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科學實驗只是在學校實驗室裡面進行,沒有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對科學家來說,它們卻是最終現實的檢驗,擁有創造或打破關於宇宙的最重要理論的能力。科學實驗不僅僅確認或者駁倒一些理論,它們還改變了我們對生命、現實甚至是對我們自己的看法。實驗有時候完全顛覆了我們關於世界如何運行的常識性概念,有時候還會粉碎存在已久的虛構理論。以下就是一些至今仍對我們有著重要影響的科學實驗:
1、海因裡希·赫茲與無線電波的發現(1888年)
1888年,在德國一個黑暗的實驗室裡,一顆微弱的火星的出現預示著空前重要的技術革命的開始。31歲的物理學家海因裡希·赫茲在實驗室裡建立了一個電路,該電路在實驗室的一角蹦出了一顆火星,然後他看著這朵火星引起房間另外一邊另外一顆火星的出現。赫茲因而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電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以光速傳遞————正如15年前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通過數學運算得出的預計一般,從那個時候開始這些電磁波成為了今天全球廣播、電視和電子通訊網絡的基礎。
2、斯坦利·米爾格拉姆和服從權威實驗(1961年)
1961年6月,27歲的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拉姆刊登了一份廣告,邀請讀者參加一項有關記憶的科學研究。不過這項實驗和它看起來的樣子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實驗中有一個學生單獨在一間房子裡,負責實驗的科學家向他提問,如果回答錯誤,米爾格拉姆就要求受試者通過控制臺上的開關電擊那個學生,電壓從15伏到標明「危險」的450伏。電壓一直上升,當電壓已經顯示「危險」,被電擊的那個學生開始尖叫,最後尖叫被不祥的沉默所代替。儘管有所猶豫和抗議,可是65%的參加者還是聽從指令進行實驗。 那個被電擊的學生實際上是一名演員,他只是在模仿被電擊的聲音,其實沒有受到一點傷害。米爾格拉姆的這個實驗證明了各種普通人都會被權威說服去虐待一個陌生人———如果他們相信可以把責任全部推到權威身上的話。正如最近在伊拉克發生的虐俘醜聞所表明的,米爾格拉姆的實驗並沒有過時。
3、恩裡科·費米和第一次鏈式核反應實驗(1942年)
從原子中提取有用能量的想法曾經被一些世界頂尖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認為是不可能的。可是當芝加哥大學進行了一次地下核反應實驗之後,科學家們就不再有這樣的懷疑。在1942年12月的一個寒冷的冬日,諾貝爾獎得主、義大利物理學家恩裡科·費米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原子反應堆CP—1的建設。費米證明了核反應是可能的,也是可受控制的,而且還能為世界帶來核能源。
4、埃丁頓證實愛因斯坦引力理論的實驗(1919年)
1919年11月7日,愛因斯坦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現代科學家。全球媒體對一項科學實驗的結果進行了報導,這項實驗的結果表明,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將牛頓古老的定律淘汰了。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是空間與時間彎曲的結果,這使光線在通過有質量的物體附近時發生彎曲。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阿瑟·埃丁頓決定通過測量太陽引力對在1919年5月發生的一次日食中靠近太陽的恆星光線的影響來證實這一理論。愛因斯坦的理論所預測的彎曲效應是牛頓理論所預測的兩倍,但它仍然十分微小:相當於從14米開外看到的一根頭髮的寬度。經過數月的分析,埃丁頓宣布,恆星表面位置的微小變化表明,愛因斯坦的理論已經擊敗了牛頓的理論。從那個時候開始,越來越多準確的測量證實了愛因斯坦的預言。
5、米切爾森—莫利實驗 (1887年)
如果你開車以70公裡/小時的速度在一條公路上行進,一輛汽車以70公裡/小時的速度迎面而來,兩輛車之間的相對速度是多少?很簡單:140公裡/小時————這是常識。然而在1887年,兩位美國物理學家艾伯特·米切爾森和愛德華·莫利發現這種「常識」不適用於光束。他們試圖檢測到「以太」的存在。以太被認為是一種充滿了宇宙的流體,光波因此可以在真空中旅行。他們並沒有發現以太的存在,但是在實驗中,他們發現光速是恆定不變的。這個發現使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責任編輯: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