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瓶座η流星雨(η-Aquariids,031 ETA)是每年固定發生的中型流星雨之一,平均天頂每時出現率(Zenithal Hourly Rate,ZHR)約40。今年的極大期時間可能落在5/4~5/6,對流星有興趣者,這幾天的凌晨都可注意觀測。
數據來源:NASA,截圖來源:天文通小程序但今年極大期月相近「望」,寶瓶座Eta流星雨大約在凌晨1:30-2:00從東南方升起時,月亮也在天上,使可見流星數量減少到原來的1/5~1/10,因此3:30後接近月沒,4:00左右天文曙光前,會是適合的觀測窗口。除了在月光中飛翔的流星之外,還有明亮的火星、土星、木星和燦爛的夏季銀河,值得找個視野遼闊的郊區來觀賞。
2020/5/6凌晨四點左右,寶瓶座η流星雨輻射點位置示意圖。以上示意圖由Stellarium產生。這群流星雨的活躍期一般介在4月19日至5月28日,流星速度快(約每秒66公裡),平均亮度約2等,算是流星雨裡中等偏亮的,這群的流星通常可以拉得很長,且約1/3以上的流星有持續1秒以上的流星痕,比例很高,但非常明亮的火流星出現的機會偏低。
想要觀賞流星雨,僅需挑選無光害且視野遼闊之處,用雙眼欣賞整個天空即可。一般而言,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因光害稀少且空氣乾燥而乾淨,可以看到比較多的流星;鄉下或僻靜無燈光影響的地方次之,都市內與周圍則不適合。利用三腳架固定數位相機或手機,對準天空做長時間曝光攝影,抓準時機,即可拍攝流星雨。
哈雷彗星(來源:維基百科)寶瓶座Eta流星雨和10/20前後的獵戶座流星雨都是天字第一號周期彗星——哈雷彗星(1P/Halley)遺留在軌道上的彗星殘渣形成的流星雨。最近一次周期高峰落在2008~2009年的ZHR分別達85和65左右,2013年時曾記錄到ZHR~70的狀況,今年應該沒有特別亮麗的表現。
寶瓶座Eta流星雨的流星有個特色,就是當輻射點仰角愈低時,流星划過的軌跡路徑愈長,觀測者可藉此了解流星的角速度概念,所以國際流星組織(IMO)建議可多留意這樣子的流星,記錄它的軌跡、開始與結束的時間。
來源:臺北天文館網路天文館
整理:天文通 / 神秘的老A(查詢更多)
「在看」就是分享與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