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新增61名院士:16位外籍、2位諾貝爾獎
11月28日,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公布結果。其中,今年共產生中科院院士61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及其以下的佔91.8%。
-
中國科學家谷宇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家谷宇12月1日收到了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長庫茲涅佐夫的賀信。庫茲涅佐夫祝賀谷宇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並籤發了院士當選證書與院士工作證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是聯合國認可的俄羅斯規模最大的科學院,成員均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學家和專家,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科學院設立24個學部,有1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270多名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以及30多名俄羅斯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科學院外籍院士包括了全球48個國家的傑出科學家,其中有多位中國兩院院士。
-
俄羅斯高齡諾貝爾獎獲得者重回實驗室展開科研
資料圖:俄羅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若列斯 阿爾費羅夫。中新網3月4日電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若列斯·阿爾費羅夫於當地時間3日表示,自己已決定重新回到實驗物理領域,不再擔任科研管理工作。報導稱,據阿爾費羅夫介紹,他計劃接下去在一臺新型科研設備上研究如何提高矽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
61人新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包括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圖)
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為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91.8%。為優化院士隊伍學科結構,在2017年增選工作中,中科院進一步加強了對新興和交叉學科、以及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支持,專門建立了新興和交叉學科特別推薦機制,成立了國防和國家安全特別推薦小組,並特別增加名額用於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候選人。
-
兩院新晉外籍院士名單相繼公布 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麼
18名新晉工程院外籍院士中,有美國微軟前董事長比爾·蓋茨、英國皇家工程院院長安道琳、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雷歐·拉斐爾·萊夫、俄羅斯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松採夫·康斯坦丁·亞歷山德羅維奇等一批國際「大咖」。據悉,今年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提名的候選人數量和當選外籍院士數量均為歷次外籍院士增選中最多的。當選的18位外籍院士均是所在國的院士,具有較高國際聲望和影響力。
-
川大丁顯平教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我國著名的優生遺傳學專家、我校生命科學學院丁顯平教授,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丁顯平教授現為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遺傳醫學研究所所長,擔任國內唯一的一個省際重點實驗室「特色生物資源研究與利用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主任,率先投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
張首晟去世 曾發現「天使粒子」有望是下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環球網快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官方微博6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另據《文匯報》6日消息,根據他的家人和物理系的電子郵件得知,他一直在和抑鬱症作鬥爭。斯坦福校方周一就請了公關專家來處理此事了。
-
莊小威或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 曾師從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創校友基金會官方網站稱,2015年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束。今年43歲的中國科大1987級少年班校友莊小威博士當選外籍院士。朱棣文是繼楊振寧、李政道等之後的第5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裔科學家,也是首位掌管美國能源部的華裔。界面新聞了解到,莊小威出生於江蘇省如皋市,15歲時從蘇州中學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在中國教育界有「千年學府」之稱的蘇州中學,其前身是由範仲淹創辦的蘇州府學。中國科大校友總會相關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莊小威父母都是中國科大教授,目前已經退休。
-
俄羅斯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巴索夫去世
新華網莫斯科7月3日專電據俄羅斯《生意人報》3日報導,俄羅斯著名物理學家,原蘇聯量子無線電物理學創建人之一,196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巴索夫1日在莫斯科病逝,享年79歲。 巴索夫1922年出生在沃羅涅日,1950年從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畢業後在該學院工作,並讀研究生。1952年,巴索夫與導師普羅霍羅夫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微波激射器。
-
外籍院士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揭秘院士制度是怎麼來的
中科院學部主席團這次將外籍院士正式候選人名額從2015年的14名提高到20名。今年當選的16名外籍院士中,安德烈·海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新晉外籍院士18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長安道琳,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雷歐·拉斐爾·萊夫,俄羅斯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松採夫·康斯坦丁·亞歷山德羅維奇、美國微軟前董事長比爾·蓋茨等一批具有較高國際聲望和影響力的國際大咖當選。
-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中國科學院有一個特殊群體——外籍院士,可能大家有和我一樣的疑問:什麼樣的科學家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這些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麼?先說第一個問題,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的科學家,首先要有頂級的科研實力,比如獲得諾獎等含金量極高的國際科研大獎,再則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而且想要入選,競爭非常激烈,以照片裡的美國著名工程學家麥可·霍夫曼為例,他申請中科院外籍院士時,同時競爭的有600多名世界頂級科學家。因為清華教授提名推薦,加上層層篩選才當選。
-
我國再添20位中科院外籍院士 3位系諾獎得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2019年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隨之公布的還有經全體院士投票選舉產生的2019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來自12個國家的20位科學家榜上有名。
-
中科院2017年院士增選三個新特點
11月28日,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中科院學術會堂參觀院史展覽。新華社發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是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後進行的第二次增選。增選工作於2017年1月1日正式啟動,增選過程和環節等嚴格按照《關於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要求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等規定進行。 中國科學院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與之前的院士增選相比,2017年增選有三個新特點。
-
曹雪濤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黃辛報導)日前,德國科學院院長致函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教授,祝賀其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0-11-29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諾貝爾獎獲得者Aaron Ciechanover·為峰會演講
「2020未來實驗室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組委會成功邀請到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將為峰會致辭。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Aaron J. Ciechanover, Chemist。
-
呂永龍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新聞—科學網
(TWAS)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呂永龍研究員,當選2019年度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作為國際上學術領域最廣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歐洲科學院的院士包括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主要在歐洲各國的院士中遴選,是一項崇高的國際學術榮譽。院士選舉每年舉行一次,其程序包括由兩位不同歐洲國家的院士提名、嚴格的學術審查、學科組與學部多輪投票,最後由歐洲科學院的理事會批准產生。
-
2015年諾貝爾獎預測公布,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成熱門
9月24日,湯森路透在美國費城發布本年度 「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預測18位科學家有可能獲得2015年諾貝爾化學、物理學、醫學、以及經濟學獎,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成為諾獎熱門。而基因編輯技術雖然入選,但發明者之一的張鋒教授卻榜上無名。
-
丁肇中雖生美國,是中科院外籍院士,卻在諾貝爾獎典禮上說中國話
他雖生於美國,卻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什麼是家國情懷,何為赤子之心,他就是中科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幼時立志,終成佼佼·"理想猶如太陽,吸引地上所有的泥水。"在同齡人還在為人生迷茫之際,他早已投身於實驗室開始鑽身物理研究,很快就脫穎而出,並於1977年擔任中科院外籍院士。哪怕是一舉成名後,丁肇中都沒有絲毫懈怠,反而更加嚴謹踏實地沉浸在實驗室裡,經歷了無數失敗後仍舊鍥而不捨,敢於突破和創新,終成一代拔尖的佼佼者。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龍騰校友當選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人民網莫斯科11月27日電,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官方網站公布了新當選外籍院士人員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龍騰(8406)校友當選「信息系統、計算與電子工程、通信與電信」學部外籍院士。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擔任973項目技術首席、國家863 重點項目首席專家、某武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入選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北京市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入選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IET Fellow)、中國電子學會會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