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給哮喘患者做機械通氣時,難免會擔心極高的氣道壓會將肺泡吹破。那麼實際上,肺泡是否真的這麼容易破裂?我們又該如何給哮喘患者設置呼吸機呢?
哮喘患者的肺泡,真那麼容易被吹破?
正如吹氣球力氣太大會把氣球吹破,呼吸機用太高的壓力也可能把肺吹破。一般認為,肺內外壓力差超過 40 cmH2O,則極有可能吹破肺泡,造成氣壓傷。所以絕大多數呼吸機默認的壓力報警是 40 cmH2O。
但是,當氣道狹窄明顯時,使勁地吹氣並不一定會吹破氣球。因為相當一部分力氣花在了克服氣道阻力之上。雖然你在使勁吹氣,雖然氣道內壓力非常高,但氣球裡面的氣體並不多,壓力也不高,氣球不會破。
氣球內壓力多高取決於氣球內有多少氣體:氣體越多,壓力越高,氣球越容易破。這就是順應性的原理,順應性 = 容量/壓力。
理論上,當遇到小氣道狹窄嚴重的患者時,使用一個較高的壓力送氣並不會把肺泡吹破,那麼高的壓力只是為了克服氣道阻力。
所以當大家遇到哮喘病人超過 40 cmH2O 的氣道峰壓時千萬不要緊張。
如果潮氣量沒有超標,肺泡內氣體不多,肺泡內壓力也不高,肺泡也不會破。此時要勇敢的把壓力報警從默認的 40 cmH2O 上調到 60 cmH2O。太低的壓力報警設置使得氣沒法吹進肺泡,導致通氣無效。
這位患者發生氣胸的原因是?
然而,看這麼一個病例,重症的哮喘,以阻力升高為主,順應性正常,峰壓只有 45 cmH2O 是因為壓力限制設置的是 45 cmH2O,實際峰壓應該更高。給予很高的壓力通氣以後,患者病情緩解,但隨後發現了氣胸。好在氣胸並沒有嚴重的症狀。
前面不是說哮喘病人使勁吹也不會吹破肺泡嗎?怎麼就氣胸了。原因是,肺不是一個氣球,肺是由無數個小氣球組成的。
如上圖所示,雖然大多數肺泡連接的支氣管都狹窄了,但不排除少數肺泡的支氣管是通暢的。因此在呼吸機使勁吹氣的過程中,氣道正常的肺泡直接面對過高的壓力。雖然大多數不正常的肺泡沒有破,但少數正常的肺泡卻破掉了,氣胸就來了。
「小潮氣量」是關鍵
因此,在重症哮喘機械通氣中,為了保護正常的肺泡,依然要把峰壓降下來,儘可能不那麼高。降下來的關鍵就是「小潮氣量」。如下圖的設置是錯誤的。
還是上面氣胸的那個病人,左圖初始設置就是錯誤的,580 ml 的設置潮氣量並沒有達到目的,壓力限制設置 30 cmH2O 過低,出現「潮氣量過低」報警。右圖則是重新設置以後,病情緩解後的波形。小潮氣量的設置是患者病情緩解的關鍵因素。
ARDS 患者小潮氣量通氣原則眾所周知(當然大多數人並沒有搞清楚其原理),哮喘 COPD 的患者為了降二氧化碳為什麼也要「小潮氣量」呢?原因之一就是為了保護正常的肺泡。那麼潮氣量可以小到多少?
(肺泡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與肺泡通氣量的關係)
這個經典的插圖多次出現在內科學、生理學以及各種呼吸病參考書上。橫坐標是每分鐘肺泡通氣量。這個圖代表在不吸氧的前提下,隨著肺泡通氣量的降低,會出現二氧化碳升高和氧分壓降低的變化。
請注意圖中的紅點位置,這個點在二氧化碳的變化曲線上,其對應的橫坐標 2L/min 不到,縱坐標對應的是 75 mmHg 的二氧化碳分壓。75 mmHg 的二氧化碳對於一個因為 II 型呼衰插管的患者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
根據呼吸頻率折算下來,一個沒有自主呼吸的哮喘患者只要 100-200 ml 的肺泡通氣量就能滿足身體需要,加上 150 ml 死腔量,350 ml 的潮氣量設置足夠患者使用了。
因此對於一個重症哮喘患者,一般情況下,起始設置 350 ml 潮氣量足夠了。要知道插管之前患者自主呼吸潮氣量可能也就 200 ml 不到。這樣低的潮氣量可以將氣道壓控制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因此避免了對正常肺泡的損傷。
說了那麼多,到底該怎麼設置?
那麼說到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重症哮喘患者呼吸機到底該怎麼設置?其實沒有太多選擇。
只能說在糾正原發病的前提下,充分鎮痛鎮靜,必要時肌松,不要有強烈的自主呼吸。
壓力報警或壓力限制設置到 50 cmH2O 以上。選擇容量控制通氣模式保證基本潮氣量,潮氣量 350 ml,呼吸頻率 10-15 次。吸呼比 1:2-1:3 之間。PEEP 低一點,甚至可以不要 PEEP。畢竟氣道痙攣導致的氣道狹窄不是靠 PEEP 能撐開的,反而增加了患者呼氣阻力。
但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問題就是:這類患者機械通氣之初,趁著良好的鎮痛鎮靜,千萬不要忘了測量呼吸力學和內源性 PEEP,以此量化氣道阻力和順應性,排除有無肺動態過度充氣。
病情好轉後及時切換為自主通氣模式,也就是壓力支持通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