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2018年8月,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實現了距太陽最近的一次飛越,距離太陽僅1500萬英裡(約合2400萬公裡),並利用尖端科學儀器收集了大量數據,無意間創下了人造物體有史以來的最遠飛行記錄。
而針對這些數據的研究結果最近剛開始對外公布。近期,科學家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四篇論文。這些研究發現將改寫我們對恆星誕生、演化和死亡過程的理解,還將幫我們找到保護太空人在長途太空旅行中免受宇宙嚴酷環境傷害的新方法。
「剛開始分析這些數據時,它們的複雜程度簡直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帕克太陽探測器科學儀器的首席研究員斯圖爾特·貝爾表示,「現在我已經習慣了。但我第一次給同事們展示這些研究結果時,他們也忍不住大吃一驚。」
最令該研究團隊驚訝的是,太陽釋放的磁場似乎在前後翻轉,引發了局部擾動。有時其磁場甚至會出現「180度大轉彎」,反過來對準太陽自身。
科學家仍不清楚這種磁場翻轉現象發生的原因,但它也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能量在離開太陽時、以及後續在太陽系中流動的方式。
「早在太空時代初期,科學家就在太陽風中觀察到了波的存在。我們猜測,距離太陽越近,這些波就越強。但我們沒有預料到太陽風的速度曲線中會存在如此連貫一致的尖峰結構。」
科學家還發現,太陽輻射會導致周圍的宇宙塵埃粒子蒸發,形成了一條寬約350萬英裡(約合560萬公裡)的無塵帶。
此外,太陽風圍繞太陽運動的速度「幾乎比標準模型的預測結果快了10倍。
此次任務還讓我們首次觀察到了正在圍繞太陽旋轉的太陽風,而不是離開太陽之後、以垂直於太陽切面方向運動的太陽風。
太陽是我們唯一能開展近距離探測的恆星。此次收集到的這些數據已經大大改變了我們對太陽、以及宇宙中其它恆星的理解。帕克太陽探測器目前仍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穿行,不斷傳回令人大感驚奇和激動的新數據。
帕克太陽探測器將在2020年1月29日再次接近太陽,希望能夠打破之前創下的距離記錄。
來源:新浪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