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館19歲了,天文館預計明年開放生肖展也已免費展出

2021-01-08 澎湃新聞

自2001年成立以來,上海科技館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十二生肖展海報。科技館供圖2020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迎來19歲生日,當天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等。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上海交大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

天文研究中心將致力於發揮天文館觀測設備和隕石藏品的資源優勢,瞄準天文學前沿熱點問題,結合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在若干特色科研方向上取得一流科研成果;依託天文館文化歷史類藏品資源,推動世界範圍的天文收藏及文化交流,開展科學發展規律的研究;應用天文館數位化服務平臺,推進天文學教育與傳播新途徑的課題研究,引領和支撐天文館的教育發展,打造與國際接軌,引領國內行業發展的優質科普平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科技館了解到,天文館預計明年開放。

當天,上海天文館還啟動了「人與夜空」天文攝影作品徵集大賽,面向全社會徵集優秀天文攝影作品,希望人們發現星空之美、宇宙之美、天文之美,講述和分享人和宇宙之間的動人故事。最終評選出的優秀攝影作品,還將在上海天文館展廳內與公眾見面。

每年新春佳節,上海科技館推出的原創生肖展已成為一道科技與文化融合、必不可少的科普大餐。

作為系列生肖展的收官之作,「十二生肖」特展試圖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觀眾可以在展覽中了解古代天文學與生肖紀年的關係、追溯十二生肖的起源,擴展對十二種生肖動物的科學認知。

展覽包含「夥伴長廊」「仰望星空劇場」「十二生肖藝術櫥窗」等多個沉浸式體驗展項,還有「生肖十二問」「與生肖名人合影」「十二生肖動物打卡」「生肖祈福牆」等20多個互動體驗展項。

該展自即日起至2021年3月28日在上海科技館地下一層臨展二廳免費展出,2021年4月之後將開啟巡展之旅。

歷經十九年發展,上海科技館成為目前國內唯一集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三館合一」的超大型綜合性科學技術博物館集群,歡迎著世界各地的科學愛好者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科技館開館19周年 成立「天文研究中心」
    上海科技館 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18日電(鄭瑩瑩)上海科技館開館19周年之際,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將依託館藏開展特色科研。該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叔華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
  • 全球最大天文館明年擇期開館,天文研究中心昨成立!
    每年新春佳節,上海科技館推出的原創生肖展已成為一道科技與文化融合、必不可少的科普大餐。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正式向公眾推出的「十二生肖」特展,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十二生肖有哪些秘密?特展有哪些好玩的?探館走起來!
  • 上海科技館天文研究中心亮相 十二生肖特覽開幕
    圖說:十二生肖展覽亮相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下同)深耕科普、厚植創新的上海科技館,今天迎來19歲生日。上海科技館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當天,上海科技館舉辦了天文研究中心成立、十二生肖展覽亮相、並推出三館吉祥物等一系列「慶生」活動,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 秉持一流理念 上海科技館成立研究中心打造金牌科研團隊
    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已進入布展階段,預計明年將會與公眾見面。日前,上海科技館在其開館19周年之際,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吸引全國知名天文學家加盟,由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地球與太空對話,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 線上展如何「獨當一面」?科技館「雲端」搭建古天文臺,線上精彩程度首超線下展
    借著「金邊日食」的新鮮勁兒,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日前推出了《日月魅影——日食特展》,遊客可在一分鐘內「打卡」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三種類型的日食。有意思的是,這一線上線下同步推出的原創科普展覽,其線上內容的豐富和精彩程度遠遠超過了線下,完全是另一種玩法,這在上海科技館開館辦展19年來尚屬首次。
  • 申城126家博物館周末免費開放,同時有夜間開放
    澎湃新聞從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物局獲悉,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全市126家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於5月18日、19日向公眾免費開放。此外,博物館日期間,申城各大場館還將為大家獻上220項各類文化活動。
  •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作為我國的經濟第一強市,上海多年來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已然深得人心,我國很多先進的技術成果都是最先在此施行的,上海一向走在發展的前沿領域,如今的上海發展已經十分成熟,從城市經濟結構,到城市的基礎建設都已然成為了城市發展的榜樣所在。
  •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明天恢復開放
    圖說:今天下午,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發布恢復開館公告 科技館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明天上午,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恢復對外開放。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兩館客流將實行嚴格的限流措施,瞬時承載量和單日最大承載量均調整為原定的30%。
  • 全球最大的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擇期開放
    上海天文館位於浦東新區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東南緊臨春漣河,距離軌道交通16號線終點站耗資約5.28億元人民幣,總用地面積58602m²,建築面積38164m²,包括1幢主體建築,以及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和魔力太陽塔等附屬建築,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世界頂級的天文館,預計2021年擇期開放!
  •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在上海臨港開工,天象廳、太陽塔精彩紛呈
    今天上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舉行。這座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計劃2019年建築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公眾可前往那裡觀賞「星辰大海」、學習天文知識、體驗多種觀測儀器。
  • 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上海天文館發表相關研究成果
    2018年8月25日下午,建設中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一隕石上體一主體隕石坑一科研成果一科普講座一博物館收藏補的完整實證。由此,上海科技館也成為中國首家完整回收隕石坑的博物館。
  • 俄羅斯「光影魔術」展亮相上海科技館
    今天,上海科技館迎來2019新年首展「光影魔術」。它由俄羅斯聖光機大學(ITMO)和希臘全息術研究所(HIH)共同開發,將在科技館二樓特展廳展出4個月。該展將現代可視化技術、新奇展品、互動娛樂、教育活動相結合,給觀者帶來一次難忘的「光學魔法」體驗。約150件展品中,既有特別設計的中國之行展品,又有首次在俄羅斯境外展出的展品,還有許多珍藏限量版全息圖,可以讓觀眾大飽眼福。
  • 現在就來上海科技館,體驗追日者的...
    如果你錯過,不妨現在去上海科技館。 從今天起上海科技館原創策劃的「日月魅影——日食特展」從今天起同步推出線上線下展,帶領觀眾全方位領略日食的獨特魅力,指導人們正確科學地欣賞日食,並為明年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
  • 世界最大天文館在哪?上海!
    越來越亮的城市燈光越來越暗的璀璨星空在上海市區已無緣看到綴滿星星的夜空?
  • 全球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項目在臨港復工!明年一起去看星星哦~
    復工現場,天文館展示工程已進入樣板段施工階段,工人們有的在測量放線、有的在製作隔牆龍骨、有的在安裝頂面鋼骨架轉換層、有的在搬運方管材料,一切繁忙而有序。 樣板段為「時空」和「引力」兩大主題區,施工難度相對較高。從設計到施工的所有工序,以及一些關鍵性的裝飾材料和工藝,都將在這裡進行試驗,為其他區域的施工鋪開打基礎。
  • 上海開建全球最大天文館 天象廳精彩紛呈(圖)
    上海科技館供圖今天上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舉行。這座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計劃2019年建築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公眾可前往那裡觀賞「星辰大海」、學習天文知識、體驗多種觀測儀器。據介紹,上海天文館是本市「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重要科普基礎設施,建成後與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構成「三館合一」格局。
  • 這些科技館讓你的假期更有意義!
    這些科技館讓你的假期更有意義!這就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質的科技館——中國科學技術館,十一假期不容錯過的好去處。場館歷史小課堂����:中國科學技術館一期工程於1988年9月22日建成開放,二期工程於2000年4月29日建成開放,新館於2009年9月16日建成開放。它不僅是奧林匹克中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興盛強國與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上海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等科普場館今起恢復開放
    3月13日,上海自然博物館內,首位遊客正在認真觀展。(《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傑|攝)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等科普場館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開館前已對場館進行全面清洗消毒。
  • 北京天文館奇妙夜來了,連續四周每周六開放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記者今天(10月21日)從北京天文館獲悉,該館將於本周末起連續四周的周六開放夜場參觀,每周六17:30-21:00為夜場時段,觀眾可通過提前預約購票前來參觀,體驗奇妙的天文館之夜。
  • 上海天文館首款文創產品上線 3000副日食眼鏡助你看清「金邊日食」
    日前,上海科技館已經準備了3000套「專業級」日食眼鏡,助力公眾觀賞美麗天象做好「個人防護」。對於上海觀眾來說,如果天公作美,這次可以觀測到日偏食。在上海,上一次可見日食的日子是2009年,而下一次再見日食,至少要再過十年。「十年等一回」的日食觀測,除了專業的天文愛好者,普通觀眾早已忘記「看太陽」的基本常識。為此,上海科技館未雨綢繆。疫情後剛剛復工,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建設指揮部,就開始為日食觀測籌備「眼睛屏保」——標準日食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