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一塊面積大小不等的綠化帶,底下是不同成分介質按特定配比混合組成的介質層,看著像個生態花園,其實,這是由浙江達人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人環保)研發推出的PKA人工溼地,在這裡,生活汙水被淨化回用。
相比於傳統的人工溼地,PKA人工溼地不僅成本低,還可降低環境壓力,防止二次汙染。目前,該項目全市覆蓋率已達到80%,在全省已建4000多個。
會「呼吸」的人工溼地
在沈家門街道中弄村村口,一個88平方米的綠化帶用綠色柵欄圍起,裡面種植著菖蒲、美人蕉等植物,這些植物不是種在泥土裡,而是直接種在石子上。
「這可不是普通的石子層,而是由沙子、石子、瓜子片等組成的介質層。」達人環保現場項目經理小姚說,植物不種在泥土中,增加了氧氣進入溼地的途徑,避免介質層堵塞,也為微生物營建了優良的繁殖環境。PKA溼地的先進性,就體現在這五層由不同成分介質按特定配比混合組成的介質層。小姚說,溼地無泥土的另一重好處就是表面不積水,無臭味。
來自河南的金仙杏就租住在人工溼地附近。「就隔三四米遠,雖說是生活汙水,但基本聞不到臭味,而且也挺美觀。」她說。
溼地的外面有4個沉澱池。這是四級玻璃鋼沉澱池,可以將生活汙水進行簡單預處理,然後由汙水提升泵提升到人工溼地。
這片人工溼地就承擔著中弄村44戶家庭的生活汙水處理,日處理汙水量15.4噸。
該溼地投資、運行成本低
人工溼地,其實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系統。簡單來說,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將汙水有控制地投配到溼地中,使其沿一定方向流動,在這過程中利用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和生物作用,對汙水進行一定淨化和處理。
無好氧池,除了一臺水泵沒有其他機械設備,汙水處理全部由PKA溼地完成,無需專人管理,一次性建成能用50年以上,這就是PKA人工溼地的優勢所在。
「四級沉澱池代替了傳統人工溼地前的厭氧池或好氧池,投資成本是原來的一半。」小姚說,採用汙水泵進水,無需建造設備機房,也解決了生活汙水間歇性排放帶來的進水量不穩定問題,而且選用的介質和植物均為純天然材料和物種,流程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不增加環境壓力,無二次汙染。
中弄村這88平方米的人工溼地,運行成本僅為0.74元一天,一年不到300元。在處理的水質標準方面,它的進水是劣Ⅴ類水質,處理後的出水水質可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B標準。
已在全省建了4000多個
處理規模可大可小是它的另一優勢。PKA人工溼地的形狀位置可根據現場景觀需要因地制宜確定,小至一家一戶,大至上千戶。
目前,舟山本島、朱家尖、岱山、嵊泗等地都已有PKA人工溼地應用,有些已經運行了10多年。「全省也已有4000多個由我們公司建成的人工溼地,並正向全國鋪開。」達人環保副總經理黃麗娜介紹,除用於農村汙水處理外,還被運用於河道治理、景觀水水質提升等。
據了解,2009年,達人環保作為舟山市海洋經濟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引進,目前公司已擁有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10項,在申報專利5項。
(原標題《PKA人工溼地全市覆蓋率已達80%》,原作者朱麗媛。編輯黃寧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