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地形複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肅各地氣候類型多樣,從南向北包括了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和高原高寒氣候等四大氣候類型。甘肅省由於其獨特的地形和氣候造就了豐富的特色農產品。
蘭州百合
蘭州百合是甘肅省的名優特產,色澤潔白如玉、肉質肥厚香甜。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專家孔憲武授評價:「蘭州百合味極甜美、纖維很少、又毫無苦味,聞名全國,故有「蘭州百合甲天下」美譽。
百合是一種有較高營養保健價值的蔬菜,有極高的食用價值。「蘭州百合」含糖量高,粗纖維少,肉質細膩,又毫無苦味,其生產的百合個頭大、味極甜美、色澤潔白如玉,蘭州百合屬山丹類,是百合中的佳品,是食用甜百合。
2004年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蘭州百合」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即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蘭州百合原產地域範圍以甘肅省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確定蘭州百合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範圍的請示》(蘭政發【2004】82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甘肅省蘭州市七裡河區的西果園鄉、黃峪鄉、魏嶺鄉、彭家坪鄉、湖灘鄉、阿幹鎮;西固區的金溝鄉、柳泉鄉、西固鄉;榆中縣的銀山鄉、新營鄉、龍泉鄉、小康營鄉;永登縣的金嘴鄉、民樂鄉、大有鄉;臨洮縣的何家山鄉、中鋪鎮、改河鄉、五戶鄉、上梁鄉;永靖縣的徐頂鄉、關山鄉等2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苦水玫瑰
苦水玫瑰是鈍齒薔薇和中國傳統玫瑰的自然雜交種,中國四大玫瑰品系之一,世界上稀有的高原富硒玫瑰品種。1984年,蘭州市人大常委會決定,苦水玫瑰為蘭州市市花。苦水玫瑰先後取得了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原產地標記註冊證、國家工商總局頒發的商標註冊證,是農業部認證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和無公害農產品
2003年11月2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苦水玫瑰」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永登縣位於甘肅中部,蘭州市西北部郊區,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河西走廊的東部門戶,亞歐大陸之要衝。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2000米,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年平均降雨量少,屬半乾旱區。境內地貌為黃土丘陵溝壑,土壤以次生黃土和灰鈣土為主,多呈微鹼性或中性。
苦水玫瑰具有原始天然灌木基因,長期處於高海拔、寒冷、乾旱少雨的生長環境中,形成了「苦水玫瑰」特有的品質和優勢,具有很高的經濟和科研價值。
苦水玫瑰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甘肅省永登縣苦水、中川、紅城、龍泉寺、大同、柳樹、上川、樹屏、東山、秦川、河橋、城關12個鄉鎮96個行政村。
蘭州軟兒梨
蘭州軟兒梨在享有「瓜果城」之讚譽的蘭州,以它特殊的風味而成為梨中的佼佼者。軟兒梨的果實近圓形,平均果重在125克左右,立冬後成熟,其色黃中帶綠,青中泛紅,果皮較厚,果肉硬,味道酸澀。若藏至冬季,則會凍結成冰球,然後於溫暖處化開,如是反覆多次以後,口味則發生明顯變化,俗稱「出汗」,實際是經反覆被凍與解凍後,軟兒梨所含物質發生變化,口味由酸爽變得甜美可口,顏色也也明顯由黃色變為褐色。
軟兒梨屬秋子梨系,主要分布在黃河沿岸及河西走廊等地,其他地區亦有零星栽植。霜降後初熟,立冬後全熟,產量較高,適應性廣,抗旱力強,抗寒力及花期抗霜力較強,耐瘠薄,能夠在一般高寒地區紅粘土上正常生長結果,在砂壤土上生長尤好。
秋季剛採摘後,由於內含物質較脆硬,有渣滓,所以也稱此時的軟兒梨為「柴疙瘩」。冬季食用時,將凍成冰球的軟兒梨放在冷水中,則在軟兒梨皮外會形成一層薄冰,將外圍薄冰敲碎,裡面的果肉則成一包香水,漿液極多,味甜勝似蜂蜜,且富酒味。吃時撕破表皮,用嘴吸吮,一包如糖似蜜的果汁頓時溶入口中,飲之甜津津、涼絲絲,清香無比,沁人肺腑,餘味久久不絕。因此,軟兒梨也稱「香水梨」。
軟兒梨富含果酸、蘋果酸、檸檬酸、蔗糖、葡萄糖等成分,營養價值極高,且具有清熱解毒、潤燥止咳,生津化痰、滋身祛疾之功效,是食療兼備的妙品。若存至翌年二、三月間食用,其味更佳。
靖遠枸杞
靖遠枸杞果品個大、肉厚、籽少、甘醇,具有藥食兩用的功效,多次在全國各類林果產品博覽會上獲得榮譽。靖遠枸杞果粒飽滿、籽小肉厚、味道甘甜、色澤紅豔,富含蛋白質、胡蘿蔔素、有機酸、鉀、鈉、鈣、鎂、鐵、鋅等礦物質和22種胺基酸以及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被譽為枸杞之佳品。
2012年12月2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靖遠枸杞」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枸杞子原產於中國西北地區,甘肅省靖遠枸杞子於20世紀80年代在五合鄉為中心的北八鄉開始大面積種植。
2013年7月,《地理標誌產品·靖遠枸杞》標準通過相關部門審定,為「靖遠枸杞」地理標誌產品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技術規範,對規範靖遠枸杞生產、提高枸杞產品質量、擴大品牌效益起到了推動作用。
靖遠枸杞產地範圍為甘肅省靖遠縣靖安鄉、五合鄉、東升鄉、北灘鄉、永新鄉、雙龍鄉、石門鄉、劉川鄉、大蘆鄉9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靖遠羊羔肉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屬黃河衝擊盆地,黃河流徑154千米,造就了獨特的氣候環境。境內屈吳山、哈思山、雲臺山水草豐茂,氣候涼爽,生長著柴胡、麻黃、益母、蒲公英、黃苓、桔梗、薄荷、乾草等數十種草藥,山中水流潺潺,礦物富集,羊羔日食藥草,夜飲礦泉,PH值較常值相對較高的鹼性水、草,使羊肉細胞成分改變,呈弱鹼性,造就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羊羔肉。
靖遠羊羔肉選取的是母乳育肥30—45日齡左右灘羊奶羔,各個生產環節符合綠色食品標準要求,肌肉纖維細,交聯少,嫩度高,低級脂肪酸、胺基酸、含氮浸出物含量豐富。通過精心研究配料,加上獨特的加工工藝,製作的羊羔肉失水率低,熟肉率高,汁液豐富,輔以10多種中藥材為佐料,通過爆炒、紅燒、黃燜、幹炸、燒烤、清燉、清蒸等工藝進行加工的羊羔肉羶味輕微,香味濃鬱,感官品質優異。
「靖遠羊羔肉」經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蘭州大學測試中心、甘農大食品工程系、甘肅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等單位檢測分析和研究證明:營養豐富,具有保健功能。蛋白質含量豐富,胺基酸生物學效價高,符合FAO/WHO提出的人體胺基酸需要量的平衡模式;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A、B、B1、PP、C、D、葉酸等多種營養性元素;屬低脂型肉品,且大理石紋良好,膽固醇含量低;營養素配比合理,是集營養、滋補、保健於一體的優質肉食品。
2016年02月0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靖遠羊羔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8年國慶前夕,白銀市市長張旭晨在魅力中國城美食環節選擇了白銀當地很有特色的美食靖遠羊羔肉。在白銀,羊肉的吃法也透著西北的豪爽,最常見的就是烤、燉、涮,涵蓋了羊身上的每個部位。在眾多的羊肉美食中,靖遠羊羔肉以獨特的肉質和口味搶盡風頭。
會寧苦蕎茶
苦蕎茶是將苦蕎麥種子篩選、烘烤製成的一種飲品。苦蕎學名韃靼蕎麥,分為普通苦蕎和黑苦蕎。普通苦蕎外殼為黃白色;黑苦蕎即珍珠黑苦蕎,有"黑珍珠"之稱,外殼呈深黑色。
甘肅會寧種植小雜糧已有2000多年歷史。會寧小雜糧承天地雨露,受日月精華,遠離工業汙染侵蝕,是純真的綠色食品。正因為此,會寧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委員會命名為「中國小雜糧之鄉」,被甘肅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確認為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會寧有一種雜糧很特別,它的名字叫苦蕎麥,是藥食同源兩用的農作物,被譽為「五穀之王」。苦蕎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纖維,同時還含有煙酸和蘆丁(芸香甙),蘆丁。
該茶是一種炒米茶。苦蕎麥喜涼爽,耐瘠薄,多生長在高寒山區,籽粒供食用。產地主要在西南、西北等地山區,主要為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山西和甘肅。
宜食:1. 肥胖者,2. 經常在外用餐的人士,3. 經常坐或者駕駛汽車的人士,4. 經常精神緊張的腦力勞動者,5. 飲酒過量人士,6. 習慣性便秘者,7. 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疾病的人士,8. 患有糖尿病的人士,9. 妊娠期的女士,10.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者,11.需要抗癌防癌者,12.有胃炎和胃潰瘍病史的人士,13.小便不利者。
忌食:低血脂,低血壓、低血糖及嚴重體型瘦弱病人請謹慎食用;黑苦蕎過敏史者謹慎食用。
甘肅黑枸杞
黑枸杞即黑果枸杞,黑果枸杞蒙名為「喬諾英—哈爾馬格」、藏藥名「旁瑪」,屬於茄科枸杞屬。為多棘刺灌木,多分枝,枝條堅硬,常呈之字形彎曲,枝條白色。
黑果枸杞分布於高山沙林、鹽化沙地、河湖沿岸、幹河床、荒漠河岸林中,為我國西部特有的沙漠藥用植物品種。野生的黑果枸杞適應性很強, 能忍耐38.5攝氏度高溫, 耐寒性亦很強, 在- 28 攝氏度下無凍害, 耐乾旱, 在荒漠地仍能生長。是喜光樹種, 全光照下發育健壯, 在庇蔭下生長細弱,花果極少。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鹼,耐乾旱。
在中國甘肅酒泉、青海西部、寧夏、新疆、黑龍江省樺南縣東部、內蒙古西部和西藏等地皆有零星分布。它生長在人類無法生存的荒山野嶺、河床沙灘,擁有著極強的生命力。但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黑果枸杞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少,造就了黑果枸杞這一珍稀珍貴的原生態高檔滋補佳品。
甘肅黑枸杞主要生長於柴達木盆地荒漠環境甘肅境內。
敦煌李廣杏
敦煌李廣杏,相傳西漢飛將軍李廣從新疆引入杏樹,嫁接到敦煌杏樹上;所以敦煌人把它叫作李廣杏。
李廣杏色澤黃亮如金,光潔無茸毛,果肉緻密金黃,味甜汁多,粘核仁甜,富濃香,可食率90%以上,品質極佳,汁甜似蜜而享有盛名,乃果中珍品,瓜果之王。皮薄、果肉厚達8毫米,味美氣香,汁蜜沾唇,果實圓形,縫合線淺,不明顯,平均單果重38.4克,最大45克,較耐貯運,既可鮮食,又可制幹或加工成杏脯等。
果肉除鮮食外,可製成罐頭、杏幹、杏脯、杏醬、杏酒等。杏仁還是制糕點、冷食、糖果的重要原料。李廣杏粘核,甜仁,鮮果縫合線淺,果行指數95%以上,含有酸、糖、鈣、磷、鐵、維生素等物質,營養豐富,含糖量18%以上。
敦煌市屬典型的暖溫帶乾旱性氣候,氣候乾燥,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所以敦煌的瓜果味道特別鮮美可口。李廣杏可稱敦煌水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廣杏的收穫季節。李廣杏因其光澤黃亮、汁甜如蜜而享有盛名。
2016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敦煌李廣杏」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敦煌李廣杏產地範圍為甘肅省敦煌市行政區域內7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肅南馬鹿鹿茸
肅南馬鹿鹿茸為鹿科動物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習稱「馬鹿茸」。較梅花鹿茸粗大,分枝較多,側枝一個者習稱「單門」,兩個者習稱「蓮花」,三個者習稱「三岔」,四個者習稱「四岔」或更多。按產地分為「東馬鹿茸」和「西馬鹿茸」。東馬鹿茸「單門」,大挺長25~27cm,直徑約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黃色,鋸口面外皮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細孔,質嫩。西馬鹿茸大挺多不圓,頂端圓扁不一,長30~100cm;表面有稜,多皺縮乾癟,分枝較長且彎曲,茸毛粗長,灰色或黑灰色。鋸口色較深,常見骨質。氣腥臭,味鹹。
肅南馬鹿是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的特產。肅南馬鹿具有名貴的藥補價值,它的全身都是寶,既可入藥,又可食補。
「肅南馬鹿鹿茸」已是肅南縣進行登記認證的第三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肅南縣位於祁連山北麓,河西走廊西端南側,地處蒙新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帶,從1300多米到5500多米的海拔範圍分布著近30多萬公頃林地,有草地面積100多萬公頃,是祁連山馬鹿等野生動物的理想棲息地。
高山馬鹿全身是寶,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其茸、血、腎、骨、角均是珍貴的藥材和滋補品,皮則是各類皮革製品的上乘原料,其肉營養豐富,食補多能。
肅南馬鹿鹿茸產地範圍為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皇城鎮、馬蹄鄉、康樂鄉、大河鄉等四個鄉鎮的13個村。
民勤羊肉
民勤縣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圍,沙漠氣候與天然水草造就了羊肉獨特的醇香,具有無腥無羶、不肥不膩、軟硬適中、鮮美可口的品質,可煮可燜、可炒可烤的羊肉系列套餐,不僅成為民勤飲食文化中最重要的內容,而且在五湖四海的賓朋中留下「杭州風景美,民勤羊肉香」的美譽。
民勤羊肉品質概括起來就是「羶腥味輕、蛋白質含量高、肉內脂肪適中,肉質鮮嫩、味道鮮美」。 沙漠氣候與天然水草造就了民勤羊肉獨特的醇香,肉品具有較為適宜的脂肪含量,膽固醇低於其它肉類,所含胺基酸種類和比例符合人體營養的需求,營養學價值極高。
民勤肉羊品種以地方綿羊品種為主,在民勤特定生態環境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而形成具有特有品質的綿羊。
2014年10月1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民勤羊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民勤羊肉產地範圍為甘肅省民勤縣昌寧鄉、蔡旗鄉、重興鄉、大壩鄉、夾河鄉、蘇武鄉、大灘鄉、雙茨科鄉、泉山鎮、薛百鄉、三雷鎮、東壩鎮、紅沙梁鄉、西渠鎮、東湖鎮、收成鄉、紅沙崗鎮、南湖鄉共18個現轄行政區域。
天祝白犛牛肉
天祝白犛牛肉以富含蛋白質而名列肉類前茅;肉味嫩香可口,風味獨特,是國內外市場上罕見的高級肉類。它的皮是製革的高級原料。白犛牛奶是奶中珍品,是生產特優奶粉的原料。它的角、骨、蹄,在工業生產中有各種用途,牛尾也是出口的緊缺物品。
天祝白犛牛產區天祝藏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中部,祁連山脈的東端,青藏高原北邊。境內南部有終年積雪的馬雅雪山,東部有毛毛山,烏鞘嶺橫跨中部。地勢複雜,地貌類型多樣,溝谷長深,山系縱橫交錯。天祝藏族自治縣具有繁育白犛牛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天祝白犛牛其肉細嫩味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礦物質豐富的特點,是純天然保健綠色食品。白犛牛肉含蛋白質21.13%,較其他牛肉高出4個百分點,且球蛋白比例高;含脂肪僅為1.41%,較其他牛肉低3至8個百分點,每千克脂肪中含胡蘿蔔素19.1克,是普通牛肉的2.65倍;含鈣、磷等礦物質1.15%;並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胺基酸,且比例合適,易於吸收;熱能值高達2297.43千卡/千克,比其他牛肉高600—1000千卡,對增強人體抗病力、細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顯著作用。
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在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天祝縣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氣候寒冷且溫度變化劇烈,日照強。年平均氣溫在-1攝氏度到-1.3攝氏度左右,為高山草原,牧草生長密集,水源豐富,這樣的環境才適於白犛牛繁衍生息。
臨夏蕨菜
臨夏蕨菜主產於陰溼、半陰溼山區的野生植物,有羊蕨、牛蕨之分。羊蕨長在陽山,杆細,色呈菜綠,又稱白蕨。牛蕨長在陰坡低洼處,杆粗條長,墨綠泛紫,又稱黑蕨。脆香爽口,細嫩潤滑,純淨無汙染,素有「山菜之王」之稱。
食用蕨菜時通常採摘它還處於捲曲未展時的嫩芽,但許多蕨類植物的地下根狀莖,含有大量澱粉,也可釀酒或製作粉絲、粉條食用。蕨菜鮮食風味較好,但由於難以保鮮,所以市場上常見其醃製品或幹品,我國蕨菜大量用於出口。
蕨菜所烹製的菜餚色澤紅潤、質地軟嫩、清香味濃,而且富含胺基酸、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還包括蕨素、蕨甙、甾醇等特有的營養素,被稱為「山菜之王」,而且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
蕨菜嫩葉含胡蘿蔔素、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鉀、鈣、鎂、蕨素,蕨甙、乙醯蕨素、膽鹼、甾醇。此外還含有18種胺基酸等。每100克蕨菜所含營養素如下:熱量(39.00千卡)、蛋白質(1.60克)、脂肪(0.40克)、碳水化合物(9.00克)、膳食纖維(1.80克)、維生素A(183.00微克)、胡蘿蔔素(1100.00微克)、維生素C(23.00毫克)、維生素E(0.78毫克)、鈣(17.00毫克)、磷(50.00毫克)、鎂(30.00毫克)、鐵(4.20毫克)、鋅(0.60毫克)、銅(2.79毫克)、錳(2.31毫克)、鉀(292.00毫克)。
蕨菜適宜高熱神昏、筋骨疼痛、腸風熱毒、排尿不利、婦女溼熱帶下、大便秘結或習慣性便秘等患者食用。每次30克左右。蕨菜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忌食,常人亦不宜多食。
甘南羊肚菌
羊肚菌為馬鞍菌科羊肚菌屬珍稀的食用真菌。野生羊肚菌,子實體較小或中等,6-14.5cm,菌蓋橢圓形至卵圓形,頂端鈍:表面有許多小凹坑,外觀似羊肚,小凹坑不規則形至近圓形,蛋殼色,稜紋色較淡,不規則地相互交叉;小凹坑內表面布以子實層,子實層由子囊及側絲組成.子囊呈長圓柱狀,透明無色:子囊內含8個單行排列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長橢網形,透明無色;側絲頂端膨大~菌柄近白色,表面平滑,中空,基部膨大且有時有不規則的槽。
羊肚菌生長於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針葉闊葉林混交林中,多生長於闊葉林地上及路旁,單生或群生。還有部分生長在楊樹林、果園、草地、河灘、榆樹林、槐樹林及上述林邊的路旁河邊。單個或成片生長,土質一般為沙鹼性或略偏鹼性。一般5月上旬至6月上旬出菇較多,屬於喜冷涼型食(藥)用菌。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蓋部分含有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和纈氨酸7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羊肚菌的營養相當豐富,據測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還含有多種胺基酸,特別是穀氨酸含量高達1.76 %。因此,有人認為是「十分好的蛋白質來源」,並有「素中之葷」的美稱。人體中的蛋白質是由20種胺基酸搭配而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種,其中8種胺基酸是人體不能製造的,但在人體營養上顯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稱之為「必需胺基酸」。
另外,據測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種維生素: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煙酸、泛酸、生物素、葉酸等。羊肚菌的營養成分,可與牛乳、肉和魚粉相當。因此,國際上常稱它為「健康食品」之一 。
羊肚菌所含豐富的硒是人體紅細胞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組成成分,另方面能加強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甘肅甘南也是羊肚菌產區之一。
甘南松茸
松茸是一種純天然的珍稀名貴食用菌類,被譽為「菌中之王」。它長在寒溫帶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宋代《經史證類務急本草》有過記載。研究證明,松茸富含蛋白質,有18種胺基酸,14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49種活性營養物質、5種不飽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類物質等稀有元素。另含有3種珍貴的活性物質,分別是雙鏈松茸多糖、松茸多肽和松茸醇,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天然藥用菌類。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採集、食用。有特別的濃香,口感如鮑魚,極潤滑爽口。
秋季生於松林或針闊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有時形成蘑菇圈。 松茸自然生於海拔2000~4000米及以上的無任何汙染的松樹和櫟樹自然雜交林中,它與松樹根具有共生關係,又需要有櫟樹等闊葉林的蔭蔽條件。生長松茸的地方需要具備3個基本條件,即美人松、大理香花、沙壤土,由於松茸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要求嚴格,至今世界上沒有成功人工栽培,完全靠野生採集。
松茸在出土前,必須得到充足的雨水,出生後必須立即得到充足的光照,另外溫度、蟲傷、人為暴力採集對菌絲的傷害等因素對松茸的生長也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可以說每一支松茸的誕生都是造物的奇蹟。
松茸菌營養豐富,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含有粗蛋白質17% ,粗脂肪5.8%,可溶性無氮化臺物61.5 %,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 、B2 、C 、尼克酸鈣、磷、鐵等。
松茸菌含有松茸醇、異松茸醇等藥用成分,具強身、益腸胃、止痛、理氣化痰、驅蟲等功效。還有治療糖尿病及抗癌等作用。據日本有關資料報導,松茸菌抗癌效果可達90 %以上。
松茸好生於養份不多而且比較乾燥的林地,一般在秋季生成,通常寄生於赤松、偃松、鐵杉、日本鐵杉的根部。遼寧、黑龍江、吉林 、安徽 、臺灣、四川、甘肅 、山西 、貴州、雲南、廣西、西藏、福建、臺灣等青藏高原一帶是我國松茸的主要產地,產量四川為首、品質西藏為佳、名氣香格裡拉最大。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也有分布。
渭源黨參
黨參,桔梗科黨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莖基具多數瘤狀莖痕,根常肥大呈紡錘狀或紡錘狀圓柱形,莖纏繞,不育或先端著花,黃綠色或黃白色,葉在主莖及側枝上的互生,葉柄有疏短刺毛,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邊緣具波狀鈍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花單生於枝端,與葉柄互生或近於對生,花冠上位,闊鍾狀,裂片正三角形,花葯長形,種子多數,卵形,7-10月開花結果。
渭源縣是古老渭河的發源地,渭源白條黨參產區地處西秦嶺山脈的南部地槽與黃土高原臺地的交匯地帶。北部乾旱山區黃土層深厚,適合種植黨參,皮肉堅實,清香甘甜,質量優良,被譽為「黨參故裡」。
渭源白條黨參營養豐富,理化指標為:粗脂肪大於50克/千克,粗蛋白大於120克/千克,粗纖維小於53克/千克,總糖大於550克/千克,水分小於14克/千克,無氮浸出物大於750克/千克,灰分小於34克/千克。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渭源白條黨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渭源白條黨參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渭源縣新寨鎮、北寨鎮、秦祁鄉、大安鄉、慶坪鄉、路園鎮、清源鎮、蓮峰鎮、鍬峪鄉、祁家廟鄉等10個鄉鎮106個村。
岷縣當歸
岷縣素有「千年藥鄉」和「中國當歸之鄉」之稱,是全國有名的中藥材主產區,境內盛產當歸、黃芪、紅芪、黨參、丹參等名貴中藥材238種。岷縣當歸又稱「岷歸」,遠銷東南亞、港澳臺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500多年的種植歷史和1700多年的藥用歷史。素有「中華當歸甲天下、岷縣當歸甲中華」和「婦科聖藥」之美譽。
岷縣當歸長10—20釐米,頭質堅硬,主根粗,外皮黃棕色或黃褐色,全體有縱紋,歸頭直徑1.5—4釐米,下部生有3—5條或更多的支根,歸尾上粗下細,多扭曲,有小疙瘩狀的鬚根痕跡,質多柔軟、堅韌,斷面黃白色,具有放射狀紋理,習稱「菊花心」。有隙裂,中層有淺棕色環紋,並有多數棕色油點,氣清香、濃厚。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溼痺痛、跌打損傷等疾病。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當歸具有抗缺氧、抑菌、抗動脈硬化、護膚美容的作用,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癌的作用。
2002年12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岷縣當歸」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岷縣當歸主要產自岷縣西寨鎮、清水鄉、十裡鎮、岷陽鎮、寺溝鄉、秦許鄉、麻子川鄉、茶埠鎮、禾馱鄉、梅川鎮、西江鎮、中寨鎮、維新鄉、蒲麻鎮、閭井鎮、申都鄉、馬塢鄉、鎖龍鄉共18個鄉(鎮)的310個村。
甘谷辣椒
甘谷辣椒,甘肅省甘谷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甘谷縣盛產的羊角辣椒,是聞名中國的「辣椒之鄉」,以其椒身長,皮質厚,色澤好,辣味濃,油分多而享有盛譽。辣椒營養豐富,含有辣椒鹼、辣椒紅素、蛋白質、胡蘿蔔素、脂肪油、龍葵甙、大量的維生素C,微量的揮髮油。
甘谷出產的線辣椒形似牛角,長約18-20釐米,直徑1釐米左右。甘谷縣出產的辣椒以「色紅,角長,質肥肉厚,油多,芳香濃鬱,辣度適中,美味可口」而雄踞同類產品之首。甘谷辣椒是對甘谷縣的出產的辣椒統稱而甘谷辣椒是採摘果角加工而成的,內含營養保健成分,並在加工過程中最大限度的予以保留。
甘谷辣椒產量高、質量好,該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要高出一般辣椒許多,是世界辣椒品種中的佼佼者,在國內外市場上獨佔鰲頭,也是該縣的支柱產業,農民增收的主渠道,90%以上出口創匯。目前,已多系列、多品種開發,有辣椒麵、絲、片、丁、醬、油等幾十種,遠銷韓國、日本、紐西蘭、印度尼西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受到斯裡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的高度讚譽,被外商譽為「辣椒之王」。
2011年7月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甘谷辣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甘谷辣椒產地範圍為甘肅省甘谷縣大像山鎮、新興鎮、磐安鎮、六峰鎮、安遠鎮、武家河鄉、八裡灣鄉、大石鄉、禮辛鄉、金山鄉、大莊鄉、白家灣鄉、謝家灣鄉1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平涼紅牛
"平涼紅牛"是指在中國甘肅平涼特定自然環境和精細飼養方式下,經過長期繁育、改良生產的紅色牛的商品品牌,包括當地秦川牛在內的各種雜交牛,以皮質厚,韌度強,加工性能上乘;肉質細嫩味美,大理石花紋明顯,必需胺基酸含量高,營養豐富著稱。
主要分布於平涼市東部崆峒區、涇川、靈臺、崇信、華亭四縣及周邊地區。
養牛是平涼農民的傳統產業,積累了以苜蓿、麥秸和玉米秸作粗飼草,用玉米、麥麩、油渣作精飼料,舍飼養牛的祖傳經驗。在養牛品種上,由於與陝西接壤,甘、陝之間傳統的牲畜交易頻繁,秦川牛順市傳入並與本地牛雜配,形成了不同代數的雜種牛和適應本地環境條件的秦川牛,兩種群體經過長期混交繁殖和當地群眾精心選育,形成了獨特的"平涼紅牛"的基礎群體。
2008年1月14日「平涼紅牛」商標註冊。
2018年8月26日《魅力中國城》其中平涼紅牛作為平涼美食的代表受到大眾喜愛。
天水花牛蘋果
天水「花牛蘋果「,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清水縣、甘谷縣、秦安縣部分宜植地區特產,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花牛蘋果除元帥系產品質量上乘外,富士色、香、味也俱佳。其產品肉質細,緻密,鬆脆,汁液多,香氣濃鬱,口感好,風味獨特。被許多中外專家和消費者認可可與美國蛇果、日本富士相媲美的世界三大著名蘋果品牌名果。花牛蘋果成就名果的必要條件是,一是天水獨特的氣候優勢。二是種植區文化深厚且遠離汙染。三是種植歷史較長和有幾代人的技術延續。
天水「花牛」蘋果經過幾十年的精心打造,已具備明顯的品牌優勢、基地優勢和市場優勢,被許多中外專家和營銷商認為可與美國蛇果、日本富士齊名的世界三大著名蘋果品牌,是國內唯獨可與美國蛇果相抗衡的品牌。
2007年10月,花牛蘋果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國蘋果著名品牌」 。
慶陽黃花菜
人們經常說的忘憂草其實就是黃花菜。黃花菜,學名萱草,又稱金針菜、諼草、宜男花、安神菜,古名為忘憂草,為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那忘憂草到底是如何得名的呢?據《本草注》說:「萱草味甘,令人好歡,樂而忘憂。」而據《詩經》記載:古代有位婦人因丈夫遠徵,遂在家栽種萱草,藉以解愁忘憂,從此世人稱之為「忘憂草」。
黃花菜耐瘠、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地緣或山坡均可栽培。對光照適應範圍廣,可與較為高大的作物間作。黃花菜地上部不耐寒,地下部耐-10℃低溫。忌土壤過溼或積水。旬均溫5℃以上時幼苗開始出土,葉片生長適溫為15℃~20℃;開花期要求較高溫度,20℃~25℃較為適宜。
中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多分布於中國秦嶺以南、湖南、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四川、甘肅、陝西、吉林、廣東與內蒙古草原等地。四川渠縣被稱為「中國黃花之鄉」。
邵東縣、祁東縣被命名為「黃花菜原產地」。 甘肅慶陽生產的黃花菜品質優良,遠銷海外。
慶陽蘋果
慶陽位於北緯35°14′28″—37°9′13″之間,海拔1100米—1600米,屬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區,具備優質蘋果生產的全部7項主要生態指標和6項輔助指標,是中國優質紅富士蘋果適生區。慶陽蘋果以其果實硬度大、果形高樁、色澤鮮豔、蠟質層厚、酸甜適度、耐貯耐運、食用安全等特點著稱。
慶陽蘋果是蘊涵隴東黃土高原獨特風情的金秋佳果,產於農業部區劃的中國優質蘋果栽培的最佳優生帶,氣候條件完全符合農業部優勢蘋果生產的七項生態指標。盛產的紅富士、華冠、皇家嘎拉、紅將軍等蘋果果面潔淨、果形端莊典雅,色澤鮮豔靚麗;果肉硬度適宜,酸甜適中,營養豐富;食之脆甜爽口,香味濃鬱;耐藏性好,品質優異。是鮮食、加工、儲藏的上佳品種。
慶陽市地處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土層深厚,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非常適宜於蘋果等果樹生產,群眾素有在莊前屋後栽植果樹的習慣。
2014年04月0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慶陽蘋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隴南大紅袍花椒
隴南大紅袍花椒是著名的花椒品種,主要產於甘肅省隴南市,椒粒色紅油重、粒大飽滿、香味濃鬱、麻味醇厚、藥效成份多、精油含量高。隴南大紅袍花椒主要有武都花椒與西和油椒兩類。武都花椒屬花椒類中的綿椒品種,產於隴南市武都區。
國家質檢總局於2012年3月批准對武都花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西和油椒產於隴南市西和縣南部地區,屬花椒類中的油椒品種,較同種類的綿椒口感更為濃鬱、醇厚,含油量更多,具有極高的食用、藥用價值。
隴南花椒栽植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期就有了栽培、管理的成套技術,唐宋時期大力發展,唐開元年間已定為貢品。明初,花椒由「土貢漸合於正賦,常額徵解一百斤」。花椒在當時已由朝廷貢品而列為納稅項目。花椒其他地方都有,唯獨隴南花椒口感最為醇厚。
隴南屬南北氣候過渡區,氣候溫暖,日照充足,年均氣溫12℃—15℃之間,年均降水量470mm以上,無霜期145—250天,適宜發展多種果樹和經濟作物,尤其在海拔900—1800m之間的區域是花椒最佳適生區。地處海拔1300米至1600米的 武都區馬街鎮下南山山高坡陡出產的武都花椒與海拔950—1550的西和縣大橋鄉一帶出產的西和油椒是隴南花椒中質量最佳、口碑最好的產品。
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首批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花椒之鄉」。
花椒味辛、性熱,歸脾、胃經;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溼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之功效;主要治療嘔吐,風寒溼痺,齒痛等症。
武都橄欖油
1975年,地處秦嶺與岷山之間的隴南市武都區開始引種油橄欖,當時引進30多個油橄欖品種,分別在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流域沿岸海拔700至1300米範圍內進行試驗栽培。經過40餘年的探索實踐,全區油橄欖面積達到30萬畝,保存面積約佔中國的60%,橄欖油產量佔93%,成為中國最大的初榨橄欖油生產基地,部分果園掛果和出油率高於地中海。
武都區是中國境內油橄欖最佳適宜種植區之一,是中國四大油橄欖生產基地之一,合適的氣候土壤條件及種植傳統,武都油油橄欖產量高,含油率高,所產橄欖油產品榮獲中國林產品博覽會和甘肅省林業名特優新產品博覽會銀獎、金獎。
武都區海拔1500米以下的白龍江低山河谷區為中國油橄欖最佳適生區。
經油橄欖直接壓榨出來的汁液橄欖油,是一種天然優質的食用植物油,其營養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具有營養保健功能,被譽為「液體黃金」、「植物油皇后」。同時,橄欖油又是優質的工業用油,廣泛用於食品、保健食品、醫藥、化妝品、肥皂、精密儀表等工業部門。
油橄欖果實具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煩渴、咳嗽、吐血、以及菌痢,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其各種加工產品具有食用、護膚以及保健功效。
2005年12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武都油橄欖」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甘南、岷縣蕨麻豬
蕨麻豬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岷縣東山區大草原境內的稀有豬種。蕨麻豬主要放養在海拔略低的草原和河谷地帶的農區或半農半牧區。中國西北甘南和岷縣東山區海拔高氣候寒冷,農作物生長期短,飼料缺乏,這種豬終年靠放牧採食為主,經漫長的繁育發展,逐步形成了這種特殊豬種。具體分布在,甘肅省碌曲縣的西倉、雙岔、阿拉、岷縣閭井鎮。
蕨麻豬因為長年在草原上拱食地底下的生長的蕨麻,也食貝母、冬蟲夏草、秦艽等等當地盛產的野生名貴中草藥而得名,當地藏民稱呼「人參豬」、「蕨麻豬」、「實豬子」等。
蕨麻豬因主要採食蕨麻而得名,因其具有肉質好、營養價值高的獨特優點而越來越受到崇尚健康營養消費者的青睞。蕨麻豬是中國最原始也是最獨特的一種豬,屬藏系裡最小型的瘦肉豬,因為千百年來它生長在高原上蠻荒惡劣的環境裡,所以種群一直沒有被外界的所幹擾,種群數量非常稀少。2014年岷縣委、縣政府統籌規劃,向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贊助價值50萬元的蕨麻豬,著力打造全國唯一的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運動員備戰保障專屬基地。2006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告」,蕨麻豬被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保護品種」。
甘肅省農業大學和畜牧工程研究院的權威檢測,蕨麻豬是唯一具有碳酸酐酶的豬,它具有驚人的抗病力和生命力,肉質中所含澱粉酶是其他肉質的2-30倍,高達46.58%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抗自由基成份,以及十八種的胺基酸、維生素(A、B1、B2、B3、B5、B6、B11),礦物質(鈣、鐵、鋅、鎂、銅)成份。這些肉質中所有的特點,與它的生長環境和食性是密不可分的。
蕨麻豬不僅肉質鮮嫩、無腥不膩、汁多味美,而且還有具有強心、改善血液循環、調整血壓、抑制癌細胞生長、抗衰老、抗疲勞等藥理活性。是又綠色又保健的藥膳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