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館迎60歲生日

2021-01-14 央廣網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在西直門外開館迎客,2004年,天文館新館對公眾開放。今天,北京天文館迎來了60歲生日,甲子一輪迴,半個多世紀以來,北京天文館影響了一代代國人,這裡是科學家傳播科學、普及知識的地方,是民眾在鋼筋水泥城市中仰望星空、思考宇宙的地方。

  起名選址>>>

  從「假天」到天文 從天壇到西直門

  1923年,德國蔡司廠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天象儀,當時稱之為「假天儀」,隨後,第一座假天館也在德國建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館。

  我國科學家提倡建天文館歷史已久,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科學家高魯、張鈺哲、陳遵媯等人都曾撰寫文章描述天象儀,意圖藉此推動建設中國天文館事業。

  天文學家李元在《我國第一座天文館的建造》一文中提到,由於天文館的設備昂貴和建築技術複雜兩個原因,致使20世紀中葉,亞洲僅日本的東京和大阪擁有兩座天文館。文中說,「1954年夏天,我國駐前民主德國使館向外貿部門反映,蔡司天象儀是一種科學普及教育儀器,德方對我國有貿易差額,建議購買天象儀作為外貿補償。」同年9月,中央文委決定籌建北京天文館,中科院決定從該院年度經費中調劑出200億元(即人民幣改革後的200萬元)用於籌建場館。自此,我國開始籌建亞洲大陸的第一座天文館。

  參與了北京天文館籌建工作的趙世英介紹說,北京天文館在當時,是全世界唯一一家由國家出錢建設的天文館,而建設主要目的是為科學普及、啟發民智、破除迷信,「當時的社會,很多人的封建迷信思想很重,對科學和宇宙一無所知,而天文館的成立可以起到科學普及的作用。」

  1955年,時任上海徐家匯觀象臺的負責人、天文學家陳遵媯被調派到北京,成為北京天文館的首任館長,參與籌建工作。

  在天文館的命名方面,有一段小插曲。起初,全國科普協會的文件中都將這個即將建成的科普場館稱為「假天館」,與西方國家的稱呼一致,因為星空是人造的。

  然而,館長陳遵媯認為,與國外單純放映天文電影的假天館和天象館不同,我國建立全新的科普機構,主要是為向人民群眾宣傳天文學的知識,除天象儀的天象表演外,還將舉辦展覽、科學講座,組織天文小組觀測,做簡單的研究課題,未來甚至要培養更多中級天文人才,因此,名稱應改為「天文館」。

  在眾多質疑聲中,陳遵媯堅持立場,因為名稱就代表著發展方向。最終,在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的支持下,「北京天文館」的名字終於敲定。

  名字確定了,還要選取位置。趙世英回憶說,1955年選址時,科學院的兩位副院長竺可楨和吳有訓,與陳遵媯一起,在北京多處考察。

  陳遵媯在《籌建北京天文館往事》中回憶,天文館選址曾考慮在天壇內建館,但因會破壞古蹟的完整性,遭到文物部門的反對。第二個備選地是鼓樓,但在此施工不現實,只好作罷。隨後,籌備組到北海考察,「看到後海那裡環境優美,十分安靜。但感覺太偏僻,交通不方便,大家都不太滿意。」

  最終,地址選定在當時還是莊稼地和守墓小院的西直門外。陳遵媯認為,此地環境開闊,有發展前途,更重要的是毗鄰動物園,遊客到動物園後可以再到天文館參觀,「很多星座的名稱都是動物名字,可以加深印象。」陳遵媯想,建成後的圓頂天文館和不遠處的尖塔展覽館遙相呼應。

  回憶講述>>>

  當年門票一毛五 觀眾帶鋪蓋排隊

  北京天文館是亞洲大陸第一座天文館,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科學技術普及館。

  1956年,20歲的趙世英來到還在籌建的北京天文館學習天文,一同來的青年人共有32位,都是給未來天文館發展做準備的。

  趙世英記得,1956年的冬天,北京天氣很冷。11月的夜晚,大雪下到膝蓋深,陳遵媯給班裡的年輕人講天文學的基礎知識。那個年代,國內沒有天文學的教材,高校也僅有南京大學設立了天文系,想學習天文學知識很難。50多歲的陳遵媯,一句句翻譯當時蘇聯的天文學教材,帶著一群人在冰天雪地寒夜中一顆顆認星星。

  趙世英至今記得,陳遵媯有次在上課時突然說,天文館是新中國的第一個科技館,這個事業怎麼幹,做館長的自己也沒什麼把握。「如果有志於這個事業,我們就一起探索;如果對此沒什麼興趣,你們可以另找出路,不耽誤你們,也不耽誤這個天文事業。」最終,20多個年輕人留了下來。

  北京天文館及其附屬建築佔地約25000平方米,劃分為參觀區與服務區。據天文學家李元回憶,北京天文館的總體設計是根據工作項目、活動範圍和儀器設備,以及參考了一些外國天文館的情況而進行的。天象廳半球形銀幕的直徑定為23.5米,這是按照訂購的德國蔡司天象儀的要求確定的。天象廳內觀眾的座位定為600個。

  北京天文館的基建工程於1955年10月開始動工,到1956年底,土建部分及圓頂結構部分已基本完成,而天文館最主要最複雜的天象廳部分是1957年5月完工的。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開館的消息震動全國,中外600多人參加了開館典禮。

  趙世英介紹說,天文館的總設計師是著名建築大師張開濟,館內傅科擺頂棚是知名畫家吳作人的手筆,而門口金燦燦的「北京天文館」幾個字則是時任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題的。

  當年「十一」國慶節正式對公眾開放後,每天都有幾千人慕名而來。「當時有人半夜就來排隊,帶著鋪蓋卷,就為了看看這個新天文館。」趙世英說,當時門票一毛五一張,每天館裡表演六七場李元設計的天象節目《到宇宙去旅行》。

  公眾帶著新鮮和好奇來到天文館,當「夜幕」降臨時,觀眾拍手喝彩。節目中說,哈雷彗星將於1986年達到近日點,觀眾新奇地說:「那還遠著呢,還有20多年呢。」趙世英說,這是天文館與公眾融合的嘗試,「這是李元先生的奧秘,天文館不能總是乾巴巴地講一些天文知識,要讓公眾有參與感,真正與天文交織在一起。」

  天文館受到公眾的喜愛,很多人在留言簿中寫下自己的感悟,趙世英一直記得60年前,一位留名為「沙啞」的觀眾作的一首小詩:湛藍宇宙海,從來未通舟;乘坐天象儀,星空信步遊。「看來大家是真的喜歡天文館。」趙世英欣慰地說。

 

相關焦點

  • 北京天文館迎60歲生日 仰望星空60年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在西直門外開館迎客,2004年,天文館新館對公眾開放。今天,北京天文館迎來了60歲生日,甲子一輪迴,半個多世紀以來,北京天文館影響了一代代國人,這裡是科學家傳播科學、普及知識的地方,是民眾在鋼筋水泥城市中仰望星空、思考宇宙的地方。
  • 北京天文館開「夜場」慶60華誕
    開「夜場」、辦展覽、放映14部「北京國際科技電影展」優秀影片……9月29日,北京天文館將迎來60華誕,從9月10日起一系列慶生活動拉開序幕。9月10日,北京天文館發布消息:9月將實行票價優惠,展廳票由每人10元優惠至5元、劇場票由每人45元或30元不等統一優惠至20元。10月1日起,恢復正常票價。
  • 七夕月夜,在北京天文館看星星賞月亮
    8月24日七夕節當晚,北京天文館開門迎客,邀請大小觀眾「仰望星空」,「細品」七夕月夜。天象廳裡「遨遊」今晚夜空「60年前,天文館的李元先生也是像今天一樣,用天象儀給觀眾們講述星空的故事。從天文學上看,織女星和牛郎星之間的距離是16光年,即使用人類最快的宇宙飛船,他們相聚一次也需要3萬年,哪怕是互相打一個電話,發一句問候,也需要32年。」
  • 在北京天文館,追星!
    讓我們走進北京天文館,走進通往燦爛星河的「黑洞」。展館簡介北京天文館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北京天文館開館典禮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正式開館。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修建的一座大型科普場館,也是當時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
  • 60位小朋友為60歲廣州動物園慶生
    名小朋友為60歲廣州動物園慶生。VR動物園元旦驚喜開館,園方宣布送出萬張免費門票新快報訊 記者辛捷愷 通訊員梁毅飈報導 60名打扮成各種動物的小朋友,以一支歌舞表演《快樂的動物大家庭》,拉開了「廣州動物園建園60周年紀念活動」的帷幕,整個園慶啟動儀式就是一個歡快又感人的生日派對。廣州動物園園長梁風雲宣布2018年將給市民送出兩份禮物。一是全年公園將通過各種渠道,向市民送出1萬個免費遊園名額。
  • 31日來北京天文館迎新年!
    記者從北京天文館獲悉,12月31日18:00至21:00,北京天文館將開展「擁抱漫天星辰,共享盛世華誕」主題新年活動。活動囊括館長星夜秀、天文觀測、天文拓印、「太空·你好」藝術作品展、2019年攝影師大賽作品展、科普節目展映等多項精彩內容。
  • 日本天皇獨生女迎19歲生日 小清新畫面公布(圖)
    圖源/共同社海外網12月1日電 12月1日,日本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的獨生女愛子公主迎來其19歲生日日媒稱,考慮到眼下疫情狀況,愛子生日的慶祝活動或許會受限。為了確保日本皇族成員減少後仍然有足夠人手參與皇室活動,日本將允許出嫁的女性皇族成員在脫離皇籍後,仍能以特別國家公務員的身份繼續參與皇室活動,並領取特殊津貼。愛子公主明年(2021年)將滿20歲成年,正在為將來的皇室公務做調整。(海外網 王珊寧)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 北京博物行記:北京天文館
    北京天文館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8號,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也是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圖片版權所有,如欲轉載請先徵得同意』天文館的科普展覽主要集中在A、B館的一層,科普展覽以影像、圖片為主,常設中國指南針發明史展、玩轉星空、太陽廳、快樂探索宇宙、宇宙時空穿梭機、天象儀展覽等展覽,內容涵蓋了恆星演變、星宿、月球隕石等各類內容,內容還是很豐富的,非常適合小孩子去體驗,小孩子應該也會很感興趣。
  • 最後一次獻血迎60歲生日
    只不過這一次比較特殊,因為再過幾天,他即將迎來自己60歲的生日。朱益瑭選擇用無償獻血的特殊方式來為自己21年的獻血經歷畫上圓滿的句號。一樣的流程,不一樣的心境。朱益瑭遺憾地告訴記者這是他最後一次獻血,因為8月26日就是他的60歲生日。「現在獻血法有規定,過了60周歲就不能獻血了,我怕自己會後悔,所以我要趕在今天。」 朱益瑭說。
  • 美國大鳥六一帶你北京天文館宇宙探險
    在北京天文館天象節目《同一個世界 同一片天空——大鳥探險記》中,大鳥和它的好朋友長生不老的藍色呼呼豬、三歲半的紅色小怪物埃默,他們將帶領大家舞動起來,在歡樂的笑聲和歌聲中探險宇宙。當太陽隱去,群星升起的時候,大鳥發現璀璨星空的北方出現了一支巨大的「湯勺」——北鬥七星,順著它們的指引就能夠找到北極星。
  • 寓教於樂 社區天文館科普有「絕活」
    社區天文館舉辦主題生日派隊。「這幾個才是北鬥七星……」7月3日下午,在武侯區簇橋街道錦城社區的天文館裡,一群孩子正在認真地討論著。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們,每天接觸各種電子產品,對大自然了解不多,更別說探索宇宙奧秘了。
  • 北京天文館推算出「神六」飛經北京地區的時間表
    中新網10月12日電 北京天文館已經根據初步軌道算出「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經過北京地區大致的可見情況。  據北京天文館網站公布的時間表,北京地區可見「神舟」六號的時間段都在早晨日出前,觀測有一定難度,根據經驗,飛船本身的亮度不高,天氣條件好的情況下肉眼勉強可見,飛船的末級火箭的亮度要高一些,觀測更容易。飛船在北京地區每天早上都有1、2次可見的過境。
  • 北京天文館裡的小講解員
    原標題:北京天文館裡的小講解員  對北京三帆中學初三的尚子源來說,這個寒假除了學習,還多了一項「工作」,那就是北京天文館裡的講解員。   「月球這個時候來到了太陽前方,這部分太陽光線被擋住,那麼這個時候在地球上的人看到的太陽就是被月亮遮住了。」
  • 博物館時光|北京天文館:在這裡,追星
    讓我們走進北京天文館,走進通往燦爛星河的「黑洞」。展館簡介北京天文館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正式開館。即將竣工時的北京天文館北京天文館老館(現在的A館)的建設,由我國著名的建築師、設計師張開濟主持。
  • 北京天文館開啟周六奇妙夜
    本報訊(記者 雷嘉)看北京天文館的鎮館之寶,聽天文專家講天文知識、在戶外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和火星、自己動手製作行星模型……本周末起,北京天文館將連續四周開啟周六夜場參觀,每周六17:30-21:00的夜場時段,大小觀眾可以提前預約購票,來參加和體驗四大主題活動。連續四次的夜場活動包括四個主題:「今夜星空」「月球」「行星」「望遠鏡和星空攝影」。
  • 北京天文館對醫務人員免費開放
    本報訊(記者孫樂琪)北京天文館昨天發布關於面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的通知。通知稱,為向戰鬥在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表達敬意,北京天文館將在疫情結束後,面向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推出免費參觀遊覽政策。  今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驟然打響。
  • 北京天文館周六開放夜場參觀
    北京天文館將有計劃地開放夜場參觀,自本周起至9月底,每周六延時開放至20時30分。觀眾可通過提前預約,到館欣賞《奇妙的星空》、《天上的宮殿》、《撞擊與生命》等多部精彩科普影片。為配合北京消費季,北京天文館還連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科普活動和文創產品服務。其中,「月球·撞擊與生命」主題直播將於9月3日登錄網絡直播平臺快手;多款天文文創產品陸續上架,官方網店及微店正式投入運營。此外,目前「一帶一路」科普交流周正在北京天文館A館西展廳舉辦,現場設置「一帶一路」科普展、「雲上科普」表演秀與科普視頻展演等系列活動。公眾可通過北京天文館網上預約系統預約參觀。
  • 博物館地圖:遊北京天文館
    北京天文館,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8號,是中國也是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它分為兩部分:北京天文館(簡稱西館)和北京古觀象臺(簡稱東館)。這裡只介紹西館,看!就是那個頂部為半球狀的建築。西館又由A館和B館組成。
  • 2020北京天文館春節活動攻略(時間+地點)
    2020北京天文館春節活動攻略  2020北京天文館春節活動時間:2020年1月27日至29日、2月6日至8日  2020北京天文館春節活動名稱:「天文館裡過大年」春節特別活動  2020北京天文館春節活動安排:  【活動1: 古天文拓印活動】  活動時間:1月27日至29日,上午9:30
  • 上海科技館19歲了,天文館預計明年開放生肖展也已免費展出
    科技館供圖2020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迎來19歲生日,當天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等。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上海交大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