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亮是人類再熟悉不過的景象,它的存在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它能使地球穩定地旋轉,將地球圍繞地軸轉動的傾斜角度控制在幾度以內。如果沒有月球存在,地球的運行狀態就會發生混亂,地軸傾斜角度將達到數十度。如此大的變化可能不會阻礙生命的產生,但會導致一種截然不同的氣候。
月球自古以來就有著許多的會說,嫦娥奔月,月宮等,但這些是否真的是傳說呢?以地球現在的科技登陸月球並不是難事,但自從60年前美俄登月後直到現在,美俄再沒有提起過登月這回事,月球沒有開採價值嗎?不是,事實上月球上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及一些未知的元素,月球是一個寶藏。就是這麼一個寶藏,美國完全有能力開採卻不雲開採,甚至提都不提登月,寧願去登陸遙遠的火星。這裡面到底是什麼秘密呢?看來月球真得不簡單,人類不是不想登月,而是月球上有秘密及危險。
月球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38萬公裡。太陽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1億5千萬公裡。兩兩相除,我們得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的395倍遠。太陽直徑約為138萬公裡,月球直徑約為三千四百多公裡,兩兩相除,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395倍大。395倍,多麼巧合的數字,它告訴我們什麼信息?
從地面上看過去,月亮和太陽兩個約略同大的天體,一個管白天,一個管夜晚,太陽系中,還沒有第二個同例。著名科學家艾西莫夫曾說過:「從各種資料和法則來衡量,月球不應該出現在那裡。」他又說:「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蝕,小到仍能讓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學上找不出理由解釋此種現象,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難道真是巧合嗎?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太空探測器發現,處於月球與地球地心連線上的月球半徑被拉長,也就是說,如果沿赤道把月球分成兩半,截面不是正圓,而是像橄欖球一樣的橢圓,「球尖」指向地球。但迄今無人能就月球當前形狀的成因給出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釋。
月球形狀的另一個謎團是,月球面對地球一面在物質構成及外貌方面與背對地球一面差異很大:前者地殼比另一面地殼薄許多,並擁有由玄武巖構成的廣闊平原,這些平原被稱為月海,這是很久以前月球表面火山噴發的結果。背對地球的一面地殼厚很多,有更多隕石坑,幾乎沒有月海。一定程度上,月海中密度較高的玄武巖使月球的質量中心不在幾何中心,偏離了約1.6千米。但是,遷移的發生過程尚不清楚。
月球上的未解之秘還有很多,目前為止,月球有25個秘密是人類無法解釋的,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研究它,分析它都不合理,宇宙中都找不出符合月球這種現象的天體。最後科學家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月球是人造天體,只有這個解釋才是最合理的答案。但到底是誰造的?多少年前造的?為什麼要造它還要把它變成地球的衛星,和地球有什麼關係呢?這些秘密只有等未來人類全面開發月球的時候或許才會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