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最新研究:基因網絡分析揭示北美、中國、歐洲的新冠病毒差異

2021-02-25 集智俱樂部

研究者通過分析從人類患者中測序出的 160 個完整的病毒基因組,繪製了新冠肺炎病毒通過突變、從原始譜繫到其他不同譜系的的傳播過程。

劍橋大學的遺傳學家 Peter Forster 博士認為,由於有太多的快速突變,導致我們無法整齊地追蹤 COVID-19 的遺傳譜系。我們使用了數學網絡算法(mathematical network algorithm)來同時可視化所有可能的進化樹。

 

這項技術最為人熟知的應用案例,是通過 DNA 繪製史前人類的遷移軌跡。我們認為這是它第一次被用來追蹤COVID-19這類冠狀病毒的感染路徑。

 

該團隊使用了 2019 年 12 月 24 日到 2020 年 3 月 4 日期間從世界個體採樣的病毒基因組數據。這項研究發現了新冠肺炎病毒的 3 個不同變種由緊密相關血統簇(clusters)組成,研究者將其標記為 A、B、C。

 

Forster 和他的同事發現,蝙蝠體內最接近 COVID-19 的 A 型病毒(即原始人類病毒基因組),出現在了武漢。但令人驚訝的是,它不是該城市的主要病毒類型。

 

據報導,研究者在生活於武漢的美國人身上發現了 A 型病毒的突變版本,且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患者身上也發現了大量 A 型病毒。

 

出現在武漢的主要病毒類型 B,在東亞各地的患者中普遍存在。然而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變異基因在沒有進一步突變的情況下,並沒有傳播到東亞以外的地方。這意味著在武漢發生了B型病毒的「奠基者事件」(founder event),或者說東亞以外地區對 B 型新冠病毒產生了抵抗(resistance)。

 

C 型病毒變體,主要是歐洲類型,出現在法國、義大利、瑞典和英國的早期患者身上。這項研究在中國大陸樣本中沒有發現 C 型病毒,但在新加坡、香港和韓國則有出現。

 

新的分析還表明,這種病毒最早在1月27日引入義大利,是通過首次被記錄的德國感染者攜帶而來。而義大利的另一個早期感染途徑,與新加坡集群(Singapore cluster)有關。

 

重要的是,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遺傳網絡技術可以準確地追蹤既定的感染途徑:突變和病毒譜系把已知病例聯繫了起來。

 

因此,科學家認為這些「系統發生」(phylogenetic)方法,可以應用於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測序,以幫助預測未來全球疾病傳播和患者激增的熱點地區。

 

作為劍橋大學 McDonald 考古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研究員, Forster 表示,系統發生網絡分析有潛力幫助識別未被證實的新冠病毒感染源,然後將其隔離,以控制疾病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傳播。

 

這項研究剛剛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該研究中心使用的軟體及 1000 多種冠狀病毒基因組的分類和計數可從以下連結免費獲取:

相關焦點

  • 國際觀察|劍橋報告分析新冠病毒3變種:A型最早在中國發現,在美澳卻...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最近,一份來自劍橋大學的新冠病毒研究在網絡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劍橋大學4月9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用基因進化網絡分析新冠病毒》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基於禽流感病毒GISAID EpiFluTM資料庫。該資料庫的信息為全球共享,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它開始被用作是分享新冠病毒的資料庫。
  • PNAS:劍橋最新力作揭示新冠起源和傳播,不同地區新冠病毒存在顯著...
    ,引起了人們對新冠病毒起源和傳播途徑的一些思考與討論。目前,全球相關科研人員正在為病毒溯源而不懈努力、積極奮鬥著。我國早在1月10日就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全序列;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研究提出蝙蝠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等機構聯合發文,稱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2月18日,香港大學、廣西醫科大學聯合發表文章,也認為穿山甲是潛在中間宿主之一。
  • 劍橋大學新冠病毒變種報告主要作者:人類首次感染病毒可能在這一時間
    CGTN連線劍橋大學新冠病毒變種報告主要作者彼得·福斯特博士,福斯特表示,病毒毒株可分為A、B、C三種類型,B型常見但不是原始毒株。去年12月,中國研究者在武漢發現的新冠病毒樣本,並不能證明武漢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
  • 病毒源頭找到了?劍橋專家繪出基因圖譜:全球三大變種,武漢流行B類...
    那麼,新冠肺炎病毒到底來自於哪裡呢?劍橋大學4月9日發表的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的最新研究報告,或許能給出一些解答。報告指出,新冠病毒分三個變種:A、B、C。A類病毒更多發現於美國和澳洲的受感染者。A類在武漢只有極少案例,且來源於在武漢生活過的美國人。A類和從蝙蝠、穿山甲身上提取的病毒最為相似。
  • 劍橋官網發布新冠病毒最原始類型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你咋看
    劍橋官網發表的這篇論文,可以說從側面證明了新冠肺炎的最原始毒株普遍存在於美國,而中國流行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是從歐美等國家傳過來的變異毒株。劍橋大學溯源新冠肺炎病毒劍橋大學在4月9號發表了關於新冠肺炎病毒溯源的研究報告。在劍橋大學對於新冠肺炎病毒來源的研究過程中,劍橋大學詳細研究了新冠肺炎病毒的變化情況,並在全球範圍內抽取了160個樣本。
  • 前瞻基因:冰島現全球首例新冠「雙重感染者」,病毒變異速度或加快
    管軼團隊Nature發新冠論文,穿山甲攜帶新冠相關病毒 近日,管軼教授和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教授團隊共同在預印本網站 bioRxiv 發表新冠相關研究論文,指出在穿山甲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相關冠狀病毒,屬於此次新冠病毒的兩個亞型,其中一個受體結合域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
  • 劍橋大學發表論文,認為新冠病毒A類是病毒爆發的根源
    劍橋大學4.10發表論文,認為新冠病毒A類是病毒爆發的根源,而A類集中出現在美國和澳洲,出現於武漢的病毒屬於B類,是從A類變異而來。這篇論文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如果結論屬實,對中國和全球華人都是一件幸事。劍橋大學發表關於新冠病毒的幾個變種和傳播路徑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新冠病毒分三個變種:A、B、C。A類病毒更多發現於美國和澳洲的受感染者。
  • 扒一扒新冠病毒家族的「子子孫孫」,英國這項研究信息量不小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當地時間4月9日,英國劍橋大學在其官網公布了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研究。研究顯示,目前,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變異成3種毒株。最接近於蝙蝠身上的「原始病毒」,主要出現於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地患者,在中國武漢流行的則是其另一類變種。新冠病毒已變異成3種不同毒株?
  • 劍橋學者:新冠病毒存在三種類型,「原始類型」大量流行於美國
    ◎ 科技日報記者 胡定坤4月8日,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權威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文章《新冠病毒基因組系統進化網絡分析》,認為全球範圍內的新冠病毒可劃分三種類型
  • 莫道克大學ANPC中心對新冠病毒研究又有新突破
    ANPC中心與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感染COVID-19的預測代謝模型,通過模型顯示出多個器官受到影響,該研究已經通過同行評審並出版。  ANPC中心利用最先進的代謝表型分析技術對樣品進行分析,揭示新冠病毒的深層生物學印記,包括肝功能障礙、血脂異常、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信號,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都與當初受SARS
  • 研究稱美國洛杉磯早期新冠病毒可能主要源自歐洲
    新華社洛杉磯10月9日電(記者譚晶晶 黃恆)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說,他們通過分析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大都會地區早期新冠病毒陽性樣本,發現大部分樣本的基因序列與源自歐洲的病毒基因序列相似,表明洛杉磯早期新冠病毒可能主要從歐洲傳入。
  • 北京新發地疫情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專家認為與捷克等地病毒相似
    香港大學著名病毒學專家金冬雁稱,他查看並比對了上述三條病毒基因數據,「這三條病毒基因彼此之間只有一到兩個點不一樣,差異很小,說明他們來源應該是同一處。而對比世界數據來看,跟他們(三個)最像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中國臺灣地區還有歐洲的一些病毒序列,差異也就一到兩個核苷酸。
  • 不應過度解讀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繼省、狄德羅、史雋 / 文2020年2月28日,德國柏林Charité大學醫院的病毒學家Christian Drosten發布了從一位德國患者身上分離出的新冠病毒 (SARS-CoV-2) 的基因組序列,隨後,他立刻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條警告:目前,分析解讀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還不是時候
  • 新冠病毒起源於哪?這些決定性基因測序證據,或許說明一切
    文章題為《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第一作者為劍橋大學的Peter Forster博士。這是一篇足以揭示真相的論文,雖然他並沒有把結論直接說出來。
  • 莫道克大學ANPC中心對新冠病毒研究又有新突破
    ANPC中心與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感染COVID-19的預測代謝模型,通過模型顯示出多個器官受到影響,該研究已經通過同行評審並出版。  ANPC中心主任傑瑞米.尼克爾森教授說,「為了有效應對COVID-19疫情,我們需要在早期準確診斷和預測感染個體的疾病嚴重程度,以便更為有效地進行監控與管理。」
  • 世衛組織強調新冠病毒來自大自然,重要的是確定其宿主
    當地時間5月1日,世衛組織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關於新冠肺炎病毒是否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的質疑,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已有許多科學家研究了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確信新冠肺炎病毒來自自然界。
  • 新冠病毒已變種,但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源於武漢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英國與德國科學家共同的撰寫的有關新冠病毒肺炎變種的報告,該研究採用一種數學網絡算法,通過錄入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所有新冠病毒基因測序,分析出三種新冠病毒毒株,根據其構成胺基酸不同主要分為A、B、C組。
  • 世衛組織強調新冠病毒來自大自然 目前最重要的是確定其宿主
    然而,眾多科學研究者相繼指出了這一判斷的不實和漏洞,並通過最新研究進一步強調了該病毒起源於自然。但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具有和任何人類已知病毒不同的主幹結構。2.科學家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尖刺」部分的蛋白與人類細胞有著極強的結合能力,而這種能力只可能來源於自然演化。
  • 新冠病毒源自中國?別讓虛假信息也跟著「大流行」
    現有科研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是自然進化的產物由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圖蘭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和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英國期刊《自然·醫學》發表文章說,科研證據顯示導致新冠肺炎疾病的新冠病毒是自然進化的產物,而不是實驗室合成的。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