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廢玻璃、廢塑料、廢木,在這裡都能有償回收?
是的,你沒聽錯!
今日(11月18日),廣州市白雲區第一個全品類再生資源中轉示範站——黃石街再生資源中心正式揭牌運營。該中心不僅回收高價值的廢金屬,廢紙、廢家電、還回收低價值的廢玻璃、廢塑料。居民如果有廢舊物品需要回收的,可以通過微信搜索「穗回收」小程序,在該公共服務平臺下單,24小時之內,會有回收人員上門服務。
黃石街再生資源中心
黃石街再生資源中心由白雲區供銷聯社和黃石街聯合打造,將服務黃石街4個城中村共13個社區的居民,將通過推行「高值+低值」全品類回收模式,鼓勵居民在前端進行垃圾精細分類,提高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率,減輕垃圾處理系統負擔,同時運用網際網路、車聯網、物聯網等大數據平臺實現智能化科學化管理。預計每月可實現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總量400噸。
揭牌儀式現場
「高值+低值」全品類回收受歡迎
今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黃石街保利路7號的黃石街再生資源中心,門口牆壁上,一張價格公示牌上清楚地顯示了各類廢品明細和對應回收價格。
該中心的作業區佔地1800平方米,被劃分為廢金屬、廢家電、廢鐵、廢紙、廢泡沫、廢塑料、廢木材、工業垃圾、大件物、建築垃圾、廢衣服共11個區域。在廢泡沫區,一臺泡沫壓縮機正將回收來的廢泡沫粉碎、壓縮成一個個長方體,方便運輸。
黃石街再生資源中心作業區
粉碎壓縮後的廢泡沫
黃石街再生資源中心試運營已有兩個月時間,受到附近居民的歡迎。陳田村村民李永平拉著一小車廢紙皮到該中心,嫻熟地過磅。「8毛一斤,您這裡是30斤,一共是24元。」李永平笑眯眯地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錢,再把紙皮運到指定的廢紙區域。
陳田村村民李永平是黃石街再生資源中心的常客
「以前,我是去元下田村的回收站賣紙皮,走路要半個小時,現在來這裡很方便,走5分鐘就到了。」李永平告訴記者,「他們這裡啥都收,價格也挺公道的,工作人員態度好,服務也挺好。」
30斤廢紙皮一共買了24元,李永平等待工作人員結算
「像低價值的廢玻璃、廢塑料,廢木類的,我們這裡都有償回收,重點是鼓勵居民在前端進行廢棄物精細分類。」白雲供銷物資回收公司總經理蔡志強介紹,黃石街再生資源中心通過推行「高值+低值」全品類回收模式,提高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率,減輕垃圾處理系統負擔,同時運用網際網路、車聯網、物聯網等大數據平臺實現智能化科學化管理。
每月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總量可達400噸
黃石街再生資源中心由作業區和宣教辦公區組成,集可回收物回收和展示教育功能於一體。在宣教室內的一塊大屏幕上,可回收大數據平臺動態顯示著今日、近七天、本月、近六個月黃石街的可回收物回收量。蔡志強稱,該平臺已經收錄了四十多個回收品種,這些數據會與黃石街共享,通過分析、研判,為街道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提供一體式的解決方案。
黃石街再生資源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後,將服務黃石街4個城中村共13個社區的居民,預計每月可實現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總量400噸。蔡志強介紹,目前,廣州市供銷社開發了「穗回收」APP,居民如果有廢舊物品需要回收的,可以通過微信搜索「穗回收」小程序,在該公共服務平臺下單,24小時之內,會有回收人員上門服務。下一步,會陸續在白雲區其他鎮街開通回收服務。
通過微信搜索「穗回收」小程序下單,回收人員24小時內上門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黃石街再生資源中心致力於處理轄區內園林廢棄物、零星建築垃圾、布碎皮革垃圾和其他不能進壓縮站的垃圾,填補了黃石街垃圾分類「高值+低值」全品類的工作空白,重點解決存放、收運和集中處理等問題,有助於推動環衛垃圾收運網絡與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兩網融合」,實現黃石街道可回收物應收盡收,助力黃石街垃圾減量,打造「無廢」黃石。
黃石街再生資源中心的廢泡沫區,一臺泡沫壓縮機正在作業
黃石街道辦主任陳振華介紹,未來,該街還將以點帶面,在馬務村、陳田村、江夏村、石崗村建設便民回收站,在前端搭建回收網絡,對黃石街的可回收物進行全鏈條回收,並運輸到黃石再生資源中心進行分揀打包後,統一交給有資質的企業進行專業化處理,形成全鏈條閉環處理體系。白雲區供銷社委託第三方有資質公司專門負責設備的操作、維護、日常保潔及運營工作,確保工作中心時刻乾淨整潔。
今年前十個月黃石街垃圾量同比減少20%
據介紹,在垃圾分類推進過程中,黃石街始終注重強化黨建統領,充分凝聚社會合力,不斷創新探索,根據不同的生產、經營、居住特點,選取轄內城中村、市場、學校、酒店、居民住宅小區、出租屋、收集房為試點,通過示範帶動、以點帶面,以更好引導居民群眾培養好習慣、改善生活環境、促進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尤其是,馬務村作為社區作為垃圾分類示範村創建示範點,探索出了「一人管一棟、一碼管一圈、一規管一村」的「棟長負責制」破解城中村垃圾分類難題,形成「街道—村委—黨員—村民—二手房東」五級監管機制,有力地促進出租屋垃圾分類工作,全面推進各主體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垃圾收運「公交車」來了,馬務村的棟長王洪波準時出來投放出租屋內的廚餘垃圾
目前,黃石街首批定時投放點和收集房已全部建成使用、轄區所有社區已完成樓道撤桶工作,餐廚垃圾處理點已完成完善汙水和排氣設施,馬務示範點宣教中心已完成建設,垃圾分類「時尚之旅」參觀路線完成創建,打造「全鏈條」體系、「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黃石亮麗名片。
2019年以來,黃石街通過黨建引領示範、組織宣傳發動、垃圾源頭減量、及時收運處置等方面綜合施策,垃圾分類成效日益明顯,今年1月-10月廚餘垃圾分類率達25.68%,10月份單月分類率更達34.1%。全街垃圾量比2018年同期減少12%,比2019年同期減少20%,在全區排名均靠前。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湯南 通訊員 朱桂嫦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莊小龍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莊小龍 湯南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