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30 06:33 |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輯 王佳
中國漢字歷來有「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的美譽,每一個字都擁有著自己的故事。今年是鼠年,快來看看「鼠」字的演變吧。
「鼠」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的「鼠」,全以圖像表現,像是從側面看老鼠的形狀,有頭、眼、身、腳和尾巴,並用上面的點來特別標明老鼠因為鑽土洞,頭上常常帶有泥土。
而戰國文字的「鼠」,以鼠張嘴露齒的正面、毛茸茸的身體以及尾巴呈現。小篆的「鼠」字則可以明顯地看出老鼠的樣子,上面部分畫的是老鼠的門牙,下面部分畫的是老鼠的腹部、利爪和長長的尾巴。
那麼,要如何才能把「鼠」字寫得好看呢?馬上向大家推薦三個有內涵的「鼠」字,它們皆出自古代法帖、名家手筆,值得你臨摹借鑑。
曹植《絳帖·鷂雀賦》
《絳帖》由北宋官員潘師旦摹刻,因制於絳州而得名。《絳帖》集宋以前書法名家之大成,其中還有兩件曹植的「章草」作品,分別是《贈王粲》和《鷂雀賦》。
《鷂雀賦》中出現了好幾個「鼠」字,如「三日不食,略思死鼠」「性命至重,雀鼠貪生」,寫這幾個「鼠」字時,曹植飽含悲憤之情,因而力度十足。從藝術角度看,曹植的「鼠」字掌握了「章草」的特點和豐富的結體變化,顯得渾厚古樸、風格獨具。
王羲之《十七帖·天鼠帖》
自唐以來,世人將王羲之的草書匯帖《十七帖》當作範本臨摹。《十七帖》中包含《天鼠帖》,收於叢帖第九通尺牘,共2行16字。
王羲之的《天鼠帖》,雖寥寥數語,但筆力雄渾,因而流傳千古。作品中的「鼠」字用筆爽利勁挺,方圓並用,寓方於圓,藏折於轉,而圓轉處,含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外標衝融而內含清剛,簡潔練達而動靜得宜,是「鼠」字中的絕品。
米芾《拜中嶽命作》
《拜中嶽命作》是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傳世名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作為紙本行書,縱29.3釐米,橫101.8釐米。
該作品表達了米芾雖然內心嚮往與雲水為伴、悠遊自得的生活,但卻身處魚龍混雜的官場,身不由己。
其中出現了一個「鼠」字,即「鼠雀真官耗,龍蛇與眾俱」。米芾的這個「鼠」字用筆痛快沉著,動中有靜,行中有草,夾雜著豐富的情感,是行文中的一大亮點。
(綜合自西安晚報、網絡等)
15803371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