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震撼世界的十大科學實驗

2021-01-09 搜狐網

第1頁:第一頁第2頁:第二頁

  對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科學實驗只是在學校實驗室裡面進行,沒有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對科學家來說,它們卻是最終現實的檢驗,擁有創造或打破關於宇宙的最重要理論的能力。科學實驗不僅僅確認或者駁倒一些理論,它們還改變了我們對生命、現實甚至是對我們自己的看法。實驗有時候完全顛覆了我們關於世界如何運行的常識性概念,有時候還會粉碎存在已久的虛構理論。以下就是一些至今仍對我們有著重要影響的科學實驗:

  1、海因裡希·赫茲與無線電波的發現(1888年)

  1888年,在德國一個黑暗的實驗室裡,一顆微弱的火星的出現預示著空前重要的技術革命的開始。31歲的物理學家海因裡希·赫茲在實驗室裡建立了一個電路,該電路在實驗室的一角蹦出了一顆火星,然後他看著這朵火星引起房間另外一邊另外一顆火星的出現。赫茲因而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電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以光速傳遞————正如15年前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通過數學運算得出的預計一般,從那個時候開始這些電磁波成為了今天全球廣播、電視和電子通訊網絡的基礎。

  2、斯坦利·米爾格拉姆和服從權威實驗(1961年)

  1961年6月,27歲的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拉姆刊登了一份廣告,邀請讀者參加一項有關記憶的科學研究。不過這項實驗和它看起來的樣子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實驗中有一個學生單獨在一間房子裡,負責實驗的科學家向他提問,如果回答錯誤,米爾格拉姆就要求受試者通過控制臺上的開關電擊那個學生,電壓從15伏到標明「危險」的450伏。電壓一直上升,當電壓已經顯示「危險」,被電擊的那個學生開始尖叫,最後尖叫被不祥的沉默所代替。儘管有所猶豫和抗議,可是65%的參加者還是聽從指令進行實驗。 那個被電擊的學生實際上是一名演員,他只是在模仿被電擊的聲音,其實沒有受到一點傷害。米爾格拉姆的這個實驗證明了各種普通人都會被權威說服去虐待一個陌生人———如果他們相信可以把責任全部推到權威身上的話。正如最近在伊拉克發生的虐俘醜聞所表明的,米爾格拉姆的實驗並沒有過時。

  3、恩裡科·費米和第一次鏈式核反應實驗(1942年)

  從原子中提取有用能量的想法曾經被一些世界頂尖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認為是不可能的。可是當芝加哥大學進行了一次地下核反應實驗之後,科學家們就不再有這樣的懷疑。在1942年12月的一個寒冷的冬日,諾貝爾獎得主、義大利物理學家恩裡科·費米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原子反應堆CP—1的建設。費米證明了核反應是可能的,也是可受控制的,而且還能為世界帶來核能源。

  4、埃丁頓證實愛因斯坦引力理論的實驗(1919年)

  1919年11月7日,愛因斯坦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現代科學家。全球媒體對一項科學實驗的結果進行了報導,這項實驗的結果表明,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將牛頓古老的定律淘汰了。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是空間與時間彎曲的結果,這使光線在通過有質量的物體附近時發生彎曲。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阿瑟·埃丁頓決定通過測量太陽引力對在1919年5月發生的一次日食中靠近太陽的恆星光線的影響來證實這一理論。愛因斯坦的理論所預測的彎曲效應是牛頓理論所預測的兩倍,但它仍然十分微小:相當於從14米開外看到的一根頭髮的寬度。經過數月的分析,埃丁頓宣布,恆星表面位置的微小變化表明,愛因斯坦的理論已經擊敗了牛頓的理論。從那個時候開始,越來越多準確的測量證實了愛因斯坦的預言。

  5、米切爾森—莫利實驗 (1887年)

  如果你開車以70公裡/小時的速度在一條公路上行進,一輛汽車以70公裡/小時的速度迎面而來,兩輛車之間的相對速度是多少?很簡單:140公裡/小時————這是常識。然而在1887年,兩位美國物理學家艾伯特·米切爾森和愛德華·莫利發現這種「常識」不適用於光束。他們試圖檢測到「以太」的存在。以太被認為是一種充滿了宇宙的流體,光波因此可以在真空中旅行。他們並沒有發現以太的存在,但是在實驗中,他們發現光速是恆定不變的。這個發現使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責任編輯:汪春)

相關焦點

  • 【趣味物理】10個趣味物理小實驗。
    原標題:【趣味物理】10個趣味物理小實驗。 注意:此時易拉罐在氣壓的作用下被壓扁且發出巨大的響聲,實驗者應有思想準備,以防驚惶中碰到其它實驗儀器而被燙傷甚至引起火災。本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建議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
  • 萬眾期待的《化學秀》重磅登場,超多趣味實驗盡在劇場
    今年,全國多個城市陸續上演《物理秀》,現場好評不斷。演出現場,不論你曾是理科生還是文科生,都會被這場秀的表現形式和知識的傳達方式所震撼! 慣性定律、轉動慣量、相對定律等物理原理都被用一個個精心打磨後有趣又有效的物理實驗所展現
  • 【趣味物理】炫酷物理實驗動圖,太神奇啦!
    原標題:【趣味物理】炫酷物理實驗動圖,太神奇啦! 本文按照力、電、光、熱、原的順序整理幾個有趣的物理實驗動圖,分享給大家。 美麗的彩虹 X光照射下的人手 對光學的研究打開了我們觀察世界甚至宇宙的大門
  • 初中物理:「趣味」基礎實驗選編,給孩子存著,原來物理這麼有趣
    在初中物理的,除了課本上基礎的公式定理是我們必須要掌握好的以外,基礎的實驗操作也是物理學習的另一個重點。一直以來物理實驗都是物理學的一個難點,初中也不例外,或者從某一方面來講,學生的物理實驗操作能力比他的理論知識點還要來得更實用一點。
  • 人大附中校本課程-《趣味物理實驗與電子製作》-(10/11)
    人大附中校本課程《趣味物理實驗與電子製作》由吳月江、王玉麗老師授課。本課程主要包括趣味性物理實驗和趣味電子製作兩部分,以實踐動手為主,同時穿插相關的理論知識介紹。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趣味性物理探究實驗和電子製作,增強初中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探索精神和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 「趣味力學試驗及製作」:「趣味」課堂上的教育「實驗」
    「趣味力學試驗及製作」:「趣味」課堂上的教育「實驗」●實習記者 王力可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副教授高雲峰的 「趣味力學試驗及製作正當同學們震撼於武功的力量時,高雲峰不失時機「預言」了科學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議:「你們雖然沒有練過武功,但是只要充分運用現有的知識和能力,幾天之內就能超過他。」
  • 趣味科普進後海 玩轉物理爭創新
    為了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2020年10月20日上午,由後海社區黨委以民生微實事為平臺主辦的「玩轉物理」之青少年科普手工DIY活動第一場熱烈開展,現場氣氛熱烈,後海社區的青少年兒童們在有趣的物理實驗中得到啟發,對物理產生了濃濃的興趣,收穫良多。
  • 「文末有福利」15個超震撼的實驗動圖,看完真是大開眼界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生活中其實有許多神奇的物理化學現象。下面就跟小博一起來看看吧!圖片加載慢稍加等待即可哦~溫馨提示:部分實驗具有危險性,請勿嘗試!是不是很震撼呢?科學實驗對孩子們總是自帶這吸引力。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有一顆科學的種子但是需要合適的契機來誘導它發芽每個孩子也都愛玩也都想去探究一些科學原理今天小博給爸爸媽媽們推薦的是《科學實驗王》第三十冊 燃燒與滅火趣味漫畫學科學,先學先贏!
  • 本報小記者「探秘」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在這裡,小記者們親歷了百餘項物理實驗,涵蓋了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與高新技術中的物理、生活中的物理、趣味物理、軍事物理等物理學相關的各個方面,充分領略了物理的神奇與奧妙,,進一步激發了對科學世界的學習與探求激情。當天上午9時半許,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小記者們來到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準備在這個國家級的物理實驗室尋找到真知。
  • 趣味物理:一個瘋狂的「風箏實驗」
    從此以後,富蘭克林成了世界上最「帥」的人之一。言歸正傳。富蘭克林使用萊頓瓶進行了許多科學實驗,在實驗中他看到了電火花,由此突然聯想到了「上帝之火」――雷電。雖九死而不悔(風箏實驗聽起來瘋狂無比,但是後人對於這個實驗是否真正存在莫衷一是。)很多人追隨著富蘭克林的腳步,「瘋狂」了重複著他的大氣電實驗(或者是實驗的設想)。比如,俄國科學家利赫曼。他和他的助手羅蒙諾索夫對雷電現象觀察了三年之久,他們也想像富蘭克林一樣「窺探」雷電的秘密。
  • 大學生玩轉科學趣味實驗
    大學生玩轉科學趣味實驗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李旺澤 劉琿) 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歷時1個月的第二屆走進化學實驗室主題活動之科學趣味實驗設計競賽日前落下帷幕。  此次科學趣味實驗設計競賽吸引了眾多學子,共收到70餘件作品。
  • 《自然》公布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人物
    當地時間12月14日和15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分別公布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中國學者李蘭娟和張永振當選。研究人員收集了2009年到2018年間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數據,結合其他中微子振蕩實驗,釐清了轉換概率對於不同參數的依賴性,同時給出了CP破缺證據。
  • 【趣味實驗】10個最經典化學趣味實驗,讓學生一秒愛上化學!
    如何讓你的學生愛上化學,是許多化學老師感到頭疼的一個問題,下面選擇了幾個適合在課堂上做的化學趣味實驗,來幫助各位老師讓學生愛上化學!!! 以下實驗請在化學老師的指導下進行。
  • 東南大學發布「十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吳剛副校長代表學校向社會發布了「東南大學十大科學與技術問題」。為什麼發布「十大科學與技術問題」?一般來說,關於科技發展和趨勢等問題通常由一些權威的研究機構或學術組織來發布,而由一所大學獨立發布此類問題並不多見。那麼東南大學為什麼要發布這十大問題呢?
  • 趣味科學實驗——大象牙膏
    科學趣味實驗一直是學生們最喜愛的課程,今天有幸跟學生一起體驗了一把久負盛名的「大象牙膏」實驗。「大象牙膏」實驗是2009年由美國《連線》雜誌網站公布的十個最令人驚訝的化學實驗視頻之一,其實驗方法是將濃縮的過氧化氫(一般為30%的濃度)與肥皂混合起來,加上一些碘化鉀或高錳酸鉀(不能過多),短時間內即可觀察到一股充滿氧氣的泡沫狀淺黃色物質像噴泉一樣從容器中噴湧而出,當然也可以加入不同的色素看到不一樣的顏色。
  • 【趣味實驗】那些有趣的化學實驗
    原標題:【趣味實驗】那些有趣的化學實驗 > 有趣的化學實驗,看完了以後會不會愛上化學呢!(PS:實驗有危險,模仿需謹慎!)
  • 揭秘:世界上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實驗
    作為被列入世界上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實驗,讓很多物理學家和科學家們傷透腦筋。
  • 【趣味物理】10個生活中非常有趣的物理小實驗。
    原標題:【趣味物理】10個生活中非常有趣的物理小實驗。
  • 趣味科學實驗:N153.有趣的''蛇擺''
    一【蛇擺】     用優美的方式詮釋單擺的擺長與周期的關係,使演示實驗更有趣味性,更吸引人。二【實驗現象】   【實驗視頻】三【實驗原理與製作】    【實驗原理】單擺是能夠產生往復擺動的一種裝置,將無重細杆或不可伸長的細柔繩一端懸於重力場內一定點,另一端固結一個重小球
  • 世界十大最美物理實驗
    美國兩位學者在全美物理學家中做了一份調查,請他們提名有史以來最出色的十大物理試驗,結果刊登在了美國《物理世界》雜誌上。經過幾十年發展的量子學說最終總結了兩個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亞原子微粒,(如電子、光子等等)是同時具有兩種性質的微粒,物理上稱它們:波粒二象性。 將託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的說明這一點。科學家們用電子流代替光束來解釋這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