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衛健委發布疫情通報
6月份累計死亡27人
2020年6月(2020年6月1日0時至6月30日24時),全省無甲類傳染病發病、死亡報告。
27種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登革熱、炭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白喉、新生兒破傷風、血吸蟲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無發病、死亡報告,其餘16種傳染病共報告發病13594例,死亡27人。報告發病數居前3位的病種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佔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的91.66%。
11種丙類傳染病中,麻風病、黑熱病、絲蟲病無發病、死亡報告,其餘8種傳染病共報告發病18798例。報告發病數居前3位的病種依次為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佔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的98.73%。
6月份,全省共報告法定傳染病32392例,死亡27人。
6月份山東傳染病死亡統計表
7月應注意預防一下傳染類疾病
腸道類疾病進入高發期
本月在做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應注意做好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其他感染性腹瀉等傳染病的預防工作。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目前境外疫情仍在持續蔓延,而我國新冠狀病毒肺炎雖已逐步平息,但也有零星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發生,因此,在我省積極有序復工復產復市復學的同時,當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仍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為主要任務,大家切不可麻痺大意、放鬆警惕。
1
日常生活,要做好個人防護:要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封閉場所,醫院、機場、車站等重點場所以及與他人小於1米距離接觸時帶口罩)、少聚集(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減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儘量不前往人員聚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式場所)、多通風(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以及養成好習慣(養成「一米線」、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
2
重點場所,要落實各項防控和衛生措施:各類生活場所和娛樂休閒場所要按照相關技術指南,落實防控措施;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室內場所;落實日常清理、預防性消毒等衛生措施;
3
校園,要實行教職員工和學生健康情況「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做好健康提示、健康管理和教室通風、消毒工作,落實入學入託晨(午)檢、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和登記等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
目前我省手足口病雖進入流行季,但由於新冠疫情的管控,使得今年手足口病發病率低。手足口病多發於5歲以下兒童,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部分病例會轉為重症,極少數會導致死亡。5月中下旬,隨著小學、託幼機構的陸續開學,遊樂場所的逐步開放,會增加手足口病感染的風險。託幼機構等集體單位應提高警惕,防範發生聚集性病例。
1
多通風:每天最好開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2
勤洗手:用流動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續至少20秒。洗完手後用乾淨紙巾或專用毛巾擦乾;
3
曬衣被:孩子的衣物、被褥要經常換洗、曝曬;
4
常消毒:孩子的餐飲具、玩具和居室地板、桌面等要定期用含氯消毒藥物擦拭消毒;遊樂場所、託幼機構做好兒童健康監測和環境消毒;
5
飲食方面:多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未煮熟煮透的食物;
6
早就醫:孩子出現發熱、出疹等症狀要及時就醫;
7
EV71疫苗接種:EV71病毒是手足口病病例轉為重症的主要血清型,接種EV71疫苗可有效防止重症病例的出現。
感染性腹瀉
氣溫的升高為細菌的增殖創造了適宜條件,蚊蠅滋生增加細菌傳播風險,因此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病比例將逐步升高。學校、託幼機構、養老機構等集體單位應提高警惕,避免發生聚集性疫情。
1
洗淨雙手:吃/做飯前以及如廁後務必洗淨雙手;
2
吃熟食:食物必須煮熟煮透,特別是牡蠣等貝類海產品;
3
不喝生水:飲用水要煮沸後方可飲用;
4
做好患者管理:一旦發生嘔吐、腹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居家休息,避免傳染給他人。建議患者應居家休息至症狀完全消失後72小時,再上學/班;
5
學校做好感染性腹瀉防範:做好晨檢和因病缺勤等日常性防範工作,及時發現病例;提供食品的學校和託幼機構要嚴格審查從業人員的上崗資格,同時確保食品的安全食用;一旦發現病人要讓病人居家或住院隔離;病人嘔吐物和糞便要進行消毒處理,清潔人員做好個人防護;病人去過的場所進行消毒。
水痘
1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經呼吸道和口咽黏膜進入人體,導致發熱和皮疹兩大主要臨床表現。病後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發生水痘,但病毒會潛伏下來,成年後可發生帶狀皰疹。
2
水痘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既往兒童多發,2-6歲高峰。但因為水痘減毒活疫苗的規律接種,現在兒童群體內發病已經少見。而成人水痘在感染疾病科並不少見,以大學生群體居多。
3
病毒的傳染性極強,飛沫傳播、直接接觸破潰的皰液也可感染。可以使密切接觸的易感人群90%發病。任何季節都可以發病,以春秋兩季多見。
4
水痘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發熱,可伴頭痛、咽痛、四肢酸痛、噁心、嘔吐、腹瀉等前驅症狀,以及分批出現的皮膚黏膜的斑、丘、庖疹及結痂。對於免疫功能不足或無免疫力的新生兒,水痘是一種嚴重的、涉及多臟器的致死性感染。兒童要警惕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發病率佔水痘患兒的1%,為血管周圍的脫髓鞘改變。對於成人,水痘大部分都能順利痊癒,但需篩查肺部併發症,如表現為雙肺瀰漫性結節性肺炎,水痘肺炎的病死率可高達10-40%。
猩紅熱
1
猩紅熱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少數患者患病後由於變態反應而出現心、腎、關節的損害。是兒童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
2
病人和帶菌者是本病的傳染源。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偶可通過被汙染的牛奶或其它食物傳播。人群普遍易感,3~10歲兒童為好發年齡。感染後可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但由於引起猩紅熱的鏈球菌有多種型別,多無交叉免疫,故可再度感染。
3
預防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新鮮,加強戶外鍛鍊;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平衡飲食,保證充足休息;集體單位一旦發現病例後應要求病人隔離,並避免易感人群的接觸。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儘量少帶兒童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有過敏史和哮喘病的市民應注意避免過敏原吸入或攝入引起過敏性疾病和哮喘復發。患病兒童應居家隔離,做好護理;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勤曬衣被。要時刻提醒自己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
新聞來源:山東省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