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260萬年以前,造物主讓歐亞大陸兩個板塊發生相撞,雲南騰衝則成為斷裂帶的交匯點。宇宙的洪荒之力發生碰撞之後,天塌地陷,火山噴發,雲南騰衝大地便依此而初長成,人們稱這個年代為第四紀地質年代。
根據生物學家的推新,第四紀地質年代剛出現哺乳動物和脊椎動物。此時人類還沒有誕生在這個地球上,根據考古學家的判斷,170萬年前,雲南元謀出現了古人猿,而在18,000年前,北京山頂洞出現了山頂洞人。而形成雲南騰衝獨特的地表第四紀地質年代,比元謀人的出現還早90萬年。
騰衝大地形成之前並沒有火山群,騰衝99座火山群中,資歷最老的是位於騰衝縣城的來鳳山火山,噴發於90萬年以前 ,而年紀最輕的是位於馬站、中和、騰越三鄉交界的打鷹山,最後一次噴發距今才380年。
由此產生聯想,騰衝這塊土地上,火山噴發前是一副什麼樣的狀況?也許這裡曾產生過生命的源頭。
20世紀80年代,一場偉大的荒山改田行動在騰衝火山和黑魚河之間人們稱為「大壩」的上萬畝火山臺地上發生,這個偉大的行動被當地人稱為「滇西南開發項目」。
這場行動主要包括三個大的部分,一是從幾十公裡之外的名叫大河水庫的地方引水到這塊大地上,主要是修路挖渠;二是推山變田,在火山臺地上平整土地,形成一望無際的平壩,在壩中修水溝圍埂造田;三是改土種稻。由騰衝的科技工作者們指導當地農民引進新的水稻品種,在這火山臺地上種下了水稻。
然而這場偉大的工程。由於火山臺地滲水太重而失敗,一開始浩浩蕩蕩的水流到田裡已經是細如遊絲,最後水田又改成了旱地。然而經過折騰的旱地種出的旱谷輾出的米竟出奇的香軟可口,人們稱為火山巖稻。這類火山巖稻米制出的騰衝餌絲味道極好,且不會粘成團。
火山臺地上的男人和女人們,日復一日,辛苦地耕耘著,他們敬畏這火山,留戀這塊大地。由於土壤中火山灰含量大,而主要成分是鉀,所以這塊缺水的大地上種出的稻穀及其他農作物味道以眾不同。
1993年5月,一個重磅消息傳來:新華社發布了一條令人驚異的消息,我國科學家用氣體地球化學研究火山並取得重要發現,已熄滅了380多年的雲南騰衝火山群不是死火山,而是處在休眠狀態的活火山。
本來就讓人感到神秘的火山群讓人更加敬畏,以騰衝火山群為典型代表的大空山,小空山和黑空山,成為人們觀光和探險的勝地。
而在三座山和景區黑魚河柱狀節理的山地之間。為了祈願生活在火山上的人們平安幸福,人們在火山臺地上種了很多很多的銀杏。
如今這些已有八九米之高的銀杏已成杏林,秋末冬初,片片金黃的杏葉灑落在這火山的大地上,讓人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而忘記了火山噴發的危險。
從火山公園到柱狀節理大約六公裡左右,到此遊玩最好不要乘車,租一匹馬馳騁在火山臺地上,聽松濤陣陣,看杏葉灑落,感受火山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