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壇皇后在 綬溪公園!
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
它到底是啥!
大家應該都知道,普普通通的牽牛花,田野低頭隨處可見,一直美化著我們的生活。同時它的「親戚」矮牽牛卻成了綬溪公園的「常駐居民」,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碧冬茄」。
碧冬茄(學名:Petunia hybrida Vilm.)是茄科,碧冬茄屬一年生植物,高可達60釐米,葉片卵形,頂端急尖,側脈不顯著,花單生於葉腋,裂片條形,頂端鈍,果時宿存;花冠白色或紫堇色,有各式條紋,漏鬥狀,花柱稍超過雄蕊。蒴果圓錐狀,種子極小,近球形,褐色。
一年生草本,高30-60釐米,全體生腺毛。
葉有短柄或近無柄,卵形,頂端急尖,基部闊楔形或楔形,全緣,長3-8釐米,寬1.5-4.5釐米,側脈不顯著,每邊5-7條。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3-5釐米。花萼5深裂,裂片條形,長1-1.5釐米,寬約3.5毫米,頂端鈍,果時宿存;花冠白色或紫堇色,有各式條紋,漏鬥狀,長5-7釐米,筒部向上漸擴大,簷部開展,有折襞,5淺裂;雄蕊4長1短;花柱稍超過雄蕊。
蒴果圓錐狀,長約1釐米,2瓣裂,各裂瓣頂端又2淺裂。種子極小,近球形,直徑約0.5毫米,褐色。
長日照植物,生長期要求陽光充足,它生長適溫為13℃至18℃,冬季溫度在4-10℃,如低於4℃,植株生長停止,夏季能耐35℃以上的高溫。夏季生長旺期,需充足水分,特別在夏季高溫季節,應在早、晚澆水,保持盆土溼潤。但梅雨季節,雨水多,對矮牽牛生長十分不利,盆土過溼,莖葉容易徒長,花期雨水多,花朵易褪色或腐爛。盆土若長期積水,則爛根死亡,所以盆栽矮牽牛宜用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播種繁殖:
常作1年生栽培。播種時間視上市時間而定,如5月需花,可在1月溫室播種;10月用花,需在7月播種。矮牽牛的種子細小,每克種子有9000-10000粒,發芽適溫為20-22℃,採用室內盆播,用高溫消毒的培養土、腐葉土和細沙的混合土。播後不需覆土,輕壓一下即行,約10天發芽。當出現真葉時,室溫以13-15℃為宜。
扦插繁殖:
室內扦插全年均可進行,花後剪取萌發的頂端嫩枝,長10釐米,插入沙床,插壤溫度20-25℃,插後15-20天生根,30天可移栽上盆。
組培繁殖:
外植體用種子、葉片和受精子房等。若用種子,在洗衣粉溶液中浸泡5分鐘,取出後用水衝洗乾淨。在無菌條件下,在75.0%酒精中浸8分鐘,再在0.1%氯化汞溶液中浸泡7分鐘,取出用無菌水衝洗後,接種在MS(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0.5-1.0毫克/升和萘乙酸0.1毫克/升)的培養基上,接種15天出現小芽,將小芽切割轉原來的培養基上進行繼代培養,20天後1個小芽可得到10多個芽。將1釐米的壯芽接入含萘乙酸0.05-0.20毫克/升的1/2MS培養基上,10天後,100%生根,成為完整小植株。
該種花朵碩大,色彩豐富,花型變化頗多,花色有白、粉、紅、紫、藍甚至黑色,以及各種彩斑鑲邊等色;花冠單瓣、半重瓣、瓣邊褶皺狀或呈不規則鋸齒狀。因其花色豐富,視覺效果好,群體表現出眾,有著「花壇皇后」之美譽,已成為城市綠化花壇擺放的主要用花。
看完小編的科普是不是漲了一波知識?
別急!
綬溪公園還有很多園林綠植未科普~
待小編接下來慢慢和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的園林科普就給大家介紹這裡啦~
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