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武漢讀書的珠海人黃巧吟登上了回家的動車,她習慣性地打開朋友圈,發現圈裡已經被一組名為「珠海全景瞰」的720°全景城市航拍圖像刷屏。
點擊進去,柔和的音符開始跳動,從空中俯瞰,山、海、湖、城、橋等迷人景象映入眼帘。海天一色的城市之光、扣動人心的城市肌理,一覽無遺。黃巧吟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被觸動了。
這也是眾多市民網友的感受。自上周以來,這個創意作品在社交平臺和公眾生活中掀起了刷屏、點讚和討論的浪潮,催生出鏈式傳播效應。
「上帝之眼看珠海,它超級贊啊」「小城七月,最美珠海。」網友直呼。
火爆程度超乎攝影者的預期。截至7月25日中午,《珠海全景瞰》人氣飆升,達33萬次點擊,並且持續上揚,而另一組「爆款之作」《珠海吉大全景》人氣也已突破10萬次點擊。
一座城市的肌理,無意間於網絡「爆紅」的背後,投射出人們對珠海的認同感、自豪感、歸屬感;湧動著居民主人翁意識、共同體意識和家園意識,更寄託著人城一體的「愛城情結」,澎湃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與行動。
「上帝之眼看珠海,超讚」
當黃巧吟看到朋友圈中的「珠海全景瞰」時,歸鄉的情緒更加肆無忌憚了。
「珠海真美,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就不該跑得那麼遠!」一位高中同學的文字,說出了她當時的心聲:獨自一人在外求學已經兩年,「歷經高溫、洪災、暴雪之後,珠海是那麼的美」。
引發眾多珠海市民共鳴的這組圖像,自7月20日晚深夜從朋友圈流出,憑藉「城市天空,小城風景」的魅力,在接下來的數日時間裡,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在發酵。
這組清晰展現珠海「山海相間,陸島相望,委婉靈動,飄逸浪漫」的城市肌理的美圖,在以微信為主的社交平臺上,不僅讓市民引以為豪,轉發、分享、點讚的浪潮此起彼伏,催生出鏈式傳播效應。
「這裡住著我愛的人,祝你一切都好。」一位市民在「珠海全景瞰」中標出了心上人的位置,寫下祝語。
因不同的視角,為這個城市的驚豔之美所讚嘆的人,更多地寫下了「上帝之眼看珠海,它超級贊啊」「喜歡這裡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珠海是我的第二故鄉,希望這裡越來越美。」 「背靠風景秀麗的煙墩山,面向碧波蕩漾的香爐灣」等有感而發的讚詞。
還有的網友,則在圖中標出自己的住家和工作位置,或者回憶自己曾在這座城市某個角落裡所經歷過的事。
「珠海全景瞰」的突然火爆,也為商家開拓了廣而告之的新平臺,婚紗攝影公司和新售樓盤紛紛標明聯繫方式,「搶灘」這片新的營銷陣地。
線上的「火爆」也延伸至線下。一位在成都上學的市民李煜彭,在與高中同學聚餐時看到了這組航拍圖集,發出「珠海真美,我要回來」的感嘆,引發眾人的共鳴。
截至25日中午,「珠海全景瞰」人氣已飆升至33萬次點擊量,22日傍晚上傳的「珠海吉大全景」,人氣也突破了10萬次點擊量。
「爆款」背後的愛城情結
這幾天發生的一切,讓「珠海全景瞰」的攝影者——容楠始料未及。
這個新晉的珠海「網紅」,早在今年4月,就開始在720雲全景攝影網上傳了珠海各地的航拍全景圖,有木棉花開的桂花路、青山聳翠的普陀寺、夕陽時分的淇澳大橋、橫琴撓背山的風光、瀝溪古村的蘇曼殊故居。在他的航拍鏡頭裡,珠海的自然輪廓與城市文脈盡收眼底。
容楠不但是一個20多年來「始終如一」的資深影友,更是生來就與珠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出生於西北寧夏,祖籍珠海南屏,1992年「回」到珠海,至今25年從未離開。
在寧夏時,容楠是現寧夏大學圖書館的圖書情報員,「從1980年代後期就開始接觸攝影,當時拍攝的對象是文獻珍本」。回珠兩年後,他的相機對準了祖輩曾經生活的故土,用鏡頭見證了此後20年從漁村向現代城市蛻變的珠海風雲。
2015年,容楠購得一臺航拍無人機,童年時期望以另一個視角來觀察世界的心願成真,「也重新發現另一個維度上珠海的美」。
自此,容楠進入了「專注於航拍珠海」的階段。
在「珠海全景瞰」和「珠海吉大全景」爆紅之前,容楠就不止10次在同一個高度、以同一個光圈拍攝過珠海的城市輪廓,「刻意地等待著最藍的天和最勻稱的光線出現,把最美的珠海和盤託出」。
終於,他等到了碧空如洗的7月20日。當航拍無人機升上150米高空,容楠仔細地調整各個拍攝參數,欣喜地發現了這個重新表達珠海之美的瞬間。他對準控制器,360°來迴旋轉,按下快門,捕捉每一個最美的珠海片段,並在當天晚上無縫拼接而成720°全景圖。
實際上,包括「珠海全景瞰」和「珠海吉大全景」在內,容楠迄今已經在720雲全景攝影網上上傳了24組航拍珠海的圖像。
上述兩組圖片,憑何脫穎而出,引爆網絡?「『珠海全景瞰』將這座由山、湖、海等線條勾勒的城市輪廓清晰呈現,把我們過去走過情侶路、去過野狸島、爬過板障山的碎片印象鉤沉、拼接、定格在一張全景圖裡,喚醒了市民對珠海熟悉但陌生的情感記憶。」攝影愛好者、珠海容閎與留美幼童研究會秘書長楊毅說。
「移民城市珠海,與其它地方相比,更多一點安詳與恬靜。」攝影愛好者、珠海異思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趙梓雲則認為,「爆款」風靡的背後,折射出市民對珠海多元、包容、宜居等城市精神的認同和點讚。
這種潛藏的集體心理投射,洋溢著城市的榮耀、身份的認同和情感的依歸,湧動著的正是珠海人自然而發的「愛城情結」。
與這座城市一起成長
在街談巷議聲中,「浪漫之城,美麗珠海」的城市印象深入人心,「戀上一個人,愛上一座城,這裡是我人生的舞臺」的憧憬,寄託著人們對城市向上的期待。
「珠海30多年來,城市產業與人文和諧發展,於眾聲喧譁中不忘初心。因此,珠海和珠海人的性格裡,有著一份安靜而獨立的特質。」楊毅在多年探究容閎與珠海精神的過程中,得出如此結論。
曾因家庭原因三次來訪珠海的王秀瑕,三次體會了這座城市的溫度。開門見山、推窗看海的城市景觀,讓她充滿了嚮往。今年從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畢業的她,選擇在珠海開啟職業夢想。
如今,她已經在一家小微科技公司工作近一個月,「珠海的網際網路信息創業氛圍濃鬱,吸引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年輕創業者。我希望珠海未來保持定力,在塑造城市繁榮的同時,不失美好的環境。」
今年52歲的林洪民,是一個「新珠海人」。他幾年前從陽江攜家遷居珠海,「看中這裡的宜居環境,是個養生的好城市」。
「愛城情結」瀰漫,珠海未來亦可期。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5年榜單中,珠海連續三年登上中國最具宜居競爭力城市榜首;今年6月,珠海還正式摘得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榮譽。目前,珠海還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在「珠海全景瞰」中,一座世紀跨海大橋的身姿靈動。今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成功合龍。不久的將來,開放多元的珠海將更加自信地參與到珠三角和國際競合之中。
以「制度創新」為己任的橫琴自貿區,今年已經步入2.0時代,這個珠海開放發展的新平臺,正日益成為國際高端創新要素的集聚地。作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位於珠海東部的高新區正在煥發出全新的活力。
視珠海如心靈故鄉的人歸來,年輕的創業者懷抱夢想奔赴,事業上升期的人在這一方開疆拓土,已近退休者在此尋得依歸——這是珠海人的眾生相。他們各懷期待,他們齊聚一方,與特區共同成長。這些發自於心、外化於行的集體選擇,也將化為珠海發展尤為珍貴的動力支撐。
■市民心聲
黃繪歷:海上雲天,天下珠海,她西邊的晚霞猶如仙境。
黃小年:在珠海生活多年,這裡環境優美,公共設施齊全,很人性化,鄰裡之間感情很好。女兒、媳婦都喜歡珠海的環境和氣候,又喜歡珠海的繁華。如果人均工資更高一點,房價更低一點,我們的幸福感會更強一點。
段潔麗:記得曾有一次出門忘帶零錢,要坐公交時向路人求助,就加了對方微信紅包轉帳,來換取零錢。但一天之後系統自動退還了,因為對方並沒有拆紅包。這樣的一些小事,讓人感到溫暖。一個城市的性格包容,這個城市裡的人同樣友好,這折射的就是珠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