易傳播的新冠病毒毒株的報告正在引起恐慌,不過病毒專家說,目前尚不清楚情況是否屬實, 也不清楚新的毒株會否影響疫苗的有效性,或會否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 新冠病毒「水貂變異」:七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人感染事件
    人類感染水貂身上變異的新冠病毒一事備受關注,外媒報導稱,目前全球已有七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此類事件。  據英國《衛報》18日報導,目前已有丹麥、法羅群島(丹麥自治領)、荷蘭、南非、瑞士、俄羅斯和美國共七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與水貂相關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 關於新冠病毒變種 目前我們知道些什麼?
    原標題:關於B.1.1.7新冠病毒變種 目前我們知道些什麼近日,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被稱為B.1.1.7的新冠病毒變種,引起世界一片譁然。《科學》雜誌刊文稱,變種病毒傳播能力要比原始毒株高70%左右,而倫敦最近新冠感染病例超過60%都來自變種病毒。
  • 在7國患者身上發現水貂變種新冠病毒, 但僅丹麥「全國殺貂」
    水貂相關的新冠病毒突變病例。這些病毒突變被確認為新冠病毒在水貂身上發生的變種,已經在水貂中反覆被發現,現在也出現在了人類身上。在人類身上發現新冠病毒水貂變種的風險,導致世界最大水貂毛皮生產國丹麥在本月早些時候發起了全國性的撲殺行動。
  • 新冠變種病毒傳播能力高於原始毒株約70% 是新型超級病毒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B.1.1.7變種病毒最早在9月被發現,到了11月,倫敦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新冠感染病例與該變種病毒有關,12月中旬,這一數字已接近三分之二。通常,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相對要小,但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病毒學家溫迪·巴克萊說,B.1.1.7變種病毒可能會使兒童與成年人一樣容易感染。也有科學家認為,變種病毒的廣泛傳播可能只是偶然。例如,一種變體可能開始於一個擁擠的城市,在那裡病毒通常都易於傳播。為了確認B.1.1.7變種病毒是否真具有更強的傳染性,研究人員正在密切觀察它是如何感染細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