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十四五規劃,未名企鵝鄒曉亮以創業經歷與醫藥同路人共勉

2021-01-12 中國經營網

由商務部市場秩序司指導、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主辦的最新一期《中國藥品流通》雜誌,刊發了一篇名為《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文章。在「十四五」即將正式出臺之際,回顧了醫藥行業的變革與發展。文中也肯定了未名企鵝在行業變革中起到的積極作用,以下是刊載全文。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迎接「十四五」,回望醫藥行業的變革與發展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啟之年。砥礪五年,風雨兼程。醫藥從業者們大都應該對過去的五年、十年感觸尤深。是變化還是變革,是跟風還是創新,是追趕還是引領......在政策調整、市場變化、科技更迭的現實中,企業唯有不斷地適應和調整,遊走在生存和發展之間。外部環境的倒逼,也促使行業進行變革、創新、擁抱新技術,開啟了數字驅動的新時代。

2020年11月18日,生命健康領域的數字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未名企鵝迎來了其五周年生日。作為醫藥行業數位化的建設者,未名企鵝的創業經歷也見證了這條通往「數·智·未來」的道路。

航海時代

回望我國的醫藥發展,自2009年4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以來,五項重點改革取得了明顯進展,實現了階段性目標。2012年初,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參保人數達到13億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縣級醫院和3.3萬多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得到改造完善。中醫藥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全科醫生制度建設開始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初見成效。

在科技方面,「十二五」明確提出要提高醫藥工業信息化水平,加強信息技術在新產品開發中的應用,提高生產過程信息化水平,提高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醫藥行業的信息化建設開始進入軌道。

2016年8月,國家政治局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會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順應民眾關切,對「健康中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十三五」從頂層設計入手,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理順藥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醫藥行業進入到改革深水區的大航海時代。

2016年12月29日,商務部制定了《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醫藥流通五年規劃提出五大任務:提升行業集中度;發展現代綠色醫藥物流;推進「網際網路+藥品流通」;提升行業開放水平;完善行業標準體系等細分目標。

2017年1月藥品採購開始推行「兩票制」,醫藥流通行業開始整合加速。2018年全新的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掛牌,統一醫保基金管理、藥品招標採購、定價等多項職能,實現了三保合一。同時國家醫保目錄調整也牽動著所有藥企的神經,掌握著80%公立醫院的銷售市場的醫保目錄,使得近3萬億醫藥市場迎來重構。

2018年11月15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在4+7個城市試點。帶量採購對於行業來講影響廣泛而深遠,大部分藥企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調整自身的研發、生產、銷售策略。更多的政策陸續頒布,支付制度改革、一致性評價、鼓勵創新藥、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薪酬績效改革、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在醫藥行業大變革的背景下,醫藥行業已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工業和流通行業紛紛尋找降本增效的自我紓困之路,「數字轉型」成了醫藥人口中熱議的詞彙。

敢於吃螃蟹的企鵝

政策推動下,更多的「局外人」被巨浪卷進了醫藥行業。鄒曉亮正是這波「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鄒曉亮可以說是網際網路領域的資深人士,作為網際網路和企業數位化領域專家。曾任阿里巴巴商業智能(BI)總監,是阿里巴巴大數據業務核心開創者之一。其後又在服務騰訊期間進一步成為數據的應用者,作為騰訊商務運營及網絡媒體產品業務副總經理、第一負責人,鄒曉亮一直在公司內倡導數據驅動的業務管理模式,幫助騰訊廣告業務在七年時間裡從年收入不足三個億,增長到超過一百億。正是這樣一位有著十餘年網際網路傲人經驗的「老兵」,懷揣著為生命健康領域創造更多價值的夢想,卻也心甘放棄了大企業高管的優渥待遇,成了醫藥行業的「新兵」。

2015年,鄒曉亮創立未名企鵝,這是一家有著深厚網際網路基因的創新型企業。而鄒曉亮所瞄準的,正是傳統的醫藥行業。鄒曉亮和團隊一起致力於利用網際網路專業經驗,積極推動醫藥行業產業網際網路和企業數位化的發展。不了解行業,就從實地走訪開始;不理解業務流程,團隊就「扎」在了客戶的辦公室;客戶有需求,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就重新開發做一個......這隻企鵝硬是用網際網路的效率和創新,吃下了醫藥這個硬骨頭,從「局外人」變成了「內行人」,從「學生」變成了「專家」。

未名企鵝不斷打磨和精細化雕刻自身的產品,自建了全面詳實的「企鵝Live行業資料庫」,引入了多方大數據,較原來市場中現有行業庫進行了升維,填補了行業終端數據「母體數」的空白。

在醫藥渠道流向數據採集、清洗、匹配和大屏展示方面,未名企鵝的方案展現出全面自動化的優勢,智能和自動化程度遠遠領先於行業。海量數據加上AI算法模型帶來的高效數據處理匹配能力,在大量節省人工的同時保證了及時、精準、高效。

在打通信息孤島方面,未名企鵝有自己研發的MDM主數據治理方案,幫助企業把分散在各系統裡的「沉默文檔」,變成有價值的數據資產,挖掘出企業數據的最大價值。

最重要的,未名企鵝並不滿足在現有的客戶需求上,而是努力把數據轉化為智慧的「洞察」,創造性的研發了拳頭產品「終端通」。這款基於地理位置的地圖型渠道數據分析處理SaaS系統,整合了「企鵝Live行業資料庫」和強大數據分析呈現,可以極大幫助到企業布局終端,調整戰略。這部分需要有對行業和業務更深刻的認識,和綜合運用數據、信息的能力,想在企業之先,想企業之未想,真正使用數據驅動業務,助力企業成功。

數位化浪潮

在數位化浪潮中,行業也在積極面對,加速衝浪。拜耳、GSK、羅氏等MNC製藥工業企業紛紛加速數位化轉型進程。其中,拜耳的零售、處方、基層全面開展與未名企鵝的合作,以數據驅動做精細化的管理和決策;GSK消費保健品於今年9月份宣布與阿里媽媽籤署合作,大力推進數位化轉型;羅氏集團作為全球生物技術領域及數位化健康醫療的深耕者,在管理、融合、分析健康大數據方面具有明顯的專業實力,並擁有在產業鏈各階段成功運用大數據的實踐經驗。

與國外的藥企相比,國內藥企的數位化轉型之路也開始齊頭並進。越來越多的傳統藥企已經意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不少藥企都開始嘗試自建或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數位化轉型。一些內資的服務商往往更受歡迎,例如亞寶藥業、武漢健民、花紅藥業等都紛紛選定未名企鵝為其服務,無疑是看中其良好的技術成熟度,更貼近本土政策和業務,並具有網際網路創新和靈活的優勢。

2017年鄒曉亮被評為北京市海英人才,2019年又被評為中國藥品流通行業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新銳人物。未名企鵝也在發展中不斷壯大,拓展了大連研發中心、濟南分公司,成為了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的副會長單位,企業斬獲了B2B領域最具成長性企業、中國SaaS新銳企業TOP10、新醫療產業獨角獸TOP50、中國藥品流通行業優秀運營分析等數不清的獎項。西湖論壇、醫藥行業CIO峰會、西普會......行業的各大會上也總是能夠聽到未名企鵝的聲音,行業的朋友們也總是期待看到未名企鵝的身影,因為他們總能夠帶來新的點子和方案。未名企鵝還協辦了不久前召開的第四屆「香山匯」暨中國藥品流通商務峰會,與會探討了「深刻變革下的數位化轉型之路」並提出了重磅級的創新數字解決方案。

迎風破浪的醫藥行業,正是有許多的「夢想家」和「實幹者」,才迎來了今天欣欣向榮的數位化新格局。

未來可期

11月3日,新華社授權發布了《中共 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第十五條為「加快數位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能化水平。

紮根醫藥行業五年,致力於以數位化、智能化的科技助力醫藥行業的未名企鵝,迎面的是時代的春風,腳前有一條更寬的大路。作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博士,鄒曉亮在校友活動上分享自己的創業之路時,提到了八個字: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這或許是醫藥人面向數位化未來的下一個五年時,可以共勉的一句話。


相關焦點

  • 未名企鵝創始人鄒曉亮寄語公司成立五周年:人生海海,劈浪前行
    醫藥行業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未名企鵝迎來了其五周歲生日。砥礪五載,未名企鵝始終堅持以「連接健康」為使命,致力於提供生命健康領域更具智慧和洞察的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實現數據驅動的業務增長。 未名企鵝2015年成立於未名湖畔。
  • 前醫藥上市公司資深高管董權加入未名企鵝擔任合伙人,將大力開拓...
    未名企鵝以「連接健康」為使命,在生命健康領域深耕五年,致力於以生命健康領域的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實現數據驅動的業務增長。「很榮幸能擔此重任。未名企鵝團隊陽光、專業,在網際網路、大數據領域有深厚的積澱,創業過程中表現出很強的韌性和調整能力,業務正在快速發展。」董權先生表示,入職以後主要負責公司戰略和業務拓展方面的工作。
  • 未名醫藥:控股股東未名集團200萬股被輪候凍結
    每經AI快訊,未名醫藥(SZ 002581,收盤價:30.85元)7月1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控股股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股份200萬股被輪候凍結,輪候凍結期限為36個月。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未名集團持有公司股份約1.74億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6.38%,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累計被法院凍結及輪候凍結約1.74億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00%,佔公司總股本的26.38%。2019年年報顯示,未名醫藥的主營業務為製藥業務分部、化工業務分部,佔營收比例分別為:99.99%、0.01%。
  • 未名醫藥受深交所譴責 法院準北大未名生物拍賣所持未名醫藥股票
    近日,未名醫藥可謂風波連連,先是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對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給予公開譴責處分的決定》的公告,接著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申請拍賣其所持有的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5720.4萬股。
  • 未名醫藥創階段新高后跌停
    2月7日,未名醫藥(002581)盤中創下階段新高后尾盤封在跌停板,收盤報10.34元/股。西藏東方財富多個營業部扎堆現身買賣前五席。上述三營業部同時佔據未名醫藥賣一、賣四和賣二席位,分別賣出1700萬元、746萬元和1052萬元。未名醫藥當日賣出金額前5名賣出總計5149.55萬元,佔總成交比例6.38%。西藏東方財富拉薩團結路第二證券營業部7日還參與了科創板個股優刻得、申聯生物、潔特生物。
  • 未名醫藥(002581.SZ)與加方協商擬解散合資公司未名西大
    格隆匯11月29日丨未名醫藥(002581.SZ)公布,北京未名西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名西大」)系由公司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未名生物」)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加方」)於2013年6月3日合資成立,註冊資本人民幣1000萬元,其中未名生物佔股75%,加方佔股25%。
  • 十四五規劃開會時間 十四五規劃時間是哪幾年?
    在這個會議上,最核心的議題是制定「十四五規劃」。  這裡的「十四五」是指2021-2025年。  這個時期正好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期,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所以備受市場關注。  在股市上的映射是,每當有「十四五」的相關消息時,都會受到資金追捧。
  • 私有化矛盾加劇,未名醫藥被迫延遲披露年報
    因參股公司拒不提交財務資料,未名醫藥(002581.SZ)原定的年報披露時間不得不延後。4月19日,未名醫藥公告稱,證監會向其發出關注函,要求公司披露北京科興的基礎情況、參股北京科興的過程等。事情源於北京科興拒絕向未名醫藥提供2017年財務數據及資料,也致使審計機構無法入場審計,基於此,未名醫藥將2017年年度報告預約披露日期從4月24日變更至4月28日。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由於以未名醫藥董事長潘愛華為代表的私有化競買B團和以北京科興CEO尹衛東為代表的私有化競買A團之間激烈的競購,導致雙方矛盾越陷越深。
  • ...集團有限公司等持有的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100%股權項目評估報告
    2010年8月18日,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召開股東會,同意增加註冊資本1,000萬元,其中東莞市博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廣西開拓投資有限公司、高校科技產業化促進中心有限公司、廈門廈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4家新的投資者分別認繳100萬元(實際出資1000萬)、500萬元(實際出資5000萬)、100萬元(實際出資1000萬)、300萬元(實際出資3000萬),超出部分計入資本公積。
  • 未名醫藥子公司投建生物科技研究院 加大生物藥研發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5月26日,未名醫藥發布公告,根據戰略布局發展需要,公司全資子公司北大未名(合肥)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生物」)決定投資設立北大未名(山東)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生物科技研究院」),註冊資本1億元。
  • 十四五規劃內容概括 十四五規劃重點方向
    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未名醫藥關聯方資金往來未信披 董事長潘愛華吃警示函
    經查,發現未名醫藥存在如下問題: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未名醫藥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天津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直接或通過第三方與未名醫藥控股股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大未名」)及其關聯方發生非經營性資金往來事項,未按規定履行相應的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未名醫藥上述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二條、第四十八條的相關規定。
  • 山東未名生物醫藥及董事長、總經理等4位高管收證監會警示函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4日訊近日,閃電新聞記者從中國證監會官網獲悉,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通過前期對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的現場檢查發現,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天津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直接或通過第三方與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發生非經營性資金往來事項
  • 未名醫藥:董事長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但不影響正常履職
    針對深交所發出的問詢,未名醫藥(002581)於6日進行回復稱,公司董事長潘愛華的確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但不影響其正常履職。    據悉,未名醫藥於2020年12月28日收到深交所的問詢函。該問詢函顯示,近期有投資者投訴說,未名醫藥控股股東未名集團與浦發銀行天津分行存在股票收益權質押回購違約糾紛,浦發銀行天津分行依據北京市方圓公證處作出的《執行證書》,向山東省淄博市中院申請執行。法院已於2020年11月14日作出司法拍賣判決,並定於2020年12月15日對未名集團持有的5350萬股股份進行司法拍賣,但公司未披露上述重大事項及進展。
  • 未名醫藥:董事長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不影響公司經營
    北京商報訊(記者 姚倩)1月5日,未名醫藥對深交所下發的問詢函進行了回復。未名醫藥表示,公司董事長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不影響董事長正常履職,亦不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及規範運作。深交所方面表示,近期收到投資者投訴,稱未名醫藥控股股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與浦發銀行天津分行存在股票收益權質押回購違約糾紛,浦發銀行天津分行依據北京市方圓公證處作出的《執行證書》 向山東省淄博市中級法院申請執行。法院已於作出司法拍賣判決,但公司未披露上述重大事項及進展。此外,相關投訴還稱公司董事長潘愛華、董事羅德順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不具備上市公司高管的任職資格。
  • 未名醫藥順利入主萬昌科技,「新生」未來引資本市場期盼
    雖經近期大盤劇烈震蕩,然自萬昌科技公告重組未名醫藥至今,其股價累計漲幅近200%,可見資本市場對於萬昌科技的「新生」信心十足。重組未名醫藥事項順利剪彩,萬昌科技迎新生根據萬昌科技歷次公告顯示,萬昌科技最終通過發行3.78億股股份及支付220萬元現金的方式,向未名集團、深圳三道等購買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前身為北大之路)100%股權,本次交易作價29.352億元。
  • 聶瑞平會見北大未名集團董事長潘愛華一行
    21日,市委書記聶瑞平在保定市會見北大未名集團董事長潘愛華一行,雙方就通天河生物產業園區推進事宜進行了深入交談。    聶瑞平首先對潘愛華一行來保表示歡迎。他說,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保定具備先天優勢,應當有所作為。當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良好,廣大幹部群眾幹事創業激情煥發。
  • 未名醫藥控股股東1.76億股被輪候凍結 停產重創業績
    12月4日,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醫藥」)公告稱,控股股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集團」)所持1.76億股股份被法院全部輪候凍結。公告稱,未名生物尚無法獲悉其股份被輪候凍結原因,被輪候凍結事項不影響正常生產經營,但存在實控權變動風險。據悉,未名集團所持1.76億股佔比26.73%。
  • 未名醫藥:一場控股權之爭演變成全武行的鬧劇
    公司中「未名派」和「科興派」之間股權糾葛的更多細節浮現出來,其中兩方各涉及旗下在A股上市公司未名醫藥(002581.SZ)和代表人物潘愛華、在美上市公司科興控股(SVA)和代表人物尹衛東。  4月17日,未名醫藥董事長潘愛華,以北京科興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對北京科興下達指令,要求北京科興原負責管理與財務相關文件資料及物品的工作人員將此前保管文件等交給潘愛華及指定人員。  4月10日,未名醫藥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聘請的審計機構明確告知未名生物,由於無法取得北京科興財務資料及無法進場審計,已經無法在4月30日之前出具審計報告。
  • 募投基金退出難 未名醫藥大股東重組後或與北大脫鉤
    「造血」能力持續下滑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大量資金進入2020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A股低開高走,其中領漲的是半導體概念和醫藥疫苗概念等。在醫藥疫苗概念股中,既有不少基本面紮實、疫苗和檢測業務佔比較高的真正受益股,也不乏有蹭熱點的純概念類公司存在,而未名醫藥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未名醫藥借殼萬昌科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