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本文為天津——北京天文館、中國科學技術館參觀攻略,寫於2016年1月,今天稍作修改。今後將陸續與百家號讀者分享數十篇原創遊記,敬請期待。
兒子上小學後,對天文地理興趣越來越濃厚。天津科技館去多了,已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慾,我們決定帶他去北京見見大世面。去年元旦小長假,我們一家三口專程來到首都,參觀了北京天文館和中國科學技術館,不僅孩子感受、學到了很多,大人同樣也很漲姿勢,的確不虛此行。此外,我們還在元旦晚上遊覽了美麗的天安門廣場,讓這個假期過得更加完美。
一、北京天文館
1月1日早晨,我們從天津乘坐城際列車來到北京南站,下車後轉乘地鐵,本來準備到車公莊西站下地鐵,卻在車公莊站下了,耽誤了半個多小時。到了訂好的酒店放下行李,我們就步行來到附近的北京天文館,天文館位於動物園對面。這是售票處,人不算多,排隊買票前可參考大屏幕。
北京天文館分A、B兩個館,這是外觀宏偉的B館。
來到A館門前,這建築有年頭了,1957年建成開放。
還是4A景區。
進入A館大廳,首先看到中間的「博科擺」。
走上臺階轉一圈,本來以為蔡司是人名,其實是德國一家公司的名稱。
來到了西展廳門口。
大廳的牆上是郭沫若的題詞,屋頂的畫也很漂亮。
進入西展廳,主題是「玩轉星空」。
每個儀器或展品都有編號和說明。
中英文的天文常識介紹。
花點時間看看「秘籍」很有必要。
兒子在聚精會神地操作、觀察。
天文科普節目《奇妙的天空》即將上映,我們持票排隊進入蔡司天象廳,這也是我們此次北京之行的重中之重。搜索得知,蔡司天象廳是中國內地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廳,可容納400名觀眾,內部設備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天象廳的座椅很舒適,《奇妙的天空》節目非常精彩,解說到位,影像震撼,約半個多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觀看感受讓人很難忘。放映過程中不允許拍照,有多位工作人員不斷提示相關觀眾。圖為放映之前我拍攝的天象廳內景。去北京天文館,一定要在天象廳看一場360度球幕數字節目,效果甩出普通動畫電影幾條街。
看完「大片」,我們繼續在西展廳參觀。
上面兩張圖為西展廳全景。
我就是天蠍座,這必須拍一張。
來到了東展廳,正好有個主題展覽,但沒細看。
東展廳的圖片展顯然不如西展廳有吸引力。
走出A館,來到了B館,有些區域沒開放。
「玉兔號」月球車1:1模型。
美國贈送的月巖,一共才給了1克,眼前的是0.5克,非常珍貴。
好多人排隊,露個頭拍張照,體驗一下太空人的感覺。
造型逼真的太陽系行星。
B館二樓大廳可免費看動畫片,有座椅可以休息會兒。兩邊是收費的劇場。
這個天平有意思,很形象。
位於一樓的這個設備很好玩,我和兒子在這裡玩了半天。北京天文館裡不少設備都是寓教於樂型的,對孩子有很強吸引力。我們一直逛到下午兩點多才戀戀不捨地出去吃午飯,北京天文館之旅至此順利結束。
二、中國科學技術館
第二天上午,我們從車公莊西站換乘兩次地鐵,來到了奧林匹克公園站。出站後有些蒙圈,半天才確認了自己的位置。圖片遠處的方形建築便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位於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的中國科學技術館。
從大屯路由西往東走,到湖景東路左拐,就能直達中國科技館。
停車場很大,走過去就到了。
站在牆外遠拍。
進館內一樓大廳買票,排隊的人不少。
站在三層往下拍。
每層的每個展廳入口都有明顯的標識。
陶瓷材料。
太陽能熱塔式發電系統。
這塊屏幕有遊戲互動功能,吸引了不少孩子在前面蹦蹦跳跳和揮手。
神舟1號飛船返回艙的實物,難得一見啊。
再來一張。
每個展廳都有不同主題。
月球漫步——可以坐上去體驗。
這船做得很下功夫,好像是艘潛水艇。
進入內部體驗一把。
還可以模擬射擊,不少孩子排隊都要玩一次。
對轉基因食品——你可以通過按鍵表明態度。
圖文描述很直觀,也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轉基因。
累了可以在這裡看會兒動畫片。
這空間站做得也是高大上。
空間站內部。
我是不敢上去轉,怕暈。
這樣看,展館還是很大的,總建築規模達10.2萬平方米。
這是我兒子比較喜歡的金屬球,比天津科技館的複雜多了。
還可以測量身高臂展,我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臂展。
模型做得真漂亮。
我想說,從接觸和了解科技的角度,生活在北京的孩子還是很幸福的。
這輛老爺車顏值高——福特T型車(1908—1927年生產)。
磁懸浮列車模型。
中國科技館館史展,也可以了解一下。
大事記。
這張圖手抖了,見諒。
作為報紙媒體人,對這個場景還是很感慨的。
我試了一下,準星還行。
我專門進去等了一會,看了一部幾分鐘的短片,了解了宇宙的形成過程,覺得很有意思。
這個模擬街道走進去容易失去平衡,有點發暈。
有些圖片我沒有加文字說明,有的是沒看懂,有的怕自己說不清楚。總之,中國科技館裡的看點非常多,我這個文科生有很多還是不明白的。但這絕對是個值得帶孩子去的地方,而且我認為,有機會可以多去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