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還在燃燒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1月12日,在距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一個多小時車程的溫傑洛村附近,消防員在過火後的森林中為動物們準備了食物和水。儲晨/攝(新華社發)

1月12日在距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一個多小時車程的溫傑洛村附近拍攝的林火過後的景象。儲晨/攝(新華社發)

1月11日,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一隻鸚鵡棲息於焚毀的樹林中。新華社/路透

1月12日,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博達拉附近,一名消防員鞏固防火隔離帶。新華社/美聯

澳大利亞還在燃燒。

火在澳大利亞並不算大新聞。有記錄在案的此前200年,南半球的春夏之際,這裡都會迎來山火季。

可是,這一季的山火已經蔓延成了一場大災難。截至1月14日,大火燃燒了4個月,肆虐過12萬平方公裡的土地。NASA的衛星照片裡,整個澳洲大陸的幾乎三分之一被濃濃的煙霧覆蓋。

濃煙之下,2500多間房屋坍塌成廢墟,27個人火海喪生,其中有3名消防員。雪梨大學發布的報告顯示,澳大利亞全國有10億動物被大火波及。大火產生的煙塵,一些飄向了鄰國紐西蘭,一些則抵達了1.1萬公裡外的南美洲上空。澳洲著名的維多利亞阿爾卑斯山雪頂有些發黃。

2019年9月,第一場森林火情發生,少有人看見火光,一些本地人在社交網絡上感嘆這年山火季來得好像有點早。他們不知道,精密的地球系統已經運轉多時,影響澳大利亞山火的氣象事件也關聯著2019年中國長江流域的大旱和非洲南部的洪澇。

不出兩個月,雪梨陷入顏色越來越黃的霧霾中,遮天蓋日的顆粒物來自燃燒的山林;在新南威爾斯、昆士蘭和更多地區,人與火發生著只有親歷者才能體會到的驚險戰鬥。而這場戰鬥代表的角力自千年前就已經開啟,如今可能正期待著破局之時。

火場太大就不是人力能控制的

目前,澳大利亞有2700多名消防員晝夜工作。這其中包括來自美國、加拿大和紐西蘭的外援——他們在抵達澳大利亞機場時無一例外獲得了人們的鼓掌歡呼。1月4日,3000名預備役士兵受遣滅火。

這場已經持續了4個月的戰鬥,還將繼續持續下去。

在他們對面,數條火龍仍沿著澳大利亞東南沿海蔓延,桉樹頂上暗紅色的天空在深夜依然明亮,不時傳來巨響。火焰的巨大能量釋放到大氣之中,創造了新的小氣候系統:雷暴、大風和高速旋轉直衝天空的火積雲。1月11日,三股野火衝下雪山,在速度為90公裡/小時的大風推動下,匯成一片超級大火,吞噬面積超過6215平方公裡,比重慶市主城區還要大。

一位消防員被燒著的樹木擊倒身亡,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另一位消防員犧牲在40噸的消防卡車裡,卡車被火積雲掀翻了。消防員奧德懷爾的葬禮於1月5日舉行。他1歲7個月的女兒還不懂什麼是死亡,在棺槨邊玩耍。小姑娘戴著父親的白色消防帽,扣住了大半張小臉。

奧德懷爾是志願消防員。數年來,志願消防員一直是澳大利亞消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有男有女,有其他的工作獲得收入。在過去的10年裡,澳大利亞志願消防員的總數減少了1.8萬人。研究報告顯示,這與澳大利亞經濟下行有關。

志願消防員的工資極低。直到2019年12月28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才鬆口,同意對他們進行經濟補償,前提是他們參與滅火10天以上。

如今,正是這些人要去面對那個莫測的對手。「森林消防與城市消防完全不同。舉個例子,城市裡,一棟樓著火,很難燒到別處去,而在森林裡,一場火可以連燒幾座山。」 中國國家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三級指揮長陳維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恐怕只有森林消防員才最能理解森林消防員——離火源還有200米,熱浪就先撲了過來。熱浪是有聲音的,夜裡聽起來像過火車。被撲滅的火場有可能復燃,因為燒毀的樹木也是燃料。風向的突然改變可能導致大火出其不意地攻擊,有消防員就因此犧牲。陳維奇回憶,有時他們在森林裡走著,會有數點小火球朝人飛——那是富含油脂的、燃燒著的松果。有人說,像「鬼火來了」。

他們需要藉助自然的力量對抗自然。「以火攻火」,點燃火圈,將山火困在裡面。掐住火龍燃燒最猛的地方攻擊,「打蛇打七寸」。

陳維奇介紹,森林消防員們一般會在清晨打火,那時氣溫低,火也「溫順」。他們需要對山頭和風向進行勘查,預判未來的走向,不能著急,否則「上多少人,壞多少人」。有時,他們要順著養蜂人的小道,「騎著山脊」上山,一彎腰,對講機就墜落深谷。他們要去的地方,裝備履帶的消防車也無法深入。選擇這樣的路線出於經驗,能翻過最猛烈的「上山火」,還可以觀察遠方林場的火情。

據他介紹,即使那些參與過幾十場森林火災撲救的指揮員,也不敢說對下一場有把握。因為,「沒有一場火是相同的」。

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院長孫龍專注於研究林火生態,觀察氣象條件、可燃物條件、地形條件如何影響火的行為。這些因素互相影響,動態變化。

他試圖建立起全國可燃物的資料庫。落葉松,樟子松,紅樺,白楊……樹種不同,油脂含量和乾燥程度不同,種皮和形態不同,燃燒時的反應就不同。澳大利亞的樹木中,桉樹屬( Eucalyptus) 佔主導。它含有豐富的揮發性油和蠟質物質, 比其他植物更易燃燒。

當林火發展到一定程度,異常火行為就會發生,比如飛火。火場中心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會產生旋風和亂流。亂流將燃燒的顆粒推出來,能飛到幾十公裡外。

在我國,山火以預防為主。陳維奇說,全國各地的戰友們在每年山火季到來之前就出發了。他們會來到有潛在著火風險的區域附近駐紮,方便及時反應。「打早,打小,打了」。

「火場太大就什麼意義都沒有了,不是人力能控制的。人類真的很渺小。」孫龍擔心,澳大利亞山火到了如今的地步,完全熄滅可能只有「靠天了」。

學會與野火共存

「森林火災的複雜,在於能量。」孫龍說。

燃燒是一個能量消耗又釋放的過程。這個過程裡包含著複雜的化學變化和能量動力學,牽動著莫測的火行為。燃燒著的森林裡,林冠、枝幹和枯葉釋放著不同的熱。熱輻射向外發散,樹木尚未被火波及就已經被烤乾。能量釋放到大氣中去,將形成火積雲、大風和種種駭人的小型天氣系統。

而能量的來源,是森林。一位澳大利亞學者計算得出,一場森林大火所釋放的能量其級別遠遠大於一個百萬噸級的原子彈所釋放的能量。

孫龍有時會提醒別人,火也是生態因子,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如大興安嶺北部,深入那裡的原始樹林,會感到腳下軟綿綿的。這裡每年凋落物的數量非常大,但在寒冷天氣下分解速度非常低,都積聚在表面。火就像個清潔工,將這些積聚的有機質迅速分解,讓它們進入泥土,成為養分,滋養新的森林。

大火過後,樹苗又開始萌發,「又是新的輪迴」。自然有時迸發出驚人的恢復能力。美國黃石公園山火後,自然演替的新樹林比人造林的表現還要好。

「可能受這種思路指導,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防火策略中,保護生命比撲滅火災的任務優先級高。」孫龍說。

一位加拿大科學家在論文中提出:同為自然災難,遭遇地震、洪水或龍捲風時,人們更強調適應,有必要時撤離。但提起火災,我們的主要目標卻是與它戰鬥。那篇論文的題目是《學會與野火共存》。

在澳大利亞,森林防火的重要一步是計劃火燒。每年山火季,提前將一些區域的老樹和灌草燒掉,減少可燃物,增加未來林火的可控性。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華裔安妮(化名)早已經習慣了這個流程。計劃火燒時,雪梨市郊會瀰漫一種「燒麥秸杆的氣味」。

安妮告訴記者,自山火級別去年11月提高以來,她就時時關注政府火情警告的在線即時預報。預報會告知她所在的區域火情是否在可控制範圍。當災害級別提高,她會收到撤離的建議。她住在一個自然保護區附近。11月的一天,離家幾公裡的一棵樹被火星砸中,災害級別立刻升高。有鄰居開始收拾家當離開,而她懷抱女兒,睜眼一夜,聽著時鐘走。

孫龍並不認同一些國家讓森林火自然發展的策略。「就是這樣,他們這幾年的林火才會越燒越大,直至無法控制。」

在他看來,在世界上很多地區,自然的規律早已經打破了。「採伐幹擾等影響了森林生態系統的演替周期,火幹擾周期隨之改變。」

此外,美國、加拿大和中國的數據都顯示,雷電、火山爆發和乾燥天氣引發的自燃導致的山火佔比越來越少。而人為活動是引發林火的主因,包括野炊用火、電線火星和上墳燒紙。

被馴化的火正重拾野性

聖誕節前,電視裡的官員告訴安妮和其他澳大利亞居民,自己看著辦吧,別等著政府通知才逃跑。事情已經超出我們控制了。

安妮也感覺到了,這一年的山火好像有點不一樣——她在新聞上看到十幾隻考拉被山火燒死,「往年的山火季從未聽說過這種情況」。

這片大陸與火的糾纏自4500萬年前就開始了。澳大利亞大陸斷開了與古老岡瓦納大陸的連接,與印度板塊上下相連。從此,它的位置決定了它四季的固定規律:中部高壓維持著經年高溫,北部季風帶來降雨,而南部的夏天通常是炎熱乾燥的。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氣候變化中心的珍妮特·林德賽教授發表論文表示,澳大利亞天氣隨季節的周期變化與山火的活躍和沉寂正好相對應。乾熱天氣使得山火的發生成為可能,只等一個火星——可能是一道閃電,也可能是一個菸頭。

曾覆蓋澳大利亞國土面積19%的147萬平方米森林提供了燃料。植物學家普遍認同,澳大利亞的雨林更應該被稱作「幹叢林」。而澳大利亞缺乏地理上的起伏,內陸也較少河流,無法阻撓火勢。

達爾文1836年1月第一次乘船來到澳大利亞,他在筆記裡寫道:整個國家裡,我難以發現一處地方沒有火的痕跡,有新有舊,焦痕有濃有淡。這次旅程總體單調無聊,這些痕跡是視線所及最大的變數。

在澳洲,自然與人互相改造著。土著發現了火,將這一自然之力變為了工具。他們開啟了生態學家所謂的「大棍和火燒」時期,用火驅逐有袋類動物,進行捕獵。

此時的火被「馴化」了。它不再一燒一大片,而是被控制在一小塊一小塊馬賽克似的分割區域。而森林也作出了回應,一些不耐火的桉樹種滅絕了,以它們為食的有袋類動物和以這些動物為食的動物也隨之數量減少,直至退出這個生態系統。

再後來,歐洲人來了,牧場綿延,房屋建立。舊的刀耕火種被淘汰,新的文明生長。火被遺忘在了森林之中。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高溫地理和火科學家大衛·鮑曼教授發現了某種趨勢:澳大利亞的山火正從規律性發生變得不規律,而影響力也從不那麼嚴重變得越來越趨近大災難。「被馴化的火正重拾野性。」他在論文裡說。

人類對火的恐懼促進了嚴厲的滅火策略。他覺得這短期能成功,但長期來說,澳大利亞易燃的環境特點是無法被徹底抹去的。

「對火的壓制讓人們在易燃的叢林中建立更加易燃的房屋。」大衛·鮑曼寫道,「這就好像有效的抗洪策略讓人們在洪水退去的土地上耕作建立家園一樣。」

在澳大利亞居住了5年,安妮越來越能體會澳大利亞人對自然的親近之情,這是她在國內時很難想像的。自有住房前有樹木,房主就得負責這棵樹的健康,樹死了還得繳罰款。天熱時,小動物有時會從森林來到人類居住地,討一口水喝。而澳大利亞人對考拉的喜愛「簡直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

一位在澳大利亞工作多年的房地產經紀人告訴記者,澳大利亞人大多喜歡居所附近被綠色環繞。森林裡自主建立的木質小屋也為那些經濟拮据的人提供了舒適便宜的居住選擇。

如今,澳大利亞人卻在自然的創傷中落淚。這次大火中,一對居住在森林深處的夫婦失去了他們棲居了20年的家。男主人在廢墟前哽咽道:「沒了,全沒了。」但他也立刻對採訪的電視記者說:「居住在森林裡,你就得承受這代價。」

人們衝進火場和濃煙,將帶著寶寶的考拉一家帶到私家車上,把一隻小負鼠緊緊保護在掌心,將一隻小袋鼠裹進衣服裡。醫療機構裡,人們小心地剪除動物燒焦的皮毛,用藥物和儀器維持它們心臟的跳動。

更多動物在死去。成千上萬隻考拉在大火中喪生,數種有袋類動物瀕臨滅絕,包括一種剛被人類發現的物種。死去的鳥類掉落路邊,袋鼠以站立的狀態合眼。而森林還在燃燒。

嗑了興奮劑的普通夏天

災難的預兆出現在更早時期。

澳大利亞的降水不足和持續溫暖已經持續了3年,上一年度還創下了紀錄。去年乾燥的冬季後,春季的降雨量達到了120年以來的最低點,其中新南威爾斯州的旱情最為嚴重。

高溫隨著南半球夏天到來,2019年12月的一個周二,全國平均氣溫達40.3℃,造就了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這個紀錄於第二天被超越,比前一天又上升了0.6℃。

整塊大陸都在滋滋冒煙。農業遭遇了大規模減產。政府兩次升級了限制用水令,居民用小水桶洗車,一些孩子在鐵質大儲水缸改造的泳池裡避暑——政府下令禁止新建泳池。

這樣的天氣狀況是多種氣象因素的疊加結果。而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印度洋偶極子(Indian Ocean Dipole,簡稱IOD)。它是一種海溫異常模態,與大名鼎鼎的厄爾尼諾同類。

據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介紹,IOD是東西印度洋的海洋溫度差異。IOD是一對兄弟,一正一負。正IOD發生時,西印度洋比東印度洋暖,負IOD則反過來。

儘管名字裡帶有「異常」,IOD並不算罕見。IOD和山火一樣,是澳大利亞的熟面孔。澳洲氣象局的數據顯示,正負IOD和拉尼諾、厄爾尼諾的影響周期性造訪澳大利亞。

自2019年7月開始,一次正IOD事件的指數幾乎垂直攀升,終于于12月達到了60年來的最高。東西印度洋的溫差達到了1.5℃。「這相當不容易,因為印度洋本來就是非常溫暖的海域。」羅京佳說。

海洋溫度的不平衡將造就強烈的對流,不僅在海裡,還在大氣之中。這場異變的強迫性信號以能量的形式,在全球傳遞。傳遞的渠道可以被稱作「大氣橋」,是能量在大氣中行走的路徑。

2019年的正IOD極端強烈,它發出的信號向西走,到達非洲;向北走,抵達中國。它從澳大利亞西面、印度洋東岸斜穿整個大陸,到達了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後來受災最嚴重的新南威爾斯州所在。

在它影響下,南部非洲泡進雨水,直至今天。7月下旬至10月底,中國長江中下遊大旱。根據中國氣象局的數據,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南部等地氣溫偏高1-2℃,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長江中下遊的柑橘樹結出了瘦小的果實,而支流的河床裸露在太陽下,露出龜裂的黃褐色河底。

在它影響下,澳大利亞夏季的乾旱和炎熱加劇了,而能帶來降水的季風被推遲了。珍妮特·林德賽教授對媒體說,這是普通夏天模式的極端強化版——一個嗑了興奮劑的普通夏天。

「別再討論全球變暖是不是真的了,趕緊想對策吧。」珍妮特說。

受全球變暖影響的大火,繼續為全球變暖增加壓力

「這些年,關於全球變暖的證據越來越多了。」羅京佳說。

此次正IOD事件,正是受印度洋溫度升高的影響。它表現得如此激烈,可能與全球變暖有關。

羅京佳團隊提前兩年預測到了此次正IOD事件。團隊自主研發的動力模式(NUIST-CFS1.0)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建立模型,描畫出海洋大氣的運動趨勢。這個模型模擬著地球系統中相互作用的因素,而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能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太陽長波輻射重新發射,使得地表溫度升高。升高的溫度使得極端天氣發生的概率增加了。影響的過程則細緻而複雜。以強颱風為例,海洋的溫度增高促進了蒸發,增加了大氣中的水汽。水汽升入高空,溫度下降,釋放了能量,成為強颱風能量的來源,增加了它侵擾人類的概率。

地球的冷熱本有周期。流行理論認為,這顆小小行星圍繞太陽旋轉,軌道並不規則,離心率以10萬年為周期,所受到的太陽輻射也因此產生差異。每4.1萬年,地球進入一個全新的冰期,山川河流為之變動。溫暖時期與寒冷期可以相差8-10℃。

「工業文明破壞了這種自然的周期。」羅京佳說。人類挖出了埋藏在地球深處的碳,並在短時間內將它們釋放到空中。這顆星球已經處在溫暖期很久了,一些科學家認為它還將持續下去,一些則在幾年前預言2020年將迎來寒冷期的開始。無論如何,在寒冷期到來之前,人類活動造就的溫度升高疊加自然的溫暖周期,正在測試地球的忍耐力。

碳也有自己的循環。它在生物、巖石、土壤、海洋、大氣間交換,歷經物理、化學的各種變化,塑造著地球的面貌,也參與著死亡和呼吸。地球深處的碳來自於千萬年前的古老森林。它們站立著死去,又在火的幫助下分解,儲存起來。這本來不是它們的時代。

森林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碳庫。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研究員劉玲莉解釋說,森林就像碳循環的一個閥口,控制著地球系統中碳的進出平衡。它們有時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時又通過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它是一個活著的系統。一旦被破壞,人工補上的林木很難再複製整個生態,這種生態甚至包括土壤裡的不同功能的真菌。

當前,森林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看作全球減碳的重要力量。澳大利亞學者也曾發表論文,稱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涼爽高地的巨大王桉(Eucalyptusregnans)林每公頃碳儲量約為1900噸,是熱帶林的4倍多。維多利亞州是此次澳洲山火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大型山火發生,森林儲存的植物碳經歷燃燒被釋放到大氣中,不僅有一氧化碳,還有黑炭。據劉莉玲介紹,黑炭是一種懸浮在大氣中的植物粒子,也會在秸稈燃燒後出現。它也具有溫室效應。這場可能受全球變暖影響的大火,繼續為全球變暖增加壓力。

澳大利亞的這個夏天終將會過去。澳大利亞氣象局上周發布的災害報告指出,正IOD的影響正在減弱,更大規模的降雨終將到來,有助於緩解乾熱的天氣。

21世紀的第三個10年在火中到來了。有的遊客在澳大利亞東南海岸的旅遊小鎮迎接新年的太陽。太陽沒有來,它被濃煙遮蔽了。意料之外的野火來了,2000人被驅往海岸。同一天,在雪梨歌劇院,粉紅色、紫色和金色的煙火歡慶著新年的到來。這是澳大利亞持續了44年的傳統,今年遭到了2.7萬人籤名反對。

從雪梨市向外看,受災最嚴重的新南威爾斯州與臨近的昆士蘭州,150處山火還在燃燒。森林倒伏,它們終將復甦並重新吸收被釋放的碳,這個過程可能要花上100多年。

一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俯瞰地球。這顆星球已經遭遇了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颶風、強颱風、雷暴。格陵蘭和南極冰蓋融化加速,全球海平面上升,可能危及倫敦和上海。他在社交網絡上說:我從未見過如此規模的火。在他拍攝的照片裡,濃煙覆蓋住了藍色星球的這一小角。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胡帥、東北林業大學胡同欣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雪梨:森林火災高峰季節即將到來,進行減災燃燒!
    當地時間2020年9月4日,澳大利亞雪梨,新南威爾斯州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服務機構在森林火災高峰季節到來之前進行減災燃燒。減災燃燒是指在特定天氣條件下,有計劃、有控制地在指定區域點火,以降低未來森林火災發生的機率和嚴重程度。
  • 澳大利亞山火再次爆發,燃燒整整7周,早在4萬年前就有「徵兆」!
    澳大利亞的東北部的昆士蘭州弗雷澤島最近發生了山火,截至目前,大火已經整整燃燒了7周,燃燒面積超過了8萬公頃。
  • 澳大利亞弗雷澤島林火持續燃燒 炎熱天氣致火勢蔓延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弗雷澤島遭受林火侵襲數周,政府6日通知島上居民儘快撤離,上周天氣炎熱加劇火勢蔓延。弗雷澤島林火連燒7周 炎熱天氣致火勢蔓延弗雷澤島地處澳大利亞東北沿海。路透社報導,林火大約7周前開始燃燒,起因是有人違規點燃篝火。
  • 澳大利亞山火失控:燃燒面積3350平方公裡,現場酷似世界末日
    森林裡逃難的動物隨處可見,澳大利亞的國寶級動物考拉也遭受了滅頂之災。此前,曾有媒體報導一隻在澳大利亞山火中獲救的考拉由於傷勢過於嚴重無法復原,醫院無奈只能將其安樂死。澳大利亞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首席科學家瓊斯博士(Bidda Jones)稱,這場巨大的山火將對澳大利亞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考拉這一物種將可能面臨"滅絕"。山火燃燒所產生的濃煙也釀成了空前的災難。在僅僅一周的時間內,澳大利亞的空氣指數開始迅速暴漲,一度達到了669的危險程度,相當於一天抽30根煙。
  • 我的生命還在熊熊燃燒
    推開小窗看花兒的妖嬈我奔騰的生命向冉冉升起的太陽微笑我的身軀像枯萎的野草但我的生命還在熊熊燃燒
  • 今日英文閱讀 | 澳大利亞一座山下煤層燃燒了6000年!太神奇了!
    澳大利亞溫根山下30米處的煤層已經燃燒了將近6000年,因而這個地方又被人稱為燃燒山。例如,印度的Jharia煤田就已經燃燒了超過100年了。但是和世界上燃燒最久的地下煤層相比,印度的煤層火災也算是小巫見大巫了。世界上燃燒最久的地下煤層火災已經持續了大約6000年了。
  • 澳大利亞大火為何難撲滅
    截至1月14日,澳大利亞東南部森林大火已燃燒了4個月,從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東南部沿海地區,到塔斯馬尼亞、西澳洲和北領地,澳大利亞幾乎每個州都有林火在燃燒。大火已造成至少28人死亡,2000多所房屋被毀,1120萬公頃土地燒焦,至少10億隻動物被大火波及。美國宇航局的衛星照片裡,整個澳洲大陸的幾乎三分之一被濃濃的煙霧覆蓋。
  • 澳大利亞大火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一場自然災害持續燃燒了四個月
    最近,澳大利亞的大火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一場自然災害持續燃燒了四個多月,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看著南半球的大火,中國網民不僅憂心忡忡,還問道: 「如果火災發生在國內,我們能處理好嗎?我認為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電影是這個問題的一個很好的答案——《烈火英雄》。
  • 澳大利亞又燒了倆月!
    近期,澳大利亞部分地區遭遇了極端炎熱天氣,在昆士蘭州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弗雷澤島,叢林大火在熱浪的助推下燃燒了幾個星期,仍然沒有得到控制。當地時間12月7日凌晨,大火逼近一個海濱小鎮,消防部門向數十名當地居民發出「立即撤離」的警告。
  • 澳洲野火還在燒,首都危險了,已超4億噸二氧化碳釋放
    那就是從2019年燃燒到2020年的澳洲野火,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這都燃燒了多久了?居然還在燒。 當然,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澳洲的野火並非只有一場,而是具有多場的野火出現。根據澳大利亞應急管理局坎培拉分局發布的科學報告指出,澳大利亞的首都地區因「森林大火」而宣布實施緊急狀態,危險了。
  • 枯樹新芽,袋鼠回家,澳大利亞燃燒了210天的大火熄滅後,生命奇蹟...
    據澳大利亞廣播電臺(ABC)報導,當地時間12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麥考瑞(Macquarie)港一場燃燒了210天的大火被宣告完全熄滅。這場大火始於2019年7月18日,燃燒了400公頃。  數月以來,澳大利亞多地遭野火肆虐,這場森林大火先在昆士蘭州燃燒,伴著乾旱少雨的天氣助燃,慢慢地蔓延到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等地。
  • 關於澳大利亞大火的幾個真相
    新華社供圖本文約7075字預計閱讀時間18分鐘作者 | 王夢影編輯 | 陳卓澳大利亞還在燃燒。火在澳大利亞並不算大新聞。有記錄在案的此前200年,南半球的春夏之際,澳大利亞居民都會迎來山火季。可是,這一季的山火已經蔓延成了一場災難。
  • 山火的燃燒要素是什麼?近年火災率上升了多少?主要出現在哪兒?
    2020-12-23 11:54:03 來源: 試試愛生活 舉報   山火的燃燒需要滿足燃燒三要素
  • 兩個多月還在燒?NASA拍到澳洲「濃煙四起」!人類時間或真不多了
    而最近關於澳大利亞的野火燃燒可以說令全球的科學家們都感覺到了擔憂,如今還在燃燒,美國宇航局(NASA)衛星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面澳大利亞(澳洲)地面「濃煙四起」。野火燃燒多久了?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記錄數據顯示,從2019年10月,澳大利亞南部和東部各州的叢林大火就開始增加,也就是說它的一個「爆發期」出現了,然而燃燒了這麼久,它還沒有停止,按照時間上來說,已經是燃燒了兩個多月了,並且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記錄數據顯示,截止12月初,大火還在繼續蔓延,在新南威爾斯州海岸,坎培拉附近以及與昆士蘭州接壤的北部地區燃燒。
  • 一場山火,難倒整個澳大利亞,背後暴露了什麼?
    近些年來,在人類活動的推波助瀾之下,地球環境汙染也在不斷加劇,氣候變化就是大自然向我們拉響的警報,以澳大利亞為例,在過去的2019年裡,澳大利亞遭遇了幾十年難得一見的高溫與乾旱,在接踵而至的天災作用下,該國爆發了「超級山火」。
  • 持續燃燒4個月後,澳大利亞大火為何仍滅不掉?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澳大利亞大火已經燃燒了4個多月,造成了至少27人死亡,5億隻動物葬身火海。偌大一個澳大利亞,為什麼滅不掉一場森林火災?第一,澳大利亞政府應對失誤,甚至於,總理莫裡森在危急關頭跑到國外度假;第二,澳大利亞氣候異常,在2019年12月最高溫甚至達到了49度;第三,根本原因,澳大利亞政府推行了非常錯誤的能源政策,對氣候問題不夠關注。1.澳大利亞政府應對失誤。很多澳大利亞新聞媒體都在報導,該國總理莫裡森在前往災區的時候,想要與消防員、民眾握手。結果,莫裡森都遭到了拒絕。原因何在?
  • 澳大利亞山火持續 雪梨部分地區10日氣溫將達43度
    中新網12月9日 據澳洲新聞網報導,大火還在燃燒著澳大利亞部分地區,雪梨部分地區10日的最高溫預計可能達到43度,有關部門提醒居民,為房屋做好林火來襲的準備。當地時間2019年12月3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Kioloa附近,當地山區野火持續燃燒,消防人員深夜救火。Gospers Mountain大火讓霍克斯伯裡市市長Barry Calvert感到非常擔憂。他表示,加拿大的消防志願者已經來到了該地區。「我很擔心10日的情況,但我知道我們正在竭盡全力。Richmond的氣溫預計將達到43度。
  • 旅遊:你還在考慮什麼時候去澳大利亞嗎?全年都適合
    【旅遊:你還在考慮什麼時候去澳大利亞嗎?全年都適合】導語:澳大利亞最好的旅行時間不存在,因為如果考慮到氣候帶,全年是最佳旅行時間。在這裡閱讀有關您的澳大利亞之旅的氣候和提示。澳大利亞最佳旅行時間最佳旅行時間:12月至4月雨季:11月至4月的北部和東北部,5月至9月的冬季,南部和西部的海岸Brushfire:在澳大利亞夏季最熱的月份,有常規的叢林大火氣候數據表東北(昆士蘭州)在澳大利亞東北部,白天氣溫很少低於20攝氏度。
  • 視角| 從衛星圖像看澳大利亞火災與隱患
    ↑ 點擊上方「中國測繪學會」可快速關注我們導讀:澳大利亞的火災問題已在全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數月以來,我們可以從不同媒體中看到澳大利亞幾乎每個州都有林火在燃燒。其中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斯州正處於本州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火災季節之一。
  • 45億年了,為何地球的內部還在「燃燒」?地核的能量還能用多久?
    已經過去45億年了,為何地球的內部還在「燃燒」?地核的能量還能用多久?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註:本文的「燃燒」並不是真正的燃燒現象,只是一個比喻,因此筆者加上了引號)太陽系形成於一片巨大的分子雲,在太陽形成之後,這片分子雲的剩餘物質便在太陽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原始行星盤,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它們在這裡互相碰撞、吸積,漸漸地演化成了太陽系中的各種天體,其中也包括了我們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