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後,便是真正意義上的夏天。除了天氣轉熱,植物瘋長,還有一些不為大家熟知的變化,需要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才能感知。
夏天,是觀星愛好者最推崇的觀星時間。本文從我們熟悉的「鬥轉星移」一詞展開,為大家介紹二十四節氣與鬥向變化,
從而對道教觀星做進一步了解,最後聊聊夏季觀星的簡單方法:夏季大三角。
1
鬥轉星移
陳摶睡功圖(資料圖)
漢語中有「鬥轉星移」一詞,表示時間的變換。
馬致遠在《西華山陳摶高臥》中寫道「直睡的陵遷谷變,石爛松枯,鬥轉星移。長則是抱元守一,窮妙理造玄機。」
這是寫陳摶一睡很久。陳祖是有名的睡仙,白玉蟾曾有詩寫道:「白雲深處學陳摶,一枕清風天地寬。」
《黃庭內景玉經注》中也寫有:「天光燦燦,鬥轉星移,虛空幹運,暗合天機。」這都是用來寫時間的變化。
鬥(資料圖)
所謂的鬥,《說文解字》解釋為:「十升也。象形,有柄。」所謂的鬥轉,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這「鬥」形七星的鬥柄指向變化。
《雲笈七籤》中,在北鬥七星的基礎上還提到兩顆星:輔星、弼星,合成北鬥九星。多出的兩顆星,因為亮度暗淡,時隱時現,還有說法是這兩顆星逐漸隱失。
歷史上,關於這兩顆星的存在,唐代李淳風在其《金鎖流珠·引卷之二十八》中介紹有:「衣鬥者,北鬥也。思鬥者,南鬥也。北鬥九星,二星不見,世人見者七星也。
今以呼為七星君,不知有九星,九精二君也。」傳言中,看到此兩顆星者,會長壽。
2
節氣與鬥向
鬥柄與四季(資料圖)
古代人通過鬥的指向,從而判定一年四季的時間。
《鶡冠子》中有:「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的一語。
這裡的鬥柄,是指七星中的「玉衡」、「開陽」、「搖光」三星組成的形狀像是鬥的柄。
二十四節氣與鬥建(資料圖)
鬥柄所指,為建。古人二十四節氣與建相應,是用物候的變化與天象相應,是謂「天人合一」。
《淮南子》較為系統總結了二十四節氣體系,其中鬥建部分十分詳細,如上圖所列。
淮南子(資料圖)
我們以「立夏」為例。立夏,是夏天的開始,此時鬥建所對「常羊之維」。「常羊」是什麼意思呢?《淮南子·天文訓》中寫道:「東南為常羊之維。」
清代莊逵吉曾註解為:「常羊即相羊,亦即徜徉。」這個說法,和顏師古注「幡比翄回集,貳雙飛常羊」中的「常羊,猶逍遙也。」實際上類似,都是逍遙、徜徉的意思。
這個說法看似合理,但在物候上未能提及。筆者更推崇《道藏》收錄的《淮南鴻烈解》中的解釋:「常羊,不進不退之貌,東南純陽用事,不盛不衰,常如此。」
立夏之時,天氣轉熱,所謂的「陽氣於時,任養萬物」,鬥建所指的東南於此相應。
3
夏季觀星
觀星臺(資料圖)
觀星,在古代道教中十分重要。
筆者在《高臺之上:道教的建築形式之一》一文中,給大家介紹了「靈臺」以及坐落在登封市外的我國最早的觀星臺,有測影、觀星、記時等多重功能。
那麼,觀星對於我們平常人又意味著什麼?《黃帝陰符經》中寫有:「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星象變化,是自然的運行規律。
觀星,知陰陽變化,知萬物之道。掌握天地運行的自然規律之後呢?《陰符經》中又寫道:「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也就是通過對時令、洞悉萬物來掌握自然規律,從而達到修行的目的。
夏季大三角(資料圖)
對於大家而言,傳統的黃道十二宮一時難以掌握,本文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種方式,按春夏秋冬四季來分。
夏季大三角,是指代我們熟知的「牛郎」、「織女」、「天津四」三星組成的三角。在這三顆星組成的星體中,我們可以找到燦爛的銀河。
「牛郎」「織女」兩星大家較為熟悉,談談「天津四」。這裡的天津,屬於二十八星宿中的女宿,意為「天上的銀河渡口」。
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於鵲橋之上,這裡的「鵲橋」就是銀河,其渡口則為天津。
現代人對星空的嚮往,也延伸到生活中。人們通常在室內裝飾中營造一種名為「星空頂」的裝飾氛圍,以求「天人合一」。
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之時,又有一種「神遊八極」之感。感古今,知歲月,體會滿天繁星給人帶來的通達與智慧。
(編輯:西銘)
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