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執行主任許迅 中國網 倫曉璇
中國網北京6月5日訊(記者 宋柏霖)「近視眼最嚴重的併發症其實就是眼底的病變,眼睛就像一臺照相機,眼底就像照相機的底片,底片出了問題一般來說都很難修理。」今日上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關注眼健康」主題新聞發布會,來自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執行主任許迅教授就近視眼問題發表觀點。
在三十多年的從醫經歷中,許訊發現,最近這些年,每一次的門診都碰到不少因為高度近視眼造成的眼底併發症,比如視網膜脫離,比如黃斑牽引性病變等等。目前,這些眼底病變大多數還沒有非常完美的方法來幫助恢復正常。
許訊指出,目前,近視性的眼底病變已成為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成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近視眼隨著近視度數的發展,眼軸逐漸變長,就像一個氣球越吹越大,在最薄弱的地方,也就是在眼底,會出現像萎縮、組織變薄甚至破裂,對於這樣的情況,目前的治療效果是有限的,一些人就因此而失明。近視不單單是戴眼鏡這麼簡單,高度近視帶來的眼底併發症多發生在40、50歲以後,可能會對未來的工作、老年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許訊強調,雷射手術治療近視並不能夠一勞永逸。雷射手術可以矯正近視,但並不能改變已經變大、變形的眼球,也不能改變已經出現的眼底問題,所以也就不能降低盲和視力損傷的風險。因此,預防近視發生、防止近視度數快速增長,對於預防近視可能帶來的嚴重危害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目前,我國小兒眼睛的問題越來越普遍,近視成為我國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眼病之一,嚴重影響了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視有一個特別大的特點,一旦發生了就不可逆轉,所以治好近視眼是辦不到的。特別是在低年齡階段發生近視眼的孩子,更容易變成高度近視眼,導致視力損傷,甚至老年以後因此失明。」許訊說。
針對近視的防控,許訊介紹了「金字塔」形的三級任務:一級是「塔底」,需要普遍控制人群的危險因素,篩選出高危的對象,預防近視的發生。這方面有很多事項,比如讀寫座姿、燈光環境等等,但目前循證醫學的證據指向戶外活動的增加能夠明顯降低近視眼的新發生率;二級是「塔中」,對已發生的近視眼需要積極地面對,早期發現、延緩進展,防止變成像我們剛才提到的高度近視眼,甚至病理性近視。三級是「塔尖」,對已有的高度近視眼,目前只有比較少的三級醫院和專科醫院的眼科才能解決,即防止失明,治療併發症,但實話說,效果也是有限的,目前主要目的是降低視力損傷和盲率,使得最終不要瞎掉,能夠維持生活自理。
許訊強調,在整個防控過程中,醫防協同是貫穿近視防控全程的重要策略,他舉例,上海在前兩年制訂了地方標準——《中小學生屈光不正篩查規範》,今年已被國家衛健委納入國家衛生行業標準。近十年來,我們在上海市衛健委等部門領導下,聯合公共衛生和醫療機構的專家力量,建立了「市、區、社區」的醫防銜接網絡,實行了近視分級分診和轉複診的制度,至今已經為200多萬兒童青少年建立了屈光發育檔案,我們通過運用「網際網路+明眸APP」的形式將死檔案變成了活檔案,能夠有效銜接資訊查閱、兒童眼健康情況查詢、宣教、篩查、轉複診和幹預治療。在宣教方面,發起了「目」浴陽光的科普行動,製作傳唱了《愛眼歌》,根據疫情形勢,創編了非接觸眼保健操等。
許訊表示,青少年的近視防控任務非常艱巨,他期許,能夠從0歲開始就開展覆蓋近視全周期的、高品質的視覺健康服務,醫防協同,早日看到近視眼發病率、患病率下降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