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細胞能像烏賊一樣變透明—新聞—科學網

2021-01-15 科學網

 

雌性乳光槍烏賊可以改變組織的透明度,以阻止具有攻擊性的雄性烏賊。圖片來源:Alamy

通過基因工程改造人類細胞,使其表達烏賊的透明蛋白,可能會使人類細胞的透明度改變,從而有一天可能會形成透明組織。

短期內,這種方法可能會幫助生物學家在顯微鏡下獲得更好的活體組織圖像。從長遠來看,或許可以隨心所欲地製造出透明的組織塊,甚至可以通過基因工程製造出能夠控制透明程度的有機體。

6月2日,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人員Alon Gorodetsky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最新研究稱,他們首次在實驗室內成功將人類細胞可控、可逆地變成透明。

Alon Gorodetsky說:「這是一個瘋狂的、超前的想法。但當你看到烏賊這樣做時,你就會覺得這並不遙遠。」

許多頭足類動物不僅能改變皮膚的顏色,還能控制它們的透明度。例如,乳光槍烏賊基本上是透明的,但雄性烏賊體內的白色睪丸可以看到。雌性烏賊通過將透明組織變成白色,形成類似於雄性烏賊睪丸的白色條紋,以此來阻止具有攻擊性的雄性烏賊。

這個過程是在含有一種叫做反射蛋白的細胞層的幫助下做到的。當反射蛋白分子彼此分離時,大多數光會通過組織,進而變成透明。

但是,當這些蛋白質在細胞內聚集在一起時,它們的折射率(光穿過物質的速度)就會發生變化。蛋白質會散射更多的光,使細胞呈現白色。

Gorodetsky團隊選擇的是人類胚腎細胞,這是一種自然透明的細胞,並將其放在一個培養皿中進行基因改造,使其產生在乳光槍烏賊體內發現的反光蛋白。

通過改變胚腎細胞周圍液體的鹽度,可以使細胞內的反光蛋白聚集或分離。這改變了被細胞反射或穿過細胞的可見光的比例。

Gorodetsky表示,研究小組使用鹽度來控制反光蛋白的聚集,因為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但在未來的應用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他的團隊也在研究一種類似的方法,製造可以改變透明度的人造材料。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6151-6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這種像玻璃一樣的烏賊,全身透明,沒有一點兒秘密
    就比如說人類自以為研究通透了的管魷目,在這幾年又有了新發現。美國的相關科研人員就在南半球的海洋上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烏賊,它們全身幾乎都是透明的,因此稱它們為玻璃烏賊。聽這個名字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這是根據烏賊的特點來命名的,因為它們整個身體就像玻璃一樣。
  • 烏賊能看到清晰水世界—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naturefootage.com 人類在水下很難清晰地看到事物,這不僅僅因為水中存在氯氣,還源於當水的密度和眼液幾乎相同時,進入人們眼中可以產生圖像的光線很難彎曲和聚焦海洋生物普遍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而烏賊卻擁有一種秘密武器能克服這個困難。 之前的研究已證實烏賊的眼睛是獨特的:每個晶狀體的折射率在中間是最大的,從中間到邊緣逐漸變小。這種獨特的晶狀體在水中可以矯正光線難彎曲和聚焦帶來的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海洋中的昏暗光線。 烏賊所擁有的這種晶狀體,因為其表面彎曲,通常不能將入射的光線聚焦到某一點,這就使圖像變得模糊。
  • 能造出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嗎?—新聞—科學網
    如今的人工智慧系統已經在不少具體問題的解決能力上超過了人類,那麼,我們究竟能否製造出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人工智慧會有一天超越人類智能嗎? 計算型智能只是人類智能的一種類型 下圍棋是人類的高級智能活動之一,過去人們認為計算機不可能超越人類的這種智能。因此,下圍棋也被視為人工智慧的「聖杯」。
  • 非常稀有的小型烏賊,像是小豬一樣可愛,專家:像氣球一樣一眼能看透
    在海洋之中有一種很奇特的生物,這就是烏賊。烏賊並不屬於魚類,而是一種智力很高的軟體生物,它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會選擇噴墨水的方式逃脫。現在的人類已知的烏賊已經有300多種,可是人們只關心大型烏賊,忽略了小烏賊。
  • 300米深的海底發現透明烏賊,會發光還可以變成紅色
    據《觸摸地球新聞網》9月1日報導,美國探索號船已經帶領我們領略了很多驚人的深海海洋生物,例如深海抹香鯨、頑強的頭足類動物,今年7月,他們還在加州海洋深處看發現了六腮鯊,現在,他們又發現了一種透明的烏賊。
  • 烏賊看到人類看不到的世界,擁有無限視野,能穿越時空?
    人類一直在探索地球,探索世界,包括看到的和看不到的。雖然科學家已經發現宇宙中存在十一維空間,但一般我們肉眼看到的只有一維,二維,三維空間。而人類現在生活的世界就是三維空間。雖然我們處於三維空間,但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則認為:其實人類身處的世界是四維空間,由於人類受限於固定的思維模式,所以無法意識到四維空間的存在。最近有學者提出,可能世界上有種海洋生物可以看到人類找不到的四維空間,它就是烏賊和章魚。
  • 科學家對人類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使人類細胞變得不可見
    --當下每一次想要努力的念頭,都有可能是未來的你在向現在的你求救--每日寄語通過改造人類細胞的基因,科學家使細胞有了偽裝的能力。據《新阿特拉斯》報導,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借鑑了烏賊的能力。具體來說,他們改造了人類細胞,使其產生一種被稱為反射素的烏賊蛋白,這種蛋白能散射光線,產生一種透明或彩虹色。這不僅是一個科學研究,而且弄清楚如何把特定的基因侵入到人類細胞中給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來探索潛在的基因是如何工作的。
  • 細胞變透明,隱形成為可能,「隱形人」離我們還遠嗎?
    《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Cephalopod-inspired optical engineering of human cells》,首次在實驗室內實現了人體細胞上實現了細胞的可控、可逆變透明。因為頭足類(烏賊,章魚等)動物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 像小莓子一樣的可愛生物蜂鳥小烏賊Euprymna berryi
    這是一種像小莓子一樣的可愛生物蜂鳥小烏賊Euprymna berryi,中國漁民稱它們目鬥仔,目鬥仔是體長僅3-5公分的小傢伙,它們和一般烏賊不同,沒有明顯的頭部和腹腔區分,全身相連。它們身體半透明卻富含色素細胞,可以輕易變幻體色偽裝。
  • 鴿子羽毛讓機器人像鳥一樣飛翔—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   一個長得像鴿子且能像真正的鳥兒一樣急轉彎的機器人,可能預示著航天工程的未來——一個不斷變形的羽翼。 準確理解鳥類如何飛行一直以來是個難題,因為單個翅膀由許多根羽毛組成,這些羽毛一直相互作用,使鳥類的翅膀在飛行中不斷變形。
  • 烏賊和人類一樣擁有立體視覺!戴3D眼鏡的烏賊準確捕捉虛擬蝦
    (來源:P Gonzalez-Bellido/Wardill Lab)實驗中,烏賊戴著 3D 眼鏡,可以準確地打擊在屏幕上移動的虛擬蝦。這一發現表明,烏賊通過比較每隻眼睛看到的圖像來估計和獵物之間的距離,就像人類一樣。
  • 美媒:烏賊可以在細胞核外編輯遺傳物質
    參考消息網3月26日報導美媒稱,烏賊能在科學家料想不到的地方編輯它們的遺傳信息。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3月25日報導,近海長鰭烏賊是最早已知能夠在神經細胞核外面微調核糖核酸(RNA)鏈的動物。這些被稱為RNA信使(mRNA)的基因信差攜帶著構建蛋白質的細胞藍圖。
  • 7種透明的海洋生物
    另外透明的頭蓋骨,有助於光線的收集,及時辨別天敵和獵物的方向。黃翼刺尾魚。當你是一條出生不久的小魚,弱小可憐又無助時,如何讓自己遠離天敵視線,就變得非常重要。這條玻璃透明色的小魚,不是塑料玩具,它叫黃翼刺尾魚。從年幼時的透明到成熟期的鮮黃,它的顏色變化劇烈,劇烈到很長一段時間,生物學家都以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種。
  • 火焰烏賊-世界上唯一有毒的烏賊
    火焰烏賊(Metasepiapfefferi)也可稱作火焰墨斗魚、火焰黃花魚,是一種地棲居在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馬來西亞與加拿大北部亞熱帶氣候海域的烏賊。火焰烏賊是一種帶有毒性的烏賊。火焰烏賊全是目前孰知唯一一種會在海平面以腕足和鰭行走的烏賊動物;因為烏賊骨較小,火焰烏賊無法在水中長途遊泳。火焰烏賊形態目前己知最大中小型的火焰烏賊標本採集,外套膜長度有8公分,卻不知道絕大多數的身形都是6公分以下。火焰烏賊的烏賊骨只佔外套膜長度的2/3左右,外觀呈長斜方形,帶淺黃色調,兩側削尖,中區稍微突起。
  • 海洋探索:發現十分稀有的小型烏賊,像小豬般可愛!
    在海洋中,烏賊並不屬於魚類,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海洋軟體動物,遇到危險時,大多數烏賊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現在已知的烏賊大約有350多種,體型有大有小,人類一般會比較關注體型巨大的烏賊,而忽略還有很多小型的烏賊。
  • 人類能否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
    人類必須通過種植、打獵、養殖等方式得到食物,以提供身體所必需的能量。在大自然中,很多生物並不需如此,例如植物、海藻以及很多種細菌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生存。那麼人類是否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像植物一樣,從太陽能中獲取食物呢?通常說來,動物是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的,但是一切規則總有例外。
  • 外表像烏賊卻生了一身魷魚骨 這到底是個啥東西?
    浙江在線10月13日訊 「從漁船上拿來幾隻外表像烏賊的海鮮,殺的時候卻發現其背部骨頭不是硬硬的烏賊骨,而是像魷魚背部那樣的透明軟骨。它究竟是烏賊還是魷魚呢?」  張女士說,她婆婆家在舟山,前幾天老家有個親戚的漁船靠碼頭,她丈夫去拿了一些海鮮,當天晚上她在宰殺其中幾隻「烏賊」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它們看起來沒什麼異常,可背部沒有硬硬的烏賊骨,而是透明、角質的軟骨,和魷魚差不多。  「我老公是海邊生、海邊長,從小吃海鮮長大的。他一開始也認為是烏賊,但看到角質軟骨後也困惑了,說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海鮮。」
  • 烏賊是四維生物, 比人類高級?
    一般來指就是三個空間維度和一個時間維度,人類作為三維物體可以理解四維時空但無法認識以及存在於四維空間,因為人類屬於第三個空間維度生物。 按理說以我們普通人類的能力,是看不到四維空間的存在的,就像我們從出生之後就被時間推著向前走,會長大,會衰老一樣。
  • 新型透明電導體可像橡皮筋一樣拉伸
    原標題:新型透明電導體可像橡皮筋一樣拉伸  新華網華盛頓9月21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休斯敦大學教授、著名華裔納米材料專家任志鋒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一種可像橡皮筋一樣循環拉伸而不改變性能的透明電導體。這項成果在柔性電子學和人體可植入設備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
  • 青蛙是怎麼變綠的—新聞—科學網
    綠色脊椎動物的顏色通常被認為是來自於其皮膚中承載色素的細胞。但許多樹蛙缺乏這些細胞。這些樹蛙之所以是綠色的,是因為它們半透明的身體顯示出血液、骨骼和其他內部組織,而這些組織是由高濃度的綠色色素——膽綠素「染」成的。 為了了解這種現象的起源,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的Carlos Taboada和同事從圓點樹蛙身上提取了淋巴液和其他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