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頭來幹不過寫PPT的」,某公司年會上,一曲改編歌曲迅速刷屏朋友圈、霸佔熱搜榜,引來一眾網友直呼:過於真實。
歌曲不甚悅耳,卻憑藉直戳痛點的歌詞成為新年神曲。從輿論的吐槽聲中不難發現,人們「苦PPT」著實久矣,在不少企業,「會幹的不如會說的」更成為某種突出現象。有的把團隊成果據為己有,自我吹噓;有的將慘澹數字粉飾一新,誇誇其談;還有的幹點小事便高聲叫苦,生怕無人知曉……當口吐蓮花、能說會道者能夠獲得老闆青睞、考評傾斜,那些埋頭幹活、不善言辭的老實人便只能冷暖自知了。
會表達、善溝通固然重要,但如果「幹活不如寫PPT」成為風尚,還會有多少人願意勤勤懇懇地幹活?往小裡說,一家公司之內,如若只靠嘴皮混飯的人青雲直上,會破壞實幹創業的企業文化。往大裡說,在風起雲湧的創業大潮中,做個精美的PPT就忽悠風投、收割「韭菜」,那累積起的泡沫將是何等巨大。蜂擁而至的「PPT造車」、盛極一時的「PPT發幣」,這些金玉其外徒有其表的「點子」,顯然無法持續、害莫大焉,誠如歌詞中所言,「您混完資歷走了,只剩下髒亂差了」。
破解亂象,關鍵在於樹立正確的考評導向,關鍵在於管理者如何作為。考核方式當然要儘可能科學全面,至於那些難以用指標清晰衡量的內容,則要求管理者慧眼識人。既要願意傾聽員工吐槽心聲,也要善於觀察大家平時的工作狀態,儘可能給每一位員工客觀公允的評價。同時,廣開言路、開放包容,讓員工們敢於發聲,讓真實的聲音可以上傳。此次涉事公司老闆面對吐槽非但沒有震怒,反而發文重獎,無疑是在為企業內部樹立榜樣,彰顯出直面問題的勇氣。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期待公司年會上員工們的「釋放自我」,能夠讓更多管理者思考「實幹者多得利」的重要議題,讓那些腳踏實地幹活的老實人獲得應有的重視與尊重。(鮑南/撰文 琚理/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