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幹山。記者 邢路揚 攝
綠意綿延的莫幹山麓間,散落著不少個性建築。
薄霧籠罩、晨光熹微時遠眺,莫幹山間的民宿群落仿佛一幅潑墨山水畫在徐徐展開。而經過十年多的發展,莫幹山民宿產業已經成為浙江的一張名片,如今,中外遊客通過這張名片,在這裡品味過去、讀懂現在、遙想未來。
莫幹山。記者 邢路揚 攝
莫幹山。記者 邢路揚 攝
鏡頭一:庾村style
莫幹山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從春秋戰國時幹將莫邪的鑄劍傳說起,就被記於史冊。現如今,莫幹山將老廠房、舊學校的舊址與精品民宿相結合,讓莫幹山成為精美建築與鄉野風光和諧共生的生動例子。2012年,這裡還被入選全球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排名第18位。
莫幹山鄉村振興VR館。記者 邢路揚 攝
位於莫幹山景區山腳下的庾村在民宿產業帶動下煥發出新生機,上演起「老建築變形記」。藉由莫幹山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保留下來的老建築,諸如蠶種場廢舊廠房、小學校、筍罐頭廠、會議室、老別墅等,庾村原址改造成了一座為夢想而生的文化集市。這裡有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園、民宿學院、特色農產品店、主題咖啡館、老字號展示區等。
從前的汽車站臺變成了莫幹山交通歷史展館,為來往遊客講述百餘年間莫幹山的變遷。
莫幹山交通館。記者 邢路揚 攝
鏡頭二:頂級半山酒店「裸心堡」
2007年,南非人高天成無意間闖入莫幹山,被這裡的幽深寧靜打動,最終租下幾棟老宅打造出大名鼎鼎的全球最值得去的酒店之一——「祼心谷」。 隨後,他又發現了一座沉睡在莫幹山頂並且已有百年歷史的古堡遺址,幾經努力找到當年的建築圖紙後,莫幹山高端民宿的標杆「裸心堡」驚豔了世人。
莫幹山民宿「在雲起琚」螢火蟲森林生態園。記者 邢路揚 攝
藉助環莫幹山地區優質的生態資源,此後,來自韓國、荷蘭、英國、法國等10多個國家的友人紛紛來此建立度假民宿,法國山居、大樂之野等一系列「洋家樂」高端民宿在這裡遍地開花。
「西坡」也是莫幹山一家典型的精品民宿。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西坡的「豬圈房」。這個利用曾經的豬圈改造而成的民宿,一晚的住宿價格接近2000元,也被人戲稱為「最貴的豬圈」。西坡的主人曾解釋過,重建遵從就地取材、二手料的重複利用和可再生資源利用的環保原則,儘量保持老房古老原始的美。如今,「豬圈」民宿也成了莫幹山的一個網紅打卡點。
莫幹山民國風情街。記者 邢路揚 攝
鏡頭三:這些民宿,你肯定會喜歡
民宿「莫幹山居圖」的門臉兒並不起眼,走進院內也看不出什麼門道。直到推開大廳的門後,瞬間就會被書的聖殿的氣場震撼到。
「莫幹山居圖」裡有藏書2萬多冊,從《餘杭遺韻》《臨安印記》《莫幹少年,在南方》等書目中,能看出民宿老闆朱錦東對家鄉的偏愛。
莫幹山民宿「莫幹山居圖」。記者 邢路揚 攝
在改建為「莫幹山居圖」之前,這個鄉村會堂已空置十多年了。朱錦東第一次看到這裡時,非常破敗,但是他卻很喜歡。「有這樣空間感的老房子太少了。」籤下30年租約後,光改建,前後就花了三年多時間。如今的「莫幹山居圖」有客房28間,每個房間都是不同風格,但共同之處是每個房間裡都布置了一整面牆的書。
莫幹山民宿「在雲起琚」。「在雲起琚」供圖
「我想以書會友。」以興趣愛好和品味為出發點而打造出獨具個性的精品民宿,朱錦東並不是唯一一個,可以說,在莫幹山民宿集群中,每個民宿老闆都是這樣。
民宿「芝麻谷」的老闆們,有設計師也有投資人,同為收藏發燒友,他們將從世界各地搜羅來的擺件、燭臺、鬥櫃、桌椅、畫作等放置在公共空間和每個房間內,處處透著藝術品位,也吸引著無數熱愛這一絢爛風的擁躉。「芝麻谷」的61間客房中,老闆用自己的藝術品味為住客提供了61種入住體驗。除了在莫幹山,「芝麻谷」帶著「芝麻」品牌已落地雲南麗江。今年,「芝麻系」大理雙廊的民宿正在加緊建設。
莫幹山民宿「芝麻谷」。記者 邢路揚 攝
民宿在雲起琚是莫幹山民宿群中典型的「本土派」,老闆鮑紅女就是德清人。她眼看著「洋家樂」來到莫幹山後,刷新了當地人對旅遊經營的認知,於是也開始投身民宿行業。她覺得,莫幹山民宿的成功,不僅僅靠外來人,也需要「本土派」的經營。在做好民宿的當下,她已經在思考,民宿該做點什麼,讓客人不斷地回頭關顧?為此,鮑紅女與專業研究團隊合作共同破解一個難題:自然復育螢火蟲。在3年蟄伏研究後,在雲起琚在民宿打造了一個螢火蟲森林生態園,因為這個活動,螢火蟲項目一下子火了,每年6、7、8月裡根本訂不到房間,就連周邊的民宿都被帶火。
莫幹山民宿「芝麻谷」。記者 邢路揚 攝
民宿產業讓莫幹山大變樣。莫幹山民宿動輒千元一晚的價格已成標配,有些精品民宿甚至達到三四千元一晚,旺季時,熱門民宿需要提前兩三個月預定。
不僅如此,由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主持制定的《鄉村民宿服務質量規範》已經發布,鄉村民宿的「浙江經驗」已走向全國。
雲報全媒體記者 閔楠 唐薇 邢路揚 攝影報導
相關新聞:
【「浙」裡問道①】 「兩山論」發源地餘村: 聆聽習總書記的餘村故事
【「浙」裡問道②】美麗鄉村「模範生」魯家村: 一列小火車串起鄉村振興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