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是譁仔!
一周前,一個魚友很著急地來找尋求譁仔的幫助,因為他魚缸裡的魚「上吊」了。
所謂「上吊」,是一種常見的觀賞魚病症,具體表現是魚頭向上猛吸水面的水,魚尾朝下,嚴重的時候,魚體呈現出一種有氣無力的樣子。
這位魚友養的是錦鯉,他的魚就是這樣的表現。
造成這樣的情況,大多是魚鰓出現病變引起的缺氧,早期治起來很容易,晚期很難搞。
譁仔讓他把病魚的魚鰓蓋輕輕翻開,仔細觀察了一下魚鰓的異常表現,隨後得出了結論——他的魚得了「鰓寄」,而且是指環蟲之類的吸蟲類寄生蟲,具體是什麼蟲需要鏡檢,但是他沒有顯微鏡,也就沒法精確確認了。
然而,情況十萬火急,再不應對,病魚很可能就要死了。
他急切地問譁仔對策。
這時候,譁仔沒問他家裡有什麼魚藥,而是問:你家有造浪泵嗎?
他說他有。
那就好辦了!
於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錦鯉急救大片兒正式「上演」了!
友情提示:本文適合那些觀賞魚得過鰓寄的朋友們,更適合那些家裡的造浪泵正在落灰的觀賞魚玩家們。預計閱讀218秒。
落灰的造浪泵
譁仔曾經問過不少魚友:你覺得你的魚缸裡最沒用的設備是什麼?
過半數的觀賞魚玩家給出了同一個答案:造浪泵。
造浪泵是為了改變水體局部水流方向或流速而設計的水族用具,大多是單頭泵,也有雙頭和四頭的,目前造浪泵的出水口大多是可以支持旋轉功能的。
很多朋友在購買造浪泵時的初衷是為了吹散魚缸死角裡積壓的下沉性魚糞便的,它其實就是魚缸循環泵的一個輔助泵,幫助水體增加潔淨度;也有些魚友玩的是高耗氧魚種,加個造浪泵,可以模擬野外河道急流水域的水流速度,讓此類觀賞魚活得更滋潤。
可是,隨著養魚經驗的積累,很多朋友把這個東西從魚缸裡拿走了。
一來,他們可能覺得它的作用很雞肋;
二來,他們可能是為了省點電費。
不管是什麼原因吧,很多老玩家的造浪泵都落了灰。
其實,落了灰不怕,怕的是,在某些特殊的時刻你忘記了它的存在,特別是在一些緊急時刻,你並沒有意識到它能救你魚的命。
急救案例分析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分享上文提到的案例。
既然我們確定了他的錦鯉感染了吸蟲類寄生蟲,那我們此時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答:殺蟲!
可是,還有比殺蟲更重要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你先保證它能活到鰓寄死亡並脫落的那一刻,這是需要時間的,並非立竿見影的事兒。
就好像某個正準備做手術的病人,作為醫生的你,首先不是要考慮手術時的下刀位置,你先要保證他在手術過程中的安全,最起碼你要保證他呼吸正常。
糟糕的事,得了鰓寄的病魚最麻煩的事情就是呼吸不暢!
當觀賞魚感染鰓寄,魚鰓的鰓小片上會分泌大量的粘液,讓本來正常的呼吸渠道變得不正常,簡單說,魚鰓上出現大量粘液,相當於有人把你的口鼻捂住,只給你留了一個指縫呼吸,你說你難受不難受?
如果你現在傻乎乎地給病魚下藥,不僅救不了魚, 還可能加速它的死亡。
這時候,你最應該做的事情是拿出你的造浪泵,打開它!
造浪泵與增氧泵的混搭
沒有造浪泵的魚缸很多,沒有增氧泵的魚缸極少。
如果你遭遇了晚期的鰓病,你其實可以把造浪泵和增氧泵來一次混搭。
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步,打開增氧泵,打開造浪泵;第二步,將造浪泵安裝在水面下方一釐米處;第三步,將增氧泵氣頭綁在造浪泵的出水口,使水流推動氣泡快速前行。
我們都知道,得了鰓寄的觀賞魚之所以呆在水面急切地呼吸,那是因為它的體內缺氧,而水面與空氣接觸,那個位置的溶氧值是最高的。
如果我們用造浪泵把高溶氧值的水吹向病魚,病魚就可以暫時獲得較高的呼吸效率。
然後我們再考慮殺蟲的事情,就顯得從容很多了。
當然,這個辦法還有一個升級版玩法。
如果你家裡碰巧有配套的亞克力隔板,將病魚限制在一個小空間內,然後用造浪泵猛吹魚頭,效果更佳。
只不過,家裡有擋板的魚友不多,只適用於少數玩家。
不過,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把病魚撈出來,在一個小的魚缸或者盆裡實施上面提到的整個治療過程,一邊開造浪泵和增氧泵,一邊用藥,效果也不差。
故事後記:就在今天,那個魚友打來電話,說他的病魚康復了,為了表示感謝,還打賞了一個小紅包。他說:沒想到我魚缸裡最沒用的工具,居然救了我的觀賞魚的命。哈哈,太客氣了!救魚一命,勝造七個魚缸。慈悲為懷,善哉善哉!
敬請關注百家號譁仔說魚,帶你明明白白玩轉觀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