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派 | 「演員牛萌萌被曝吸毒」事件的反轉始末與傳播啟示

2020-11-23 騰訊網

「新聞反轉」,在資訊信息高速流通的當下並不罕見,「演員牛萌萌被曝吸毒」事件,在短短兩天內連續反轉,再次提醒了大家,後真相時代,凡事不宜輕易下結論,最好讓事實再飛一會兒。

6月24日傍晚,經過來回拉扯後,真相終於被揭開,北京市公安局大興分局官方微博的一則通報,發揮了一錘定音的作用。至此,關於「牛萌萌是否吸毒」的爭議告一段落。

圍繞此事的事實披露和觀點討論可謂一波三折,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牛萌萌被曝吸毒」事件關鍵情節發展,並嘗試在此基礎上探討輿論場的「鱷魚法則」、「迭代新聞」的局限性以及為何專業機構媒體會常陷「羅生門」窘境等傳播議題。

《新京報》與牛萌萌線上交鋒始末

一切都要從《新京報》的一則獨家報導說起。6月23日17點24分,《新京報》發布微博稱,記者從知情人處獲悉,5月中上旬,北京警方在一公寓查獲多名吸毒人員,其中一人為出演過《楊門虎將》的女演員牛萌萌,牛萌萌當場承認吸毒事實並表示會配合警方調查;6月23日17點48分,這條微博消息獲得「北京禁毒」微博轉發。

一石激起千層浪,被媒體曝光吸毒醜聞後,牛萌萌成為眾矢之的。當事人反應也確實迅速,早早地在自己的抖音留言區公開否認,聲稱此事為「假新聞」。但《新京報》立場堅定,在當天19點26分發布了跟進的微博,給出了更多細節,指出牛萌萌5月被查後,因認錯態度較好且由於身體原因被裁定行政拘留未執行,警方對其做出社區戒毒處理。

12分鐘後(19:48),牛萌萌發布微博,駁斥《新京報》的相關報導,「啥情況啊,這是非要讓我再火一把的節奏啊!這新聞有點兒太假了吧!!!五月中上旬!?請問是哪一天……」

在這條微博中,牛萌萌附上了5月1日以來的直播數據,以示清白。6月23日20點20分,牛萌萌再發微博提供了自己5月10日前映客直播的記錄,以證明自己沒有被抓。

在此後的直播中,牛萌萌更是多次否認吸毒一事。至此,第一次反轉出現,輿論的天平在經過了一番猶疑之後,開始向牛萌萌傾斜。可以發現,在相關報導的留言區,越來越多網友替牛萌萌打抱不平,《新京報》則遭遇「無端製造假新聞」的質疑。

而就在大家「坐等新京報致歉聲明」時,記者不僅沒有讓步,反而在當天晚上就深入牛萌萌直播間所在地調查採訪,甚至與當事人正面「交鋒」,牛萌萌方面仍堅決否定,事件一度陷入「羅生門」。

不過,在「真吸毒」與「假新聞」之間,真相只有一個。經過一天的對壘,實錘還是來了。6月24日18點30分,北京市公安局大興分局官方微博「大興公安」發布一則通報稱,5月22日,在本市某寫字樓內查獲吸毒人員牛某某,其供認有吸毒的違法事實,並依規予以行政拘留。

事件再次反轉,牛萌萌「求錘得錘」,與媒體的連續「對線」,似乎也將其拖入了更尷尬的輿論漩渦中。在吸毒一事被確認後,多家媒體跟進報導了此事,此前被質疑「造假」的《新京報》很快發表了評論文章《牛萌萌,吸毒後裝無辜有用嗎》,甚至在知乎上發起了一個提問:如何看待北京警方通報演員牛某某因吸毒被行政拘留?目前獲得400多條回答,多是對吸毒行為的批判。

新聞當事人與新聞報導者的在線對壘,的確是導致此事件迅速升溫的催化劑。一個反應快,一個效率高,一出「新聞懸疑大戲」,兩天內就破了案。姿態強硬的當事人與專業媒體機構之間的信息博弈,在製造話題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個觀察樣本。

「吸毒反轉」背後的傳播啟示

牛萌萌逃不開「鱷魚法則」

有人認為,牛萌萌的強硬態度令人費解,網友甚至調侃這是「吸毒導致的應激性說謊」,但其背水一戰的心理或許更有說服力:吸毒一旦被曝光,需面臨的不僅僅是網友的指責,還有「劣跡藝人」的壞名聲。寄希望於矇混過關,是不得已而為之。

只是,牛萌萌並不了解輿論場上的「鱷魚法則」。這一法則是指,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自己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和手,你越掙扎,被咬住得越多、越緊。

其隱喻是,作為公眾人物,當出現負面新聞且情況屬實時,最好不要寄希望於通過過激的反駁來掩蓋事實,否則將陷入到更大的危機中。牛萌萌終究未能逃脫「鱷魚法則」,扮演鱷魚角色的也不是媒體,而是公序良俗對於吸毒行為的零容忍。

「迭代新聞」暴露局限性

爬梳「牛萌萌吸毒被拘」相關報導始末不難發現,包括《新京報》的獨家報導、牛萌萌的強硬辯白、大興公安的實錘通報在內的關鍵性內容,都是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短平快的信息。

這反映出網絡媒介生產模式的改變,即新聞正從靜態的「產品」變成動態的「過程」,不再刻意追求「畢其功於一役」的深度報導,而是希望以更短的時間、更快的速度,逐漸逼近事實真相。

這正是「迭代新聞」的顯著特徵。其報導流程是以網際網路為核心平臺進行的新聞生產與傳播,受眾認知新聞事件的全貌,是以迭代的方式實現的。

具體來看,《新京報》關於牛萌萌吸毒的首條獨家是一條150字左右的快訊,在關鍵信源的表述上也多是「據知情人士介紹」「從知情人處獲悉」,的確容易給人留下口實。從這個角度來講,在一件關涉公眾人物名譽的熱點事件中,部分網友對其「關心消息的速度和熱度,而非深度與精度」的指責,並非全無道理。

當然,新聞以快訊彈窗的方式呈現已是傳媒界的「積習」,迭代新聞的局限性也由此顯露。此前,就曾有研究者如此評價這種利弊參半的報導模式:「改變了固有的嚴肅報導生產流程,讓新聞生產更加碎片化、現場化、動態化、情緒化與炒作化。」

《新京報》在試圖更高效地將「牛萌萌吸毒」的消息傳播給受眾的同時,也付出了一些代價,例如在牛萌萌發文澄清之後,該報遭遇了來自網友的質疑和信任危機。

這是一場公平的信息博弈

牛萌萌是一個微博粉絲數不到80萬的演員,《新京報》的微博粉絲數則達到了4278萬。正常情況下,雙方的傳播影響力差了好幾個等級,但公眾人物+當事人的身份,幾乎消弭了牛萌萌與專業媒體機構之間的話語權鴻溝,這是一場相對公平的信息博弈。

回顧整個過程也能發現,牛萌萌在與作為專業機構媒體的《新京報》的博弈中絲毫不落下風,甚至一度扭轉局勢。最後,出來發布權威消息的則是「大興公安」這一政務新媒體帳號。只能說,牛萌萌輸在了她確實吸了毒。

社交媒體在給予機構類媒體更廣闊的傳播空間的同時,也擴大了個體的聲量。傳統的新聞傳播規律裡,媒體無疑是比個人更可信的,即擁有更大的公信力。現在這條規律依然奏效,但具體到某一事件中,社交媒體給予了當事人在十分鐘內對專業媒體報導進行回應乃至反駁的機會。於是,站在受眾角度,當雙方圍繞某個話題各執一詞的時候,顯然會對媒體專業度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戰。

誰更接近真相,誰就更值得信任。

該事件也反映出,信息爆炸的時代,網友對各類快訊持審視態度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看到一個勁爆的彈窗,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再是感嘆:「天啦,怎麼會這樣!」而是疑問:「這是真的嗎?」

接收者自身對新聞建立起一道核實機制,是一件好事,避免了很多先入為主的偏見和盲從,這提示機構媒體要適應這類挑戰,以更嚴苛的標準去做新聞。

相關焦點

  • 脫口秀演員池子與笑果文化和平解約 池子事件始末為什麼離開笑果...
    脫口秀演員池子與笑果文化和平解約 池子事件始末為什麼離開笑果文化?時間:2020-08-21 14:25   來源: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脫口秀演員池子與笑果文化和平解約 池子事件始末為什麼離開笑果文化?
  • 娛樂圈為何常有人吸毒?中醫如何看毒品與毒癮?
    據多家媒體報導,演員牛萌萌被人舉報吸毒了,這次不是朝陽群眾,事發北京大興,24日傍晚被拘捕已實錘。牛萌萌早在2014年7月因吸毒被作出行政拘留處理,此次屬再次被查,當時因其身體原因,被警方處以社區戒毒。多年來年,演藝圈,娛樂圈持續不斷曝出明星演員們涉毒吸毒娛樂圈的人為什麼總愛吸毒?
  • 演員高虎吸毒被抓 曾為孫興改過打氣(圖)
    演員高虎吸毒被抓 曾為孫興改過打氣(圖) 2014-08-13 15:08:08   昨天,北京警方微博曝出演員高虎因吸毒被北京警方抓獲
  • 脫口秀藝人卡姆吸毒被捕,池子起訴,笑果文化這次又出事了!
    6月3日下午,脫口秀演員卡姆(本名艾力卡木·阿斯克爾)被曝由於吸毒而被捕。公示名單中表示,卡姆於2020年5月1日因吸毒被處行政拘留10日。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女友古萊疑似也與卡姆一同被捕,為同案被處罰人。
  • 卡姆吸毒後續:笑果全員沉默,李誕被喊話做尿檢,池子發內涵圖
    6月3日,通過《吐槽大會》名噪一時的脫口秀藝人卡姆被曝吸毒,從官方的行政處罰公示中能夠看到,卡姆在今年5月1日因吸毒被行政拘留10日,其女友古萊也與卡姆一同被捕,為同案被處罰人。#脫口秀演員卡姆涉毒被拘
  • 獨眼搖滾女歌手,23歲被曝吸毒封殺,懷孕7月搖滾天后再次復出
    在羅琦的不懈努力下也算有了屬於自己的事業,但是沒有輝煌多久的羅琦被曝出吸毒被娛樂圈封殺。當時羅琦是在要回北京演出的路上到南京中轉的時候羅琦在計程車上毒癮發作,讓司機帶羅琦去能拿到毒品的地方。讓當時計程車司機也非常的驚慌就把羅琦送到了公安局裡,並且在戒毒所關了整整3個月,就這樣羅琦吸毒事件被曝光。之後羅琦被放出來後,就飛到了德國消失了6年。
  • 現實反轉,巴啦啦小魔仙部分演員黑料不斷,唯獨反派獲一致好評
    歲月是殘酷的,它可以讓物是人非,也可以讓現實反轉。08年國產特攝劇「巴啦啦小魔仙」恐怕就是最鮮明的例子。該劇講述了魔仙堡與人間界之間的奇幻故事,美琪、美雪、小藍等角色,成為了我們的少年記憶。奈何多年過去之後,「巴啦啦小魔仙」部分正派角色演員卻被接連爆出了黑料,唯獨反派角色演員獲一致好評,這是怎麼回事呢?
  • 國際禁毒日:盤點十大吸毒明星,前後對比照太嚇人,第十個最可惡
    今日是國際禁毒日,毫無疑問毒品是令人深惡痛絕的東西,而吸毒更是一種害人害己的行為。如果你們了解湄公河慘案,就會清楚吸毒這個惡劣行為背後的賣賣毀掉了多少人,犧牲了多少緝毒警察的性命。無論如何,吸毒是絕對不能被允許的!
  • 不斷反轉的劇情,趣味盎然的故事
    對於一個「密室殺人事件」,劇本沒有馬上帶領觀眾進入「密室」,而是從看似風牛不相馬及的人物與細節,逐步拼湊出案情的始末。期間不斷布局、拆局、自圓其說,然後又再另起新局,把角色與觀眾一同拉進重重謎霧之中。本以為已找到事情真相,誰知竟從此處牽出全新的線索,最終又能給出個圓滿的解說。
  • 被曝壓庫高管吸毒 上汽大眾的全國銷量第一摻了多少水?
    時間倒回至2019年1月4日,上海市徐匯區公安局在其網站上公布了一則「樸春旭吸食毒品案」案件,這個編號為「徐公()行罰決字〔2019〕100019號」的吸毒案件,因為「樸春旭」這個人名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 都市奇聞第六集:1995年成都殭屍事件始末。一直...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都市奇聞第六集:1995年成都殭屍事件始末。一直... 都市奇聞第六集:1995年成都殭屍事件始末。一直... 都市奇聞 2019-01-06 17:38 都市奇聞第六集:1995年成都殭屍事件始末。
  • 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始末
    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始末  昨天下午,農夫山泉在北京召開「飲用天然水標準新聞發布會」。此前連發多篇報導直指農夫山泉的京華時報記者頻頻發問,與農夫山泉高管展開現場激辯。此前,北京一家協會要求下架農夫山泉桶裝飲用水,昨天京華時報也稱農夫山泉桶裝水已在北京停產。
  • 《牛下女高音》伏筆埋得好深,這反轉有多少人猜到了?
    好快好快,今年TVB的第一部臺慶劇,鍾景輝、吳岱融等主演的《牛下女高音》已經播了23集,整部劇一共有30集,所以劇情進入尾聲後,劇情也開始升溫,相信有在追這部劇的觀眾,應該能夠感覺到。說起《牛下女高音》,除了演員帶來的話題外,一直都覺得這部劇蠻特別的,雖然它看起來跟TVB那些都市情感劇沒什麼太大區別,但這部劇本身更偏向於群戲,而且有大量篇幅放在了一群中年大叔身上,加上劇中各種插曲很多,整體感覺雖然有些平淡,但還是蠻溫馨的。
  • 事件反轉!詹姆斯被曝有染女模特,女模特只為蹭流量
    最近有這樣的一條消息一直在刷屏,那就是詹姆斯被曝出他出軌一個女模特的事情,這樣很多喜歡他的球迷非常的心寒,但是我們回頭看看詹姆斯這些年的緋聞,但是每次都是不攻自破,根據國外媒體的最新消息來看,女模特Erza已經刪除了和詹姆斯的相比圖片,為此很多網友表示
  • 胡海泉一百多字回應羽凡吸毒,三層深意耐人尋味:怪不得這麼激動
    胡海泉一百多字回應羽凡吸毒,三層深意耐人尋味:怪不得這麼激動最近娛樂圈真的是爆炸性新聞很多,最讓人驚訝的要屬陳羽凡吸毒被抓,羽凡被抓之後,還被曝出有一個同居女友。自從白百何被曝出泰國出遊出軌,緊接著的就是羽凡宣稱早已離婚,之後又更是退出娛樂圈,現在又是吸毒被抓,這一環接一環真的讓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看了一出大戲。
  • 喬任梁812事件始末真相回顧 天津大爆炸喬任梁微博原文
    喬任梁812事件始末真相回顧 天津大爆炸喬任梁微博原文  2015年8月12日晚23:30分左右,天津濱海新區第五大街與躍進路交叉口的一處貨櫃碼頭發生爆炸。眾多明星紛紛在微博上為天津祈福。但是,有些明星的發言卻引發了爭議,演員喬任梁發微博為天津祈福,呼籲幫助搜出消防員的家屬共渡難關,用到「人肉」「自取滅亡」等詞,語言混亂,遭到網友瘋狂吐槽。》》喬任梁追悼會時間、地點:9月22日9時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隨後,喬任梁再發微博稱是查完字典才發的,稱批評他的網友斷章取義、顛倒是非誤導大眾,罵網友「寡廉鮮恥」、「敗類」。
  • 勝利曾在酒吧吸毒 常帶女伴吸食毒品「快樂氣球」
    勝利曾在酒吧吸毒 常帶女伴吸食毒品「快樂氣球」原標題:勝利被曝曾和群成員在酒吧吸毒 常帶女伴們同行4月22日,據韓國媒體報導,勝利被曝曾和聊天群的成員們在酒吧裡與女性一起吸食被稱為
  • 樸有天兩年前就吸毒了?腿上皮膚當兵時就已潰爛,手指也出現異常
    在2016年由於不雅視頻的事件被迫淡出娛樂圈,當時被全網噴,可謂是非常之悲慘了,後面被查出來是前女友黃荷娜的栽贓陷害,許多網友都對他表示道歉,但是熱度過去了就很難再回來了,所以這兩年都很平淡。隨後,因為李勝利事件的爆發,許多人都被牽扯進去,其中唯一一位C位出道的女性黃荷娜就是她的前女友,由於黃荷娜的舉報,樸有天再次陷入泥潭中。
  • 摩根·弗裡曼被曝與繼孫女有染,其繼孫女曾遭男友當街刺死
    美國著名男星摩根·弗裡曼(Morgan Freeman)被曝與繼孫女有染。綜合多家媒體報導,美國黑人男星摩根·弗裡曼的繼孫女艾狄娜·辛斯3年前遭男友拉馬·戴文波特當街刺死。艾狄娜·辛斯身中25刀,因傷重不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