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世界的有趣程度,取決於觀察的角度。專注分享認知行為學知識,情感心理,個人成長。
你知道自己找對象最在意對方什麼條件嗎?
我們相信,每個人一定會有自己的答案。
至於剩下的相處就聽天由命了嗎?
01.找對象就像在購物
看看對方有什麼條件,如果顏值高身材好,那在物質方面,標準就可以低一點。如果經濟實力雄厚,那只要性格過得去就可以了。大多數人選擇伴侶時的篩選條件都是類似的。
這種策略就像雙十一當天的剁手黨一樣,總希望能便宜點,多一點,好一點,講究個性價比。要是能中個免單大獎就更好了。
你發現沒有,這是一種抽獎的心態。換句話說,先不管這東西有沒有用,反正抽獎機會不用白不用。通過對方來匹配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自己有什麼需求,再去找相應的人。
這種心態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對伴侶的預期往往充滿期待,只能好,不能差。
要是另一半也抱著跟你同一樣的想法,那你們的相處,就真的成了「碰運氣」。
很多情侶說過不下去,總是先去找,性格不合,彼此不夠了解這類原因,甚至會說當初沒有好好睜大雙眼,看清對方的本來面目,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人。
02.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你害怕自己獨處嗎?你是需要一個能隨時陪伴自己的人?還是想要對方和自己一起進步,一起成長?或者希望對方能讓自己衣食無憂,能保護自己?
有人會說,這些事情不應該是一個伴侶應該做的分內之事嗎?
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
有些人就會表現得很粘人,需要隨時掌握對方的全部信息才覺得有安全感。有的人就是在乎朋友,他們善於在社會上去建立各種合作關係,但會忽視對另一半的照顧。有的人善於獨立思考,喜歡安安靜靜的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做計劃思考問題。當然,還有一些人,不想再努力了。
這些行為習慣都是長期以來生活和環境塑造的,你覺得你有信心能改變他嗎?就算你強行用各種手段,把這個人變成了自己想要的理想模樣,他還是真的是他嗎?
所以在選擇伴侶之前,你要先搞清楚自己到底需要找什麼樣的人。
03.你得先活得很好
在絕大多數人的心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兩個人之間要互補。我們從一開始就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一種補充,為了填補自己的不足。
比如,在一線城市打拼太辛苦了,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太枯燥了。你自然想找一個能在自己在工作之餘,陪伴自己的人。可以跟自己談心,可以一起看電影,逛街。這個出發點,從一開始,就已經是進入到不可知的賭博模式。
我認識一個女生,因為特別喜歡籃球,就去找了一個,個子很高,愛打籃球的男生。三個月以後,他們就分手了,因為這個男生,除了打籃球,符合她的期望以外,除了聊籃球,兩個人再也沒有任何可以交流的點。
這種錯誤的定位,讓我們對伴侶有了許多不該有的期待。比如我心情不好,他就應該安慰我,我受到了委屈,他就應該讓我開心。
我們還在用小孩子的視角,去要求對方盡父母的義務。這種愛情從一開始,就是畸形的。
可能是有那麼一些幸運兒,找到了願意去理解你,願意把你當小孩子一樣保護,關愛的伴侶。
但真正長久的愛情,都有一個前提,你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好。伴侶,是讓你的生活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你可以把這句話當成愛情中的第一原則,不僅是要求自己能做到,在選擇伴侶時,也可以看看對方有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END-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或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