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最後一部,在萬眾期待之下回歸之後,如今又也迎來了口碑下滑和各種質疑的聲音。
歷史粉不滿意劇中的人設問題,原著粉不滿意選角,以至於大篇幅的改編。
不過對於還沒有看過《大秦帝國》系列,以及看慣了國產偶像劇的觀眾,這部《大秦賦》其實也沒有那麼糟糕。
從首播的9.1到目前的7.4,《大秦賦》不僅低除了觀眾的底線,更是與前三部的佳作拉開了距離。但是《大秦賦》的底線,其實是很多國產劇的最高標準。
在國產偶像級泛濫的今天,不及格的豆瓣評分已經是偶像劇的普遍水平,但凡有及格的偶像劇就已經達到了爆紅的程度。2017年的全民都在看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在豆瓣上的成績也不過才6.5分。
而這樣的大環境下,《大秦賦》這個製作的水平,即便是低出了7分,也不影響筆者吹爆它。
真正的演員請就位,真正的飆戲現場
熱議了一個多月的《演員請就位2》其實沒有太打動人心的表演,但是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處處都在彰顯演技派的魅力。
張魯一、段奕宏,雖然演員的年齡或多或少有些不夠貼臉,但是他們的演技卻時刻在線,實力展現了一場「演員已就位」。
在綜藝中,溫崢嶸、倪虹潔、黃奕雖然演技並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也不會因此受到網友的嘲諷和批評,就連專門的導演也會在舞臺上對她們多幾分尊重。
因為比起鮮肉她們確實視表演為生命,對演員這個職業的敬重值得大家的尊重。而《大秦賦》中的演員們不僅有著將表演視為生命的態度,也有著讓人佩服的精湛演技。
光是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就值得被觀眾認可和讚賞。
在劇中除了戲份比較多的張魯一和段奕宏之外,其他老師的戲也足夠共情。辛柏青老師飾演的嬴異人有一段這樣的臺詞「我豈能用萬千將士的忠魂,換我妻兒的性命」稍微停頓之後,他才字字停頓地說出「王命不可違」。
在辛柏青老師的這段戲中,眼睛中始終充滿淚光,但是臉上卻不見淚痕。短短的幾秒鐘,一句簡單的臺詞直接塑造了嬴異人這個歷史人物身上的沉重。
在《大秦賦》中,幾乎每位演員都是這樣連淚光的掌握,都是技巧。連眼神中,都寫著角色身上的悲情。
因為有這樣的演員,所以恕筆者真的無法給這部聚集了半個演藝圈老戲骨的作品打出低分。
服化道以及質感,遠超國產劇的標準
《大秦賦》並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很多觀眾對劇中的一些造型和場景也提出了質疑。
比如在「尚黑」的秦朝,為什麼士兵的身上卻點綴了紅色,一到戰場上就是紅紅的一片?為什麼戰爭的場面,這樣乾淨,士兵的衣服怎麼可以這麼整潔?
但是也請觀眾們仔細思考,現在有多少古裝劇能夠細緻到連士兵的衣服都做到基本還原,有多少戰爭場面是俯瞰的大場面,而不是幾個打架的特寫鏡頭。
或許士兵頭上雞腿形狀的帽子看上去很奇怪也很搞笑,但是我們覺得搞笑只是因為看慣了古裝劇中隨便在腦袋上裹著布的造型,反而是真正還原當時士兵服裝的《大秦賦》顯得有些突兀。
其實看得出,《大秦賦》是真正想要在服化道上做出成績,幾乎每個士兵將士都與兵馬俑極為相似。除此之外主要角色的服裝造型也大致符合了秦朝「尚黑」的文化,就連男演員的編發都細緻到被帽子擋著的後腦勺。
因為製片方的用心,所以筆者很難打出低分。作為觀眾,我們的反饋決定了他們努力的方向。
如果服化道的精細並不重要,那麼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粗製濫造、敷衍了事。所以筆者寧願這部劇能夠大賣,讓片方的錢包鼓起來,鼓勵更多的片方用心做劇。
歷史出入不等於不尊重歷史
筆者發現,很多觀眾棄劇的原因,都是因為演員張魯一。在觀眾看來12歲的嬴政配上張魯一40歲的外形真的很出戲。而讓很多歷史粉更加無法容忍的是,歷史粉心中那個胸懷天下的嬴政不管天下了,反而哭啼啼著要和呂不韋「私奔」。
在歷史上,嬴政本身對呂不韋就沒有太多正面的感情,他甚至能夠用一句話逼死呂不韋。所以當劇情發展到張魯一哀求呂不韋帶著他離開的時候,歷史粉的三觀都崩塌了。
但是筆者認為即便是帝王也有七情六慾,歷史真實到細微末節的樣子我們並不了解,編劇的改編只是把一代帝王描繪的感性了一些。
而且呂不韋對於嬴政來說,是一個見證自己從孩童到王者蛻變的人,在這樣的人面前,軟弱一點也未嘗不可。
要知道《大秦帝國》是一部小說,他在講述一個朝代的興盛衰亡,在已經既定好的人生軌跡和大事件中,改編的作用就是給這些人物更多的潤色。
就像嬴異人,這個在歷史上記載並不多的角色,曾經給人更多的感覺就是一個傀儡。但是在這部劇中,卻多了隱忍又堅強的一面。
小說和歷史有一定的出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部劇很多人物的設定也確實和大家想的不一樣,但是這部劇也絕對不在「不尊重歷史」之列。
總而言之,《大秦賦》並不一部能夠吸引所有人的電視劇。劇中的內容和後期的剪輯,也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以國產劇的標準來看,這部劇的質感和用心程度絕對是斷層式的領先於其他作品。
如果對這部劇的內容有任何質疑,筆者也相信依靠精良的服化道,和一眾的好演員,它依舊在值得被觀眾爆燈的作品行列中。
更重要的是,影視行業真的需要一個標杆。如果連好好做劇都無法得到觀眾的認可,那麼製片人和導演又何必去追求自己註定夠不上的觀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