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香港公司恒生帳戶2018年3月突然被限制了,網銀無法轉出款,也沒法收款,基本上每周打一次恒生銀行電話,都是說等調查通知!沒有給出處理方案和時間,你們大家遇過嗎?有什麼解決方法?多久可以解除凍結,留個聯繫方式溝通下,登錄網銀查看,餘額是被凍結狀態。如果你開的公司E-BANKING的話,是有客戶經理的,你先要找到你的客戶經理了解情況,或者直接和恒生銀行預約,你要去香港,問問需要提供什麼資料才能結凍!!今年有很多收美金的國內香港公司帳戶都被封了,只要你提供證明資金的來源合法,是可以解凍的。
案例②:我的恒生帳戶2015年開的,2017年12月突然收到一封來自恒生審核部一位工作人員的電郵,讓我提供一系列資料(填表格,地址證明,審計報表等等)。我粗略看了下就沒重視,就回覆說 已經安排準備了,到了一月份,他還來郵件催,我說要過年了,年後吧。到了三月份才開始下載表格填寫準備,4月初。按照地址順豐給他。 5月10日他把帳戶給我凍結,我5月下旬才知道帳戶凍結了,打電話給他,他說資料審核期凍結,幫我催催。30號就解凍了。 現在正常使用。 恒生他們之前成立了Customer Due Diligence| Commercial Banking 部門。你聯繫其他客服沒用,必須聯繫這個部門跟你對接的客服經理處理,他們說能處理就處理,處理不了就沒辦法。恒生銀行轉帳fex056代碼,客服說戶口審核期間,凍結,然後今天銀行竟然把裡面的錢給我們轉走了,說是轉到他們銀行監管,今天再查,裡面什麼都沒有了,連交易記錄都沒有了,空空的一個帳號,問銀行還是一樣的回答,讓等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有誰解凍成功的
恒生銀行收到調查表代表什麼?
有很多朋友反饋過這個問題的,但是基本上遇到這樣的情況的,只有10%的通過,其他的都是無限的等待時間,然後銀行就會通知銷戶的,如遇到這樣的情況肯定的賬戶出現了問題,在操作方面不過規範,這個時間建議可以多申請一個其他賬戶備用,不然會擔心收外幣這塊的。
香港恒生銀行被凍結了錢能轉出來嗎?
登錄網銀進去看下提示頁面,看是什麼樣的,帳戶就算不能用了,被關了,錢也是可以搞出來的,會給你一張支票,不過你只能入帳到這個公司名下的帳戶(用泛付開一個同名帳戶接收即可)。你覺得帳戶自己使用沒問題,去銀行發下飆,可能就會給你弄好,我一個朋友就是這樣子,跟銀行溝通了一個月,各種配合都不管用,跑到銀行去拍桌子結果可以了,回來牛逼壞了。到處吹牛逼
近年來由於香港各家銀行多次捲入X錢風波,香港早已被美國金融監管局列為高風險區域,為了規避風險,香港各家銀行開始對大陸企業提高開戶審核門檻,關停了一大批合規的帳戶.泛付離岸銀行沒有存款要求,咱們大部分人開的離岸帳戶的年交易流水都是在幾百萬美金,這部分客戶對於銀行來說都是小微型客戶,這就是為什麼銀行在你開戶的時候會要你買理財產品而且愛買不買,甚至在關停你的離岸帳戶時連個招呼都不打!。這部分客戶對於銀行來說,是相當麻煩耗費人力物力的!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這部分的客戶單筆的交易額小、交易頻率高,對銀行來說十分消耗人力物力去審核每一筆的資金是否是合法的貿易還是其中摻雜了非法行為?
香港恒生帳戶被凍結可以直接向香港金融管理局電話或者郵件投訴
更新一下,10月底乘著錢還能轉出,到櫃檯把帳戶裡面的美金和港幣都轉到朋友帳戶了。卡在恒生總行的貨款一個多月後才退回給客戶。直接導致延誤客戶交期一個多月。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直接向香港金融管理局電話或者郵件投訴,去金管局官網下載表格填寫。金管局會讓恒生於一個月內告知你帳戶處理結果。
每種收款方式的特點和缺點,沒有完美的銀行,只有最好的配合,我認為首推泛付銀行,配合義烏基本滿足100%需求。
①P卡的定位是PAYPAL提現和平臺提現,國外公司本地服務還要提高,手續費高,PP提更推薦WP
②虛擬戶定位是非洲市場私人匯款和敏感國家,流程太麻煩,結匯千四,可以理解成複雜的義烏戶。
③泛付銀行定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外貿收款,銀行牌照,到帳超級快1天,殺手鐧是能結匯到股東帳戶,而且個體戶開LTD對公抬頭,缺點是開戶拒絕概率30%,不容易開戶,比如油品,飛單,黃金,電子菸,飾品珠寶都無法開戶。
④NRA定位是信用證和DP收款,主要缺點就是要2個人跑義烏,開戶比較慢(1個月),每個季度對帳一次,服務基本靠吼,存款5-10萬起,無法匯款到美國。
⑤香港離岸定位特殊行業和暴利行業收款,比如珠寶和飾品等,小客戶不容易開戶,缺點是一直以來風控太差,導致現在要大批銷戶,開戶門檻和運營成本太高。
⑥義烏個體戶定位自己轉自己結H,缺點是個人抬頭,單筆最好不要超過20萬美金,無法轉出,需要來義烏開!到帳慢一點,服務比較差,優點是結H便宜,國內的銀行。
⑦進出口公司定位100萬美金以上的收款。如果和老外都是大額交易,貨款預付,工廠都能開票,那麼國內公司+國內帳戶收匯是最好的。難點是要做平帳目和開票太麻煩。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