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歸納】「空氣、氧氣」必考知識點

2021-01-14 文心化學




1.18世紀70年代,瑞典科學家舍勒和英國的科學家化學家普利斯特裡,分別發現並製得了氧氣。


2.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最早運用天平作為研究化學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其中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的結論。



1.實驗現象:

A.紅磷燃燒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冒出白色濃煙

B.(過一會兒白煙消失,裝置冷卻到室溫後打開彈簧夾)燒杯內的水倒流入集氣瓶,約佔瓶子容積的1/5。


2.實驗結論:

說明空氣不是單一的物質;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


3.原理



4.注意事項:

A.所用的紅磷必須過量,過少則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氣瓶(裝置)冷卻後才能打開彈簧夾,

C.裝置的氣密性要好,(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D.要先夾住橡皮管,然後再點紅磷(否則測量結果偏大)。   

E.點燃紅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緊瓶塞(否則測量結果偏大)。


思考:

(1)可否換用木炭、硫磺、鐵等物質?如能,應怎樣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蠟燭(燃燒產生了氣體,瓶內體積變化小),不能用鐵(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2)可否用鎂代替紅磷?

不能用鎂,因為鎂不但跟氧氣反應而且還跟氮氣等反應,結果測得的不只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會遠遠大於氧氣的體積。


5..實際在實驗中測得的結果比真實值小

其原因可能是A.紅磷量不足;B.裝置氣密性差;C.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D.沒有預先在導管中裝滿水


按體積分數:

氮氣(N2)78%,

氧氣(O2)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

稀有氣體0.94%,

二氧化碳(CO2)0.03%,

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於混合物。



空氣成分口訣:

氮七八氧二一,零點九四是稀氣;

零點零三有兩個,二氧化碳和雜氣。



純淨物和混合物


1.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純淨」是相對的,絕對純淨的物質是沒有的,只要雜質含量低,不至於對生產和科學研究產生影響的物質就是純淨物。


2.混合物: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各物質都保持各自的性質。


注意:劃分純淨物、混合物的標準是根據物質的種類來劃分的。只含一種物質的就屬於純淨物,含有幾種物質的就屬於混合物



1.氮氣: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於水,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化學性質不活潑。


2.稀有氣體:無色、無味的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化學性質很不活潑。




1.造成空氣汙染的物質:

有害氣體(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煙塵。


2.汙染來源:

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石油化工廠排放的廢氣及汽車排放的尾氣。


3.被汙染的空氣帶來的危害:

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


存在的環境問題: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含量過多引起)、臭氧空洞(飛機的尾氣、氟裡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氣汙染的措施: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態、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


5.目前空氣汙染指數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臭氧。



將朝著「綠色化學」——「綠色消毀」和「綠色生產」的方向發展。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汙染。


特點:

①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原料無毒無害

②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納,實現零排放(在化合反應中體現)

④生產出環境友好產品。




1.色、味、態: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g/L,略大於空氣。(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氣不易溶於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態變化:降溫後,氧氣可以變為淡藍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一)與非金屬(碳、硫、磷)的反應


1.木炭(黑色固體)燃燒

實驗現象: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做木炭燃燒實驗時,燃燒匙應慢慢從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內的氧氣)。


2.硫粉(淡黃色)燃燒:

實驗現象: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在氧氣中: 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的火焰, 放出熱量、生成一種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實驗時,要在瓶底裝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汙染空氣)。


3.紅磷(暗紅色固體)的燃燒

實驗現象:在空氣中: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白煙

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的白煙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體,不是氣體


(二)與金屬(鎂、鐵)的反應


1.鎂帶(銀白色固體)在空氣中燃燒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



2.鐵絲(銀白色固體)在氧氣中燃燒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注意:集氣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三)與某些化合物(蠟燭、甲烷)的反應——產物均為:二氧化碳和水


實驗現象:比空氣中燃燒劇烈,發出白光,集氣瓶內壁出現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產生。



空氣中燃燒情況:燃燒產生黃色火焰,放熱,稍有黑煙。


(四)其他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某些物質在一些條件下,與氧氣發生緩慢的氧化反應,成為緩慢氧化。緩慢氧化也放熱。


如:動植物新陳代謝,金屬的鏽蝕,食物的腐爛、酒醋的釀造、農家肥的腐熟等等。


總結:

1.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並放出大量的熱。在這些反應中,氧氣提供氧,稱為氧化反應。氧氣便是常見的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2.物質在純氧氣中燃燒程度比空氣中燃燒要劇烈。說明物質燃燒程度,與氧氣的濃度大小成正比;


3.物質燃燒時有的有火焰,有的會發光,有的會冒煙。一般來說,氣體燃燒會有火焰產生,固體直接燃燒,產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體,一般都會產生煙,即固體小顆粒;


4.物質與氧氣反應不一定是燃燒現象,如緩慢氧化。



(1)供給呼吸:醫療上急救病人,登山、潛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燒:煉鋼、氣焊與氣接、液氧炸彈、火箭助燃劑





(分離液態空氣法)


原理:利用液態氧和液態氮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蒸餾)


(1)具體過程

(2)注意:該過程是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1.雙氧水(過氧化氫)製取氧氣


A.藥品:

過氧化氫(H2O2)和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MnO2)


B.實驗原理:


註:MnO2在該反應中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C.裝置: 固體與液體反應,不需加熱(雙氧水的為一類)


注意事項:


①分液漏鬥可以用長頸漏鬥代替,但其下端應該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鬥中逸出;


②導管只需略微伸入試管塞


③氣密性檢查:用止水夾關閉,打開分液漏鬥活塞,向漏鬥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續下降,就說明氣密性良好。


④裝藥品時,先裝固體後裝液體


⑤該裝置的優點:可以控制反應的開始與結束,可以隨時添加液體。


D步驟:

連、查、裝(二氧化錳)、定、倒(過氧化氫溶液)、收


2.用高錳酸鉀、氯酸鉀製取氧氣


A.藥品:

高錳酸鉀(暗紫色固體)、氯酸鉀(白色固體)與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



注意:MnO2在該反應中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② 加熱高錳酸鉀:



C.裝置:

加熱固體制氣體(加熱氯酸鉀的為一類)


D.操作步驟:

(連)查、裝、定、點、收、離、熄。

① 連接裝置:先下後上,從左到右的順序。


②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若水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不漏氣。鬆開手後,導管口出現一段水柱。


③ 裝入藥品:按粉末狀固體取用的方法(藥匙或紙槽)


④固定裝置 :固定試管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⑤加熱藥品: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後在反應物部位用酒精燈外焰由前向後加熱。


⑥收集氣體:

a.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當氣泡均勻冒出時再收集,剛排出的是空氣;水排完後,應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氣大)(防止氣體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時導管應伸入集氣瓶底部(為了排盡瓶內空氣)

用排水法收集時,導管放在集氣瓶口


⑦先將導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熱


E.易錯事項:

(1)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試管底部破裂。藥品應平鋪在試管底部


(2)導氣管伸入發生裝置內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於產生的氣體排出。


(3)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汙染製取的氣體和水槽中的水。


(4)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要伸入接近集氣瓶底部:有利於集氣瓶內空氣排出,使收集的氣體更純。


(5) 實驗結束後,先將導氣管移出水面,然後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試管。


F、收集方法:

① 排水法(不易溶於水)

② 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氣大)


G、檢驗、驗滿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發現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1.概念:

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加快或變慢),但本身的化學性質和質量在反應前後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


2.特點:

兩不變(質量、化學性質)、一改變(反應速率)


注意:

①催化劑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量,不能決定反應的進行

②催化劑不是反應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劑僅針對某一反應,並不是所有反應的催化劑

④某一反應的催化劑可能不只一種


3.二氧化錳在一些反應中不只作催化劑,催化劑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中,催化劑可以用硫酸銅溶液、氧化鐵、氧化銅、紅磚粉末)。


在氯酸鉀製取氧氣中,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但質量分數變大。

相關焦點

  • 初三化學知識點關於氧氣歸納總結
    初三是辛苦的一年,下面 網小編整理了 知識點關於氧氣歸納總結內容,以供大家參考複習。 初三化學知識點關於氧氣歸納總結 一.氧氣(O2) 1.氧氣性質 1.1物理性質 (1)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略大於空氣 (3)不易溶於水 1.2化學性質降溫降溫 (1)來源:植物的光合作用 CO2+H22+C6H12O6
  • 高中物理實驗部分複習,必考+選考歸納11個實驗知識點
    這裡學長提示同學們,課本實驗很重要,把課本實驗裡面的知識掌握熟練,做課外延伸的實驗題才會輕鬆些。下面學長給大家歸納了高中物理實驗部分複習,必考+選考歸納11個實驗知識點。
  • 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硫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硫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僅供參考!
  • 中考化學20個必考的知識點
    在此小Z老師給大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並歸納了化學中考必考的20個知識點,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幫助。根據小Z老師對近十年中考試題的分析研究,總結出了以下必考的知識點,同學們一定要將這些知識點複習熟練,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一、重點的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是每年必考題,一份試卷中少則五六個多則十幾個。可是學過的化學方程式那麼多,怎樣才能有的放矢呢?
  • 2019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 高中生物重點知識歸納
    2019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 高中生物重點知識歸納在高中生物的學習上,有很多人重點生物知識是需要我們去掌握的,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高考中容易考的生物重點知識,供參考!2019高考易考的生物重點知識匯總1、應激性(生物個體對外界的刺激會產生一定反應,應激性是動態過程)與適應性(包含應激性,也含靜態的適應特徵,例如動植物的保護色),它們都由基因遺傳性所決定。
  • 高考物理必考知識點的總結和歸納
    高考必考的知識點大全  1.若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互成120°,則其合力為零。  2.幾個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處於平衡狀態,則其中一部分力的合力必與其餘部分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 知識板塊|高中化學除雜方法相關知識點歸納總結,熬夜整理,必考
    今天我們來說說高中化學除雜方法相關的知識點,高中化學涵蓋著比較廣泛的知識點,並且知識點之間的關係不夠緊密,想要學好高中化學,不僅需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還要對各個知識點掌握牢固。其中除雜方法相關問題是歷年常考必考考點,也是很多同學短板的地方,接下來學姐和我的清北小夥伴們一起整理了高中化學除雜方法相關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叮叮叮,重點來了~內容較多,以上是部分分享,想領取完整電子版
  • 高考化學必考知識點
    高考化學必考知識點對於高考的化學來說,有哪些常考的知識點呢?掌握這些必考的基礎知識點對於化學成績的提升非常有幫助,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必考的化學知識點。
  • 高中數學:集合、數列、三角函數等,超全知識點歸納!
    對於高中生來說高考數學必考知識點有哪些,高中數學重點知識歸納有哪些重要,需要我們掌握?這些都是一直以來困惑高中生的問題。像是:集合、數列、三角函數、立體幾何、解三角形這些,很多同學只是掌握了表面,並沒有徹底的理解。
  • 最全初中化學:必考知識點總結!鞏固基礎,複習有這一份就夠了
    最全初中化學:必考知識點總結!可是根據我的了解,很多同學學習化學卻非常困難,知識點記不住,考試題型不會做更是常態,這樣一來怎麼可能還會取得好成績呢?其實很多同學覺得初中化學難度太大,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像化學方程式、化學式、以及各種化學實驗等,雖然都是考試必考的內容,可是題型難度相對還是比較基礎的。
  • 10個必考易錯初二物理期中知識點!若不掌握直接影響中考!
    初二的中學生朋友們馬上就要進行期中考試了,這次期中考查的章節內容主要是力學知識點。力學,正是初中物理的兩大重點以及難點之一!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初二的同學們需要對每一個力學知識點都牢固掌握,熟練運用,如此才能在期中測試中取得好成績,同時也能順利面對一年以後的中考,否則,就會給初三物理的複習帶來極大隱患。
  • 歸納總結:管理類聯考(數學)必考知識點
    原標題:歸納總結:管理類聯考(數學)必考知識點 萬學海文 萬學海文老師根據近幾年的真題,總結了管理類聯考(數學)的必考知識點和大家分享, 其中,【】表示重難點,〖〗表示重點預測。
  • 初三物理期中考試必考類型題與易錯題型歸納!
    初三物理期中考試即將要進行了,對於緊張學習中的初三學生而言,期中考試的內容非常重要,因為涉及到幾乎全部電學知識,而這部分知識在中考中的分值又非常大!我們在期中考試之前,先來總結歸納一下期中考試必考類型題以及易錯題。
  • 文科高中生物會考必考知識點總結
    文科高中生物會考必考知識點總結在高中生物學習過程中,由於課程的信息量驟然增加,使複習難度加大,很多學生在複習階段由於複習不得法而導致基礎知識依然有欠缺,能力也沒得到相應的提升,學習成績沒有提高反而下降,最終導致高考成績很不理想。下面有途網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文科高中生物會考必考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
  • 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紅磷在氧氣中燃燒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紅磷在氧氣中燃燒》,僅供參考!
  • 2019初三化學方程式必考知識點
    2019初三化學方程式必考知識點 一、 氧氣的性質: (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化合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 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單質與氧氣的反應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單質與氧氣的反應》,僅供參考!
  • 中考物理電學基礎必考易錯歸納!電學第三個基本物理量!
    前面我們已經講了初中物理電學的基礎:電流、電壓、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應用等知識點及其各種方法和技巧,今天我們來歸納總結一下「電阻、變阻器」的中考必考知識點、易錯點、方法、技巧等問題。一、關於電阻的相關知識點、易錯點、重難點、方法技巧歸納:首先我們要明白「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和聯繫:所謂的導體是指:「善於導電的物體」!(包括金屬、人體、大地、食鹽水、石墨等)所謂的絕緣體是指:「不善於導電的物體」!
  • 高考數學經典必考題型
    高考數學經典必考題型高中數學題型眾多,有哪些是高考數學必考的經典題型?高考數學的高分經驗就是多做經典高考數學題型,把這些必考題弄會,高考數學的分一定會提高!下文有途網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高考數學經典必考題型》,僅供大家參考查閱!
  • 2020中考化學實驗必考的四個知識點
    一、重視探究題知識點     ①常見氣體的探究。     ②常見物質的探究。實際上是下列常見離子的探究:CO3-、SO4-、Cl-、NH4+、Cu2+、Fe3+、Mg2+、Ag+、Ba+、Ca2+等。需要熟記探究這些離子所需的試劑及看到的現象。     ③黑色粉末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