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螞蟻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都是一種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且無私奉獻的生物,它們雖然個體渺小,但只要集合在一起,就會變成一個所向披靡的「軍隊」,而在非洲地區,一種名為「食人蟻」的螞蟻甚至還能吃掉獅子。
而除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螞蟻以外,在婆羅洲雨林的深處還生活著一種特殊的蟻種,名為「爆炸蟻」。
這種螞蟻最大的特點莫過於自身會爆炸了,而說到爆炸蟻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蜜罐蟻,這種螞蟻在進食時會把自己的肚皮撐到最大,就好像腹部隨時都會爆炸一樣。
但爆炸蟻的行為和蜜罐蟻不一樣,它們不是通過利用食物將自己的肚皮撐起來的,而是自身就會分泌一種神奇的粘液。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黃色的粘液是含有劇毒的,但是味道聞起來卻很像咖喱,但爆炸蟻遇到危險時,它們便會鼓起自己的背部,對著敵人,直到腹部鼓起並瞬間完成爆炸。
愛麗絲·拉西尼是最早研究爆炸蟻的人,她在1935年的時候就發表過有關爆炸蟻的論文,並指出,爆炸蟻的這種自我犧牲行為是為了保護同胞。
爆炸蟻的體內長有毒腺,毒腺內的毒液具有較強毒性及腐蝕性,但如果毒液儲存過多,這些含強酸性的液體還會傷害到螞蟻本身。
而在一項研究中,人們發現爆炸螞蟻體內毒液的顏色會隨季節、環境溼度、體內酸鹼度等因素變化而變化。
在很多人看來,爆炸蟻的自我犧牲行為是偉大的,它們通過爆炸彈射出體內的毒素,即使毒素不至於殺死敵人,但也能分散敵人的注意力,為同伴爭取逃跑的時間。
但實際上,螞蟻的社會是極其殘酷,這還是一個過於秩序的社會,工蟻負責外出尋找食物、建造巢穴,而蟻后則負責生育,但同時你會發現,螞蟻的一系列行為更像是設定好程序的機器,畢竟,螞蟻是沒有感情、沒有思想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