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的地線,電源線,信號線

2020-12-08 電子產品世界

一、布線的總原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5143.htm

(1)按照電路的流程安排各個功能電路單元的位置 , 使布局便於信號流通 , 並使信號儘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 。

(2)以每個功能電路的核心元件為中心,圍繞它來進行布局。元器件應均勻、整齊、緊湊地排列在 PCB 上,儘量減少和縮短各元器件之間的引線和連接 。

(3)在高頻下工作的電路,要考慮元器件之間的分布參數。一般電路應儘可能使元器件平行排列。這樣,不但美觀 。而且裝焊容易,易於批量生產 。

(4)位於電路板邊緣的元器件,離電路板邊緣一般不小於 2mm 。 電路板的最佳形狀為矩形。長寬比為 3:2 成 4:3.電路板面尺寸大於200×150mm 時。應考慮電路板所受的機械強度 。

(5)電源線與地線(或者中性線)要按照「井」字形布線。

二、導線寬度與間距的選擇與確定:

根據印製電路板電流的大小,儘量加粗電源線寬度,減少環路電阻。

印製導線的最小寬度主要由導線與絕緣基扳間的粘附強度和流過它們的電流值決定。 當銅箔厚度為 0.05mm,寬度為 1~ 1.5mm 時。通過 2A 的電流,溫度不會高於 3 ℃ ,導線寬度為 1.5mm 可滿足要求。對於集成電路,尤其是數字電路,通常選 0.02~0.3mm 導線寬度。當然,只要允許,還是儘可能用寬線.尤其是電源線和地線。導線的最小間距主要由最壞情況下的線間絕緣電阻和擊穿電壓決定。對於集成電路,尤其是數字電路,只要工藝允許,導線可使間距小至 5~8mm。

線寬太小,則印刷導線電阻大,線上的電壓降也就大,影響電路的性能,線寬太寬,則布線密度不高,板面積增加,除了增加成本外,也不利於小型化.

地線,電源線,信號線之間的關係:

地線>電源線>信號線,通常信號線寬為:0.2~0.3mm,最細寬度可達0.05~0.07mm,電源線為1.2~2.5 mm 。

但是對大電流的話,如果電流負荷以20A/平方毫米計算,當覆銅箔厚度為0.5MM時,(一般為這麼多,)則1MM(約40MIL)線寬的電流負荷為1A,因此,線寬取1--2.54MM(40--100MIL)能滿足一般的應用要求,大功率設備板上的地線和電源,根據功率大小,可適當增加線寬,而在小功率的數字電路上,為了提高布線密度,最小線寬取0.254--1.27MM(10--15MIL)就能滿足.

同一電路板中,電源線.地線比信號線粗.

按上面所說的計算,可以算出20A的電流要20MM

這是由於當電流密度確定後,線路的截面積必須與通過的電流成正比。當流通的電流過大時,線路將發熱而縮短壽命,嚴重時會影響周邊元器件的的穩定性,或者被燒斷。

地線,電源線,信號線之間的關係:

地線一般在1.5~3mm。對數字電路的PCB可用寬的地導線組成一個迴路, 即構成一個地網來使用(模擬電路的地不能這樣使用) 用大面積銅層作地線用,在印製板上把沒被用上的地方都與地相連接作為地線用。

(1)、高低壓電源線之間的布線

在印製線路板上同時有高壓電路和低壓電路,高壓電路部分的元器件與低壓部分要分隔開放置,隔離距離與要承受的耐壓有關,通常情況下在2000V時板上要距離20mm,在此之上以比例算還要加大,例如若要承受3000V的耐壓測試,則高低壓線路之間的距離應在35mm以上,許多情況下為避免爬電,還在印製線路板上的高低壓之間開槽。我們做的電路板也有高低壓電路,把高低壓之間的電路間距用了10mm。

(2)、導線之間的間距

相鄰導線間距必須能滿足電氣安全要求,而且為了便於操作和生產,間距也應儘量寬些。最小間距至少要能適合承受的電壓。這個電壓一般包括工作電壓、附加波動電壓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峰值電壓。如果有關技術條件允許導線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金屬殘粒,則其間距就會減小。因此設計者在考慮電壓時應把這種因素考慮進去。在布線密度較低時,信號線的間距可適當地加大,對高、低電平懸殊的信號線應儘可能地短且加大間距。

(3)、地線的走線

印製導線的屏蔽與接地:印製導線的公共地線,應儘量布置在印製線路板的邊緣部分。在印製線路板上應儘可能多地保留銅箔做地線,這樣得到的屏蔽效果,比一長條地線要好,傳輸線特性和屏蔽作用將得到改善,另外起到了減小分布電容的作用。印製導線的公共地線最好形成環路或網狀,這是因為當在同一塊板上有許多集成電路,特別是有耗電多的元件時,由於圖形上的限制產生了接地電位差,從而引起噪聲容限的降低,當做成迴路時,接地電位差減小。另外,接地和電源的圖形儘可能要與數據的流動方向平行,這是抑制噪聲能力增強的秘訣;多層印製線路板可採取其中若干層作屏蔽層,電源層、地線層均可視為屏蔽層,一般地線層和電源層設計在多層印製線路板的內層,信號線設計在內層和外層。

(4)、信號線

首先信號線要儘量的短,這個基本準則將降低無關信號耦合到信號路徑的可能性。 一般標準元器件兩腿之間的距離為0.1英寸(2.54mm),所以信號線系統的基礎一般就定為0.1英寸(2.54 mm)或小於0.1英寸的整倍數,如:0.05英寸、0.025英寸、0.02英寸等。

(5)、接地方式

A). 串聯單點接地是指各個單元電路的接地線串聯後連向接地點,串聯單點接地的方式如圖2(a)所示,接地點由工作地線串聯起來,然後接地,圖2(b)則為其相對應的等效電路圖。

由以上三式可知A,B,C點的電位並不為零,且受其他電路電流的影響。從防止噪聲和抑制幹擾的角度出發,這種接地方式是最不適用的。雖然這種接地方式很不合理.但由於比較簡單,採用這種接地方式的地方仍然很多,當各電路的電平相差不大時可以便用。在各電路的電平相差很大時,就不能使用,因為高電平電路將會產生根大的地電流,形成很大的地電位差並幹擾到低電平電路中去。

串聯單點接地因各單元共用一條地線,易引起公共地阻幹擾。如圖三(a)所示.因中印製電路板上單元電路A是低電平模擬放大器,單元電路B是數字電路集成晶片,兩者接地點串聯後引出印製電路板外接地。而Z1,Z2是相應各段地線的阻抗。工作地線在這裡既做電源的回流線又做信號的回流線,數字電路單元B的電源回流含有高頻成分, 在地線阻抗z1上的壓降將與輸入模擬信號疊加,加到低電平模擬放大器上,從而產生了共在阻抗幹擾。

為了消除圖三(a)中所示電路的共地阻抗幹擾,可以對此進行改進成如圖三

(b)所示的結構,即將模擬電源迴路與數字電源迴路完全分離。

使用單點接地方式時,要把低電平電路放在距接地點最近的地方,即圖二中的A點,因為該點員接近於地電位。

圖三

B).並聯接地

並聯單點接地是指各個單元電路的接地線各自分別引向接地點。獨立地線並聯單點接地的方式如圖四所示,圖中各單元電路分別用地線接於一個接地點,而圖四(b)則為其相對應的等效電路圖。

圖四

由於並聯單點接地方式需要很多根地線,在印製電路板設計時採用起來是比較麻煩而且笨重的。由於分別接地,勢必會增加地線長度,進而增加了地線阻抗。另外,這種接地方式還會造成各地線相互之間的電感藕合,地線相互之間的分布電容也在地線之間形成電容藕合。隨著頻率增加,地線阻抗、地線間的電感鍋臺及電容鍋臺都會增大,因此這種接地方式不適用於高頻。當頻率升高,特別是當地線長度是1/4波長的奇數倍時,地線阻抗變得很高,地線就變成了天線,向外輻射幹擾信號。所以地線長度不應超過信號波長的1倍,以防止輻射,並降低地線阻抗。

在採用並聯單點接地方式時,還必須注意要把最低電平的單元電路布置在靠近接地點的A處,以使B點及C點的電位受影響最小。

一般我們都是把這兩種接地方式結合起來用,其基本原則為:首先,把容易產生相互幹擾的電路各自分成小組,如把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小功率和大功率電路、低噪聲電路和高噪聲電路等區分開來;在每一個小組內採用單點串聯方式把小組內各電路的接地點串聯起來,選擇在電平最低的電路處作為小組接地點。

在頻率較低,地線阻抗不大,組內各電路的電平又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這種方式用得比較多,因為比較簡單,走線和電路圖相似,所以電路布線時比較容易。分組後再把各小組的接地點按單點並聯的方式分別連接到一個獨立的總接地點,混合接法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單點串聯和並聯混合接地方式

一般電子系統與設備中的地線至少有三種:信號地線、噪聲地線和金屬件地線。信號地線一般用於功率較小的電路,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模擬電路地線和數字電路地線。噪聲地線用在高功率電路例如晶間管、繼電器、電動機等容易產生較高噪聲的電路。金屬件地線指設備機殼、機架和底板等,交流電源中的保護地線應與金屬件地線相連。電路板布線的基本知識既適用於模擬電路,也適用於數字電路。一個基本的經驗準則是使用不間斷的地平面,這一常識降低了數字電路中的 dI/dt(電流隨時間的變化)效應,這一效應會改變地的電勢並會使噪聲進入模擬電路,數字和模擬電路的布線技巧基本相同,但有一點除外。對於模擬電路,還有另外一點需要注意, 就是要將數位訊號線和地平面中的迴路儘量遠離模擬電路。這一點可以通過如下做法來實現:將模擬地平面單獨連接到系統地連接端,或者將模擬電路放置在電路板的最遠端,也就是線路的末端。 這樣做是為了保持信號路徑所受到的外部幹擾最小。對於數字電路就不需要這樣做, 數字電路可容忍地平面上的大量噪聲,而不會出現問題。

對於一個板子上包含高低頻信號,要將高頻和低頻分開,高頻元件要靠近電路板的接插件 。

三、電路板地線設計原則

(1)印製電路板布線中的「分地」原則

所謂「分地」是指在設計印製電路板時首先應根據不同的電源電壓、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高速電路和低速電路以及大電流電路和小電流電路來分別布設地線分地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共地線阻抗耪合幹擾。

根據電路功能模塊進行「分地」設計時的一般原則是:

①低頻電路的地應儘量採用單點並聯接地,或採用部分串聯後再並聯接地;

②高頻電路宜採用多點串聯接地,地線應短而粗;

③高頻元件周圍儘量用柵格狀大面積地箔。

若印製電路板上既有邏輯電路又有線性電路,應使它們儘量分開。低頻電路的地應儘量採用單點並聯接地,實際布線有困難時可部分串聯後再並聯接地。高頻電路宜採用多點串聯接地,地線應短面粗,高頻元件周圍儘量用柵格狀大面積地箔。

(2)接地線應儘量加粗

如果接地線採用很細的印製導線,則接地電位隨電流的變化而變化,從而降低了抗噪性能。因此應將接地線儘可能加粗,並且至少使它能通過三倍於印製電路板上的允許電流。當然,如有可能,接地線應在2mm一3mm以上。

(3)數字電路接地線構成閉環電路

對於在印製電路板上只數字電路所構成,則其接地電路應布成圓環路形式,這樣一般能提高抗噪聲能力。

(4)接地與信號環路

控制地層或信號返迴環路是印製電路板上的EMI抑制的一個最重要的設計考慮。必須認真分析每一個與射頻噪聲電子電路產生的射頻電流相關的地單點連接,如在印製電路板地與底板大地之間的機械固定等。一般總是把高速的邏輯器件及振蕩器安排在儘可能接近地的單點連接點以最小化以渦流形式出現的到底殼地的射頻環路。

相關焦點

  • pcb走線交叉怎麼辦
    打開APP pcb走線交叉怎麼辦 陳翠 發表於 2019-05-10 16:20:38   pcb走線交叉怎麼辦   1、最快最簡單的方法是採用雙面布線的雙面板。
  • 如何畫雙層pcb板_雙層pcb板布線規則(操作技巧與案例分析)
    雙層pcb,意思是在一塊pcb板子的頂層和底層都畫導線。雙面板解決了單面板中因為布線交錯的難點(可以通過孔導通到另一面),即正反兩面都有布線,元器件可以焊接在正面,也可以焊接在反面,雙層線路板這種電路板的兩面都有元器件和布線,不容質疑,設計雙層PCB板的難度要高更多,下面我們來分析下雙層pcb板布線規則並分享給大家如何畫雙層pcb板。
  • 採取什麼技術措施來減小由地線產生的電磁輻射?
    減小地線產生的電磁輻射,關鍵是減小地線上的噪聲電壓。大家應該知道,前面章節所論述的針對電源線迴路、信號線迴路所採取的減小迴路電流的措施,對於降低地線的噪聲電壓也是十分有益的。因為,所謂地線,實際上就是電源線、信號線的回流線。當電源線、信號線上的電流變化減小了,地線上的電流變化肯定也會減小。可見,在電磁兼容設計中,往往一個措施會對很多問題都有效果。
  • PCB布線淺談
    2.電源線布線:在滿足過最大電流,最細走線的同時,使電源線儘量的粗且路徑最短。這是因為導線自身也有阻抗,越細越長的導線其阻抗也就越大,其上的壓降也就越大。這樣會造成各個模塊的供電電壓不一致,影響系統整體的正常運行。3.信號線布線:需要滿足輸入與輸出不在同一側,另外信號線不要有太多的彎折。
  • 「地線」或者「浮地」就能解決?
    談起地線,很多人認為只不過是一條共同的迴路,只要將它接在一起然後接在機殼就完事。 其實地線一般稱為接地零電位,也就是GND,但是接機殼不一定是GND。接機殼主要目的是接屏蔽,不被外界幹擾,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電源線內的地線接頭。
  • DIY從入門到放棄:為什麼電源線五顏六色
    注意過電源線的玩家會發現,只要沒有定製線材,電源輸出線的顏色是不一樣的,五顏六色的看起來還是挺有意思。不同硬體的線材顏色也不一樣其實電腦電源線的顏色代表了電壓。主板電源供電的線序具體來說,黃色代表+12V電源線,紅色代表+5V電源線,橙色代表+3.3V電源線,灰色代表P.G信號線,藍色代表-12V電源線,紫色代表+5V StandBy電源線
  • 高頻PCB抗幹擾的研究
    同時如果一些信號線都集中在開口附近,共用這一段迴路,公共阻抗將引發串擾。2、連接線需要足夠多的地線:每一信號需要有自己的專有的信號迴路,而且信號和迴路的環路面積儘可能小,也就是說信號與迴路要並行。6、放置電源線:為減小信號迴路,通過放置電源線在信號線邊上來實現減小噪聲。二、傳輸線
  • PCB Layout初學者必備的6個知識點,你掌握了嗎?
    布局應儘量滿足以下要求:總的連線儘可能短,關鍵信號線最短;高電壓、大電流信號與低電壓、小電流信號的弱信號完全分開;模擬信號與數位訊號分開;高頻信號與低頻信號分開;高頻元器件的間距要充分。在滿足仿真和時序分析要求的前提下,局部調整。
  • PCB Layout設計規範匯總
    25 PCB布線與布局 PCB布線基本方針:增大走線間距以減少電容耦合的串擾;平行布設電源線和地線以使PCB電容達到最佳;將敏感高頻線路布設在遠離高噪聲電源線的位置;加寬電源線和地線以減少電源線和地線的阻抗; 26
  • 從EMC角度考慮常用電路設計及PCB設計
    地線上的幹擾不僅可能引起電路的誤動作,還會造成傳導和輻射發射。因此,減小這些幹擾的重點就在於儘可能地減小地線的阻抗(對於數字電路,減小地線電感尤為重要)。 地線的布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不同的電源電壓,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分別設置地線。 (2)公共地線儘可能加粗。
  • 抗幹擾設計,重點+難點,每一個PCB工程師都應該掌握
    在高速PCB及系統設計中,高頻信號線、集成電路的引腳、各類接插件等都可能成為具有天線特性的輻射幹擾源,能發射電磁波並影響其他系統或本系統內其他子系統的正常工作。 1、電源線設計 根據印製線路板電流的大小,儘量加租電源線寬度,減少環路電阻。同時、使電源線、地線的走向和數據傳遞的方向一致,這樣有助於增強抗噪聲能力。
  • 手機射頻PCB板布局布線經驗總結
    1.3 在手機PCB板設計時,應對以下幾個方面給予極大的重視1.3.1 電源、地線的處理既使在整個PCB板中的布線完成得都很好,但由於電源、地線的考慮不周到而引起的幹擾,會使產品的性能下降,有時甚至影響到產品的成功率。所以對電、地線的布線要認真對待,把電、地線所產生的噪音幹擾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證產品的質量。
  • 如何在模擬電路PCB板上做好信號線的布局走線?
    這是因為兩條靠近的地線和信號線之間會形成一個大電容,這個電容與輸出電阻一起構成一個低通濾波器。這個低通濾波器使放大器帶寬降低。同時,如果輸入信號線和輸出信號線彼此接近,反饋信號就會引起振蕩。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產生,上述導線之間應該留有足夠的空間間隔 。 電子電路設計者通常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經歷,那就是如果設計一個高頻放大器,實際上它卻會產生振蕩。
  • PCB地線的幹擾與抑制分析
    由於地線總是存在阻抗,因此用萬用表測量地線時,地線的電阻一般是mmΩ級。  以PCB上一段長10 cm、寬1.5 mm,厚度為50μm的導線為例,通過計算可得到其阻抗的大小。R=ρL/s(Ω),式中L為導線長度(m),s為導線截面積(mm2),ρ為電阻率ρ=0.02,因此該導線電阻值約為0.026 Ω。
  • 怎樣根據文件圖或者實物來進行PCB原理圖反推?
    很多的pcb電路板越做越高級上面的二極體三極體有些不注意根本看不到。2.掃描的圖像拆掉所有器件,並且將PAD孔裡的錫去掉。用酒精將PCB清洗乾淨,然後放入掃描儀內,掃描儀掃描的時候需要稍調高一些掃描的像素,以便得到較清晰的圖像。再用水砂紙將頂層和底層輕微打磨,打磨到銅膜發亮,放入掃描儀,啟動PHOTOSHOP,用彩色方式將兩層分別掃入。
  • PCB電路板線寬和孔徑要求及過孔對散熱造成什麼影響
    電源、地線的處理 既使在整個PCB板中的布線完成得都很好,但由於電源、 地線的考慮不周到而引起的幹擾,會使產品的性能 下降,有時甚至影響到產品的成功率所以對電、 地線的布線要認真對待,把電、地線所產生的噪音幹擾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證 產品的質量。 對每個從事電子產品設計的工程人員來說都明白地線與電源線之間噪音所產生的原因, 現只對降低式抑制噪音作 以表述: 眾所周知的是在電源、地線之間加上去耦電容。
  • 同一塊PCB上,RF電路和數字電路如何和諧共處?
    2 、RF電路和數字電路做在同塊PCB上的常見問題 不能充分的隔離敏感線路和噪聲信號線是常常出現的問題。
  • RF電路和數字電路如何在同塊PCB上和諧相處
    2、RF電路和數字電路做在同塊PCB上的常見問題 不能充分的隔離敏感線路和噪聲信號線是常常出現的問題。如上所述,數位訊號具有高的擺幅並包含大量高頻諧波。如果PCB 板上的數位訊號布線鄰近敏感的模擬信號,高頻諧波可能會耦合過去。
  • 巧妙的設計,教你在一塊PCB板上同時安置RF電路和數字電路
    2 RF 電路和數字電路做在同塊PCB 上的常見問題不能充分的隔離敏感線路和噪聲信號線是常常出現的問題。如上所述,數位訊號具有高的擺幅並包含大量高頻諧波。如果PCB 板上的數位訊號布線鄰近敏感的模擬信號,高頻諧波可能會耦合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