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克大學ANPC中心對新冠病毒研究又有新突破

2020-10-29 長沙立思辰留學

  莫道克大學澳大利亞國家表型組中心(ANPC)研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是一種多器官代謝疾病,這將對準確診斷和患者隨訪提供新的方法。

  ANPC中心與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感染COVID-19的預測代謝模型,通過模型顯示出多個器官受到影響,該研究已經通過同行評審並出版。

  ANPC中心主任傑瑞米.尼克爾森教授說,「為了有效應對COVID-19疫情,我們需要在早期準確診斷和預測感染個體的疾病嚴重程度,以便更為有效地進行監控與管理。」

  研究人員收集了分別來自西澳州COVID-19確診患者,和與之年齡體格相對應的健康人群的血漿樣品進行對照,以確定兩組的關鍵性代謝差異。

  ANPC中心利用最先進的代謝表型分析技術對樣品進行分析,揭示新冠病毒的深層生物學印記,包括肝功能障礙、血脂異常、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信號,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都與當初受SARS病毒影響的患者的長期療效有關。

  這些生物學指紋標誌著患者體內生物化學的系統性變化,與病毒感染過程中的採集時間無關,也與呼吸道症狀嚴重程度無關。

  傑瑞米教授說「我們必須通過充分驗證測試,才能將其用於大規模檢測,因此我們與劍橋大學合作,分析來自英國COVID-19患者的大量新血漿樣品,這項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最重要的發現可能是新冠病毒影響患者多個器官,大多數還顯示出糖尿病和肝臟受損的新跡象,而這與肺部症狀的嚴重程度無關。

  傑瑞米教授說「我們獲取的許多代謝特徵並不是常規臨床化學檢測的內容,由於症狀會很細微,通過檢測可能查出發病率,對患者進行及時的管理治療,這些突發病症需要與急性呼吸道疾病同時進行處理,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然而,我們不知道這些症狀還將持續多久,它們是否會影響康復患者長期的患病風險。」

  「在國家和全州層面對康復患者進行詳細的隨訪對於我們了解長期疾病風險至關重要,我們已經獲得了Spinnaker健康研究基金會、麥卡斯柯慈善基金會,和西澳州政府的資助來開展這些研究。」

  Spinnaker健康研究基金會執行長達納.韓德森(Dana Henderson)表示這是對科研長期發現的重要第一步。「Spinnaker將大力支持這項研究,我們認為非常有必要對感染患者進行監測,以期降低罹患終身疾病的風險,重要的是,我們的衛生系統也需要潛在的長期影響,我們相信這僅僅是研究工作的開始,需要指導我們擺脫這種疾病,未來疫苗可能會挽救生命,但我們同樣非常需要盡力幫助那些新冠康復者。」

  關於澳大利亞國家表型組中心

  由莫道克大學領軍的澳大利亞國家表型組中心(ANPC)不僅在澳大利亞,也在全世界範圍內改變著人們的壽命和生活水平。

  澳大利亞國家表型組中心支持著幾乎所有的生物科學領域。它跨越了傳統的研究領域,培養了一種新的、更具協作性的科學方法。從長遠來看,澳大利亞國家表型組中心希望建立人類疾病的「全球地圖集」,為地球上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的未來健康風險提供洞察。

  作為南半球唯一的生物類設施,澳大利亞國家表型組中心匯集了所有五所西澳大利亞大學以及領先的衛生和醫學研究機構。它與國際物候中心網絡相連,也在農業和環境科學方面廣泛應用。

  澳大利亞國家表型組中心將珀斯和華盛頓定位為精密醫學的全球領導者,並在疾病預測、診斷和治療方面實現了巨大飛躍。

相關焦點

  • 莫道克大學ANPC中心對新冠病毒研究又有新突破
    莫道克大學澳大利亞國家表型組中心(ANPC)研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是一種多器官代謝疾病,這將對準確診斷和患者隨訪提供新的方法。  ANPC中心與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感染COVID-19的預測代謝模型,通過模型顯示出多個器官受到影響,該研究已經通過同行評審並出版。  ANPC中心主任傑瑞米.尼克爾森教授說,「為了有效應對COVID-19疫情,我們需要在早期準確診斷和預測感染個體的疾病嚴重程度,以便更為有效地進行監控與管理。」
  • 新冠病毒溯源,有新發現!
    義大利媒體近日又報導稱,米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提取的4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檢測出了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去年11月,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目前,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
  • 新冠病毒溯源,有重大發現!
    義大利媒體近日又報導稱,米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提取的4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檢測出了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去年11月,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目前,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
  • 新冠病毒溯源,有重大發現
    目前,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義大利的新冠病毒溯源工作屢有突破上個月,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意外發現,去年9月採集的義大利居民血液樣本中就有新冠病毒抗體,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在義大利的傳播時間遠早於今年2月,可能要追溯至去年夏天。
  • 新冠病毒溯源又有新發現
    近日,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對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的39份類似咽拭子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這名兒童當時已感染新冠病毒,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月,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發布公告稱,巴塞隆納大學腸道病毒小組的研究人員對當地廢水樣本做了檢測,結果發現在去年3月12日採集的廢水中已有新冠病毒的蹤跡。
  • 新冠病毒溯源又有新發現→
    近日,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對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的39份類似咽拭子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這名兒童當時已感染新冠病毒,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早在今年6月,義大利國家高等衛生研究院曾在官網發布報告稱,在義大利北部城市米蘭和都靈,去年12月的廢水樣本中便檢測出了新冠病毒。
  • 迷惑新冠病毒,西湖大學研究團隊設計出新冠病毒蛋白抑制劑
    疫情發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了解病毒入侵機理,研究破解之道。疫苗以及抗體作為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經取得很大進展。除了這些手段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能有效遏制新冠病毒?近期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以三聚體形態存在,因此研究人員設想構建一個ACE2三聚體蛋白是不是有可能和刺突蛋白三聚體實現3對3或者至少2對2的結合?
  • 【最新】新冠病毒溯源,有重大發現!
    義大利媒體近日又報導稱,米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提取的4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檢測出了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去年11月,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目前,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
  • 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新冠病毒T細胞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17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順教授團隊在該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應急項目攻關中,在特異性T淋巴細胞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突破為後續進一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和T細胞免疫治療奠定了基礎。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重要突破!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2月19日凌晨,西湖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刊發文章稱,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也是通過識別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的,ACE2是「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研究發現,在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過程中,ACE2就像是「門把手」,病毒抓住它,從而打開了進入細胞的大門。
  • 『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
    關於『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的信息
  • 「科學突破獎」新得主再迎突破,人造蛋白可抗新冠病毒
    近日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Baker教授的研究團隊帶來了一項新成果:他們設計的蛋白質可以對抗新冠病毒!在培養的人類細胞中,有一款候選蛋白質藥物顯示出的抗病毒活性,可與目前已知的強效中和抗體相媲美。
  • 奈良醫科大學研究發現:茶葉或許對新冠病毒有效果
    11月27日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發表說,茶葉飲料可使新冠病毒變得無害化。這一項試驗是由該校的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矢野壽一帶領的研究小組實施的。該研究小組將新冠病毒溶液和茶飲料在試管中混合,並檢查了一定時間後還剩下多少病毒。
  • 新冠病毒源頭找到了?美疾控中心承認:美國病毒傳播早於中國數周
    進入2020年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就在全球各地瘋狂席捲,而自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和醫學專家們就紛紛對病毒來源展開研究。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2月2日,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41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也已經突破27萬例。
  • 新冠病毒原子圖是什麼情況 新冠病毒原子圖長得什麼樣
    美國奧斯汀得州大學和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人員19日在《科學》期刊發表重磅報告,首次公開新冠肺炎病毒表面棘蛋白的高清3D原子圖。  新冠病毒原子圖是什麼情況?  日前,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和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的研究人員在開發新冠病毒(COVID-19,WHO)疫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繪製出了該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首個三維立體原子結構示意圖。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進入人體新路徑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兩項獨立研究發現了一條迄今為止不為人知的新路徑,有望為新冠肺炎藥物研發開闢一扇新大門。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21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病毒的刺突蛋白能識別並與人體細胞表面的神經纖毛蛋白-1(NRP-1)結合。
  • 澳大利亞新研究稱廢水檢測有助更早發現新冠病毒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0日發布公報說,他們與昆士蘭大學科研人員開展的新研究表明,廢水檢測可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現症狀幾周前就發現社區中存在的新冠病毒,有助於構建有針對性的早期檢測系統。研究人員回顧分析了今年2月和3月初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收集的廢水樣本。研究發現,最早在當地公開報告首批新冠病例之前三周,就已能從廢水樣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的基因指紋。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在美國《整體環境科學》雜誌上。
  • 重大突破!澳洲成功人工培育出首例新冠病毒!
    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家生物醫療實驗室在今天上午成功人工培育出新冠病毒位於墨爾本的皮特多赫感染及疫苗中心的負責人Mike Catton表示,會迅速將改成果送往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各受災國,讓各國科研團隊一起努力,儘快攻克新冠病毒。
  • 香港大學最新研究推斷新冠病毒源於蝙蝠
    人民網香港5月15日電(記者陳然)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表示,經最新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能感染人類和中華菊頭蝠的腸道細胞,並保持強大的複製能力,研究結果支持新冠病毒很可能源於蝙蝠,人類腸道亦可能是另一種病毒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