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跡生塵案
牛羊暮下來
虎嘯坐空谷
兔月向窗開
龍陰遠青翠
蛇柳近徘徊
……
走入上海科技館地下一樓的展廳,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首來自南北朝沈炯創作的《十二屬詩》,這首詩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種動物的生性特點,這也開啟了科技館系列生肖展收官之作《「十二生肖」》的序幕。
每年新春佳節,上海科技館推出的原創生肖展已成為一道科技與文化融合、必不可少的科普大餐。
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正式向公眾推出的「十二生肖」特展,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
十二生肖有哪些秘密?特展有哪些好玩的?探館走起來!
尋找「十二」的秘密
圭表、日晷、漏刻
中國古代計時器具現場展出
展覽分為「夥伴」「秘密」「奇遇」「紐帶」四個版塊,將現代科技、傳統文化與藝術審美相結合,從科學角度解讀生肖文化,探索十二生肖與天文、自然以及人類之間的關係。
一首詩,讓我們更了解這十二個陪伴我們的生肖夥伴。走入「秘密」版塊,一場美輪美奐的「星空」開始了時間的解密。
從最開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間是從何而來?
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是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的。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
漏刻又稱為漏壺,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水鍾,古人以水量來推算時間。
這三個蘊含先人智慧的計時「神器」,在本次特展中正一一展出實物,聆聽時間的「響聲」,感受歷史的沉澱。
節律中的十二、什麼是幹支紀年,曆法從何而來……關於時間的秘密,等著你來揭曉。
光與影 聲與畫
特別的「生肖時鐘」讓你沉浸其中
展覽中,你還可以了解古代天文學與生肖紀年的關係、追溯十二生肖的起源,擴展對十二種生肖動物的科學認知,體會中國生肖文化的多姿多彩、生生不息,從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民胞物與」思想的理解。
在特展中,有一座結合燈光、音樂,讓人身臨其境的「生肖時鐘」,十二個刻度,是一副具有特色的四層插畫,每一個生肖在畫中栩栩如生,每一個生肖都有自己一首歌,地面上分別對應十二星次和十二地支。
鼠咬天開、春牛耕地、驚蛇入草……十二個生肖生動演繹了一年四季、星辰變化。
猜猜你和哪個名人同一生肖
多款互動體驗展項等你來
生肖是每個人獨有的生命符號,它也將不同時空的你我串聯在一起,歷史上有哪些人與你同生肖?
懷揣好奇,不妨來試試「穿越時空的見面」牆,點選生肖,來試試哪些名人和你是同一個屬相?(小布試過了,是伽俐略哦~~)
在生肖手影牆內,燈光下,在手與腦靈巧的合作下,我們可做出各種手影,妙趣橫生。
特展中還涵蓋了「生肖十二問」 「 十二生肖動物打卡」「生肖祈福牆」等20多個互動體驗展項。
該展自即日起至2021年3月28日在上海科技館地下一層臨展二廳免費展出,2021年4月之後將開啟巡展之旅。
全球最大天文館明年擇期開館
天文研究中心率先成立
深耕科普,厚植創新,上海科技館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迎來19歲生日之際,除了十二生肖展覽開幕外,也宣布上海科技館正式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上海交大天文系等單位的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
會上透露,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項目將明年擇期開館。
新成立的天文研究中心將致力於發揮天文館觀測設備和隕石藏品的資源優勢,瞄準天文學前沿熱點問題,結合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在若干特色科研方向上取得一流科研成果;依託天文館文化歷史類藏品資源,推動世界範圍的天文收藏及文化交流,開展科學發展規律的研究;應用天文館數位化服務平臺,推進天文學教育與傳播新途徑的課題研究,引領和支撐天文館的教育發展,打造與國際接軌,引領國內行業發展的優質科普平臺。
歷經十九年發展,上海科技館目前是國內唯一集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三館合一」的超大型綜合性科學技術博物館集群,也是唯一同時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科技類博物館。
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表示,科技館的發展離不開科學家、觀眾的支持、要用好當代科技的原理,讓老百姓讀懂科技,讀好科技。
館慶日當天,上海科技館吉祥物「科奇」,上海自然博物館吉祥物「科萌」以及上海天文館吉祥物「科飛」集體亮相,與觀眾親密互動。此外,上海科技館以吉祥物為元素設計開發了徽章、抱枕、記事本等一系列衍生品,觀眾可以在科技館紀念品商店或者淘寶網店購買。
文字/部分攝影:楊珍瑩
視頻:瞿黎春
原標題:《全球最大天文館明年擇期開館,天文研究中心昨成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