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緯31°④|救出十餘人的「映秀好人」楊雲青:活好當下)
汶川,北川,綿竹,都江堰......
穿越北緯31°的這些城鎮與村莊,2008年5月12日,承受了最為沉重的關注與哀傷。
十年生死兩茫茫。2018年3月下旬起,澎湃新聞沿著北緯31°那些觸動心弦的地名行走,尋訪一個個家庭的故事。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度盡劫波再回望,為不負逝者,更為不負生者。
4月的汶川映秀鎮,午後的太陽曬在身上感覺很暖和。68歲的楊雲青泡上了一杯清茶,坐在家門口椅子上跟村民聊天。
他身後是他家開的「震中飯店」。飯店四周掛滿了汶川地震時楊雲青搶險救援、記者採訪他的照片以及他和部隊官兵、央視主持人的合影,但這些似乎沒能為飯店帶來更多的生意,因生意冷清,飯桌和椅子都已收起。
「沒有僱人了,我們自己開,沒有生意,僱人工資都開不起。」楊雲青說,當天他兒子去都江堰,飯店也就沒有開張。
曾經的映秀小學如今只剩下一根旗杆,地震發生後楊雲青主要在此救援。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 澎湃新聞記者 王萬春 攝
楊雲青是映秀鎮中灘堡村人,地震時是小河邊組組長。地震中,他們家10餘口人遇難,包括他的妻子;他會開弔車,在廢墟上連續奮戰九天九夜救出10餘個人,包括映秀小學最後一個救出的小女孩尚婷和在廢墟中被埋近125小時後創造生命奇蹟的蔣雨航。
「夫妻七十老來伴。」震後,楊雲青再婚,他會跟現在的老伴兒一起到公墓去給遇難的妻子燒紙、上香。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蔣雨航也會在逢年過節發信息問候他。他一邊說,一邊翻出了發給他的祝福、問候簡訊給澎湃新聞記者看,簡訊中蔣雨航稱呼他為「乾爹」,「蔣雨航現在在上海當兵,考了軍校後已經提幹。」
公墓裡雕刻著妻子袁秀芳的名字,楊雲青說,她被埋在距此10米處 。 楊寶璐 圖
地震一家10餘口遇難
一天沒有生意,但楊雲青並不著急。
經歷了地震,他覺得人只要不幹虧心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安安穩穩地活著比什麼都好,「地震讓我從富人變成了窮人,現在來看,錢啊這些都是身外之物,活好當下最重要。」
從1986年就開始開弔車的楊雲青,一直從事著與工程相關的工作,採砂、修路、開弔機。他說,地震前,他擁有兩個沙場、兩臺吊機、兩套房子、一個農家樂、一個小賣部,「這些都是我的固定資產,為了讓兒女們過得好,我拼命掙錢攢下來的。」
他家中排行老三,有一兒兩女。如果算上哥哥、姐姐和弟弟一大家子近40人。汶川地震前夜(5月11日),楊雲青做東請客,一大家子36口人在他家吃飯,「4月14日我買了輛轎車,他們恭喜後我說做頓飯大家聚餐。」
地震當天,中午過後楊雲青去鎮上的保險公司辦事情。路上,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袁秀芳,但兩人並沒有說話閒聊,他們不知道這是夫妻見的最後一面。
剛走進保險公司準備辦理時一陣搖晃,他奪門而出,站不穩摔倒在地,趴在地上的他看到了一副末日場景,「後來我看電影《2012》,當時的場景跟電影中的一模一樣。」
好在保險公司六層的辦公樓剛建一年,樓體垮塌到二樓後再沒有崩塌,楊雲青躲過一劫。他站起來往街上寬敞的地方跑,但左側一排3層的房子,右側一排6層的,「不敢亂跑,就一直看著樓頂,灰塵大,睜不開眼睛。」
當天,他兒子跟大女兒去都江堰為新買的轎車裝低音炮音響。返回時,在彩虹橋遇到了一起交通事故,堵車耽誤了1個多小時。地震發生時,重新上路的轎車亂跑,兒子以為爆胎了,但前面的車子被滾石砸遍了,車子撞在路邊停靠後,滾落的石塊砸遍了引擎蓋。傍晚時分,被困在路上的兒子和大女兒,通過收音機才得知汶川地震了,「如果不是那個交通事故堵一會兒,他們車子要滾到岷江裡,百花大橋都塌成那樣了。」
清明節前夕,陸陸續續前來漁子溪半山腰公墓祭拜的人們點起燈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