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月球日:月球那麼美,我們帶你去看看

2020-12-05 未來春藤

「這是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的這句名言家喻戶曉。

1969 年的今天,美國 「阿波羅」 11 號飛船安全著陸在月球上,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在這個幾千年來讓我們魂牽夢繞的星球上,留下了人類的腳印。

人們為了紀念人類第一次登月,將每年的 7 月 20 日定為人類月球日。

除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之外,人類自古以來對月亮有著特殊的喜愛,這種情有獨鍾,體現在很多方面。而且月亮也有鮮為人知的秘密,這些你都了解過嗎?

1、帶你看神秘色彩的月亮

有關月球的電影

《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

有關美國登月,在上世紀其實是有爭議的,流傳著2種陰謀論。《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就是以美國政府向世人隱瞞了月亮上的外太空文明為背景,開啟了一場汽車人的戰爭。

《月球》

《月球》是一部科幻懸疑片,講述月球能源公司礦工薩姆貝爾,本身在月球基地開採能源,但渴望回家的他遭遇了一起事故。隨後他在基地遇見了另一個自己,進而發現了公司不可告人秘密的故事。

有關月亮的兒童讀物

《如果月亮會說話》 32頁

這本書獲得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童書大獎。如果月亮會說話會怎麼樣呢?

它會將戶外各種各樣的夜間活動告訴小朋友,比如暮光留下一道痕跡在牆上,襪子待在椅子下面,窗戶在打著呵欠。它會說樹林裡面有夜間偷竊、蜥蜴小跑回家吃晚餐……這是小朋友的夢境,他富有想像力的將月亮帶到了現實生活中來。

《月亮忘記了》

這是在成人間都很流行的繪本。

月亮從天上掉落,忘記了以前的事情,人們陷入了不安。但突然間,每個人的窗戶上都掛著一個月亮。當人們忘記了真正的月亮,被小男孩救起的月亮也慢慢恢復了記憶。離別在即,被小男孩溫暖的月亮,終於找回了回到天上的勇氣。

這是一個治癒的故事,適合講給5到7歲的孩子聽。

2、帶你看文化內涵的月亮

與月亮相關的節日和習俗

在中國,與月亮相關的節日是元宵節和中秋節。在這些節日中,寄託了中國人對合家團圓的美好期望。

元宵節始於 2000 多年前的漢朝,傳統習俗有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

不知道小朋友們還會不會在元宵節的晚上,亮起一盞小燈籠,和父母走街串巷。那是多少父輩的人兒時的記憶。

有關中秋節的來歷就眾說紛紜了。但中秋節吃月餅,可是全國統一的習俗了。除了吃月餅,還有賞花燈、賞桂花的習俗。

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但在東南亞的眾多國家,中秋節也是一個重要節日,各國的慶祝方式各不相同。

與月亮相關的節日不光在中國,外國也有與月亮相關的節日。

在印度,八月份月圓之時,是印度的繫繩保護節。節日中的印度婦女不分宗教和種族,都把絲線織成的繩子和花朵系在自己兄弟的手腕上,表示請求他們的幫助、保護。

在柬埔寨,佛曆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傳統的「拜月節」。儀式結束後,老人會把米糰塞進孩子嘴裡,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方止,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

猶太的新年也與月亮有關。猶太新年在最接近秋分的那一天開始。每次新月出現,人們就在戶外舉行祈禱儀式,教堂裡吹起羊角號,取意與上帝通話,期望得到上帝的祝福。

月亮的文藝範兒

月亮與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有著不解之緣。

提起詩中的月亮,大家一定想到思鄉。

一首《靜夜思》,學齡前的孩子都倒背如流,足以見得李白這首借月思鄉的詩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統計,李白有關月亮的詩大約有300多首。

除了寄託思鄉,月亮在詩詞歌賦中還有哪些意象?

以月光襯託清幽的氣氛。如王維的「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以月襯託孤苦失意的情懷。如白居易的 「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 。

這亙古不變的月,將古人的愁思,寄予千千萬萬的後代。今天望月的你,感受到了嗎?

與月亮有關的故事

與月亮相關的神話故事、傳說也比比皆是。中國的吳剛折桂、嫦娥奔月大家已經耳熟能詳。

但你知道如今過生日吹蠟燭的習慣,也與月亮有關嗎?

在古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是阿蒂米斯。人們祭祀月亮女神的時候,要點燃橡木火把, 後來變成供奉甜餅並點燃蠟燭。

如今演變成為了慶祝生日的方式。在蛋糕上插蠟燭,吹滅並許願,月亮女神會保佑願望能夠實現。

3、帶你看不一樣的月亮

「廣寒宮」 名不虛傳

月球白天氣溫高達 127 ℃,夜晚又低至 -183 ℃,溫差大約 300 ℃, 流傳千年的廣寒宮名號,可不是白叫的!

一天更比一月強

月球雖然無時無刻都在圍繞著地球轉,但是它的自轉速度卻被地球甩出十幾條街。月球自轉一圈是 708 個小時,也就是29天半。對比地球的24小時,真是一天更比一月強。

地球 「移情別戀」 ,月亮 「漸行漸遠」

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顆小行星,它比月球距離我們還要近,據推測,在幾千年之後該行星會在地球的吸引下成為地球的第二個衛星。同時,天文學家們也發現,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從最初的 2 萬公裡已經擴展到38萬公裡,並以每年 3.8 釐米的速度,漸行漸遠。

月亮是個 「檸檬精」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中間圓、兩頭尖的不規則的近圓形,但你知道月球是什麼形狀嗎?月球是近似檸檬或者水氣球的形狀。原來這才是最大的檸檬精。

月球上的腳印

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的足跡。因為月球空氣稀薄,沒有空氣對流,也不會有風,所以月球上的腳印可以保留幾百年。

從古至今,人類都對月球充滿著想像,表達著對月亮的讚美。不管是古人以為坐著炮竹火箭就能抵達月球,還是當今人類以科技手段一步步向月球靠近,我們都未停止過對月球的探索。

人類月球日,我們走近這個地球衛星,它為我們保守著穿越千萬年的秘密,是太陽系裡無光無熱無言的星。

相關焦點

  • 人類月球日,北京天文館約您「一起去月球」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宇宙那麼大,我們什麼時候也能「出門」看看呢?迄今為止,人類還只登上過月球這一個地外天體。1969年7月20日,人類首次登上月球,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的足跡。7月20日也由此成為人類月球日。
  • 人類月球日:人類的月球旅行還有多遠
    但月在青天,「可望不可即」,1969年7月20日,美國借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實現第一次載人登月,這一日期也被確定為「人類月球日」。但1972年載人登月即告結束,直到50年後的今天,月球旅行一度停滯,美好的未來僅存在於幻想之中。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爆發給全球旅遊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太空旅行項目也仍在開發之中。
  • 這個中秋節帶你去看看「玉兔」在月球上發生的故事
    在月球背面行走不容易  自古以來,中秋節就流傳著「嫦娥奔月」的傳說。而現在,我國在月球上有了真正的「嫦娥」和「玉兔」。它們開創了許多個「世界首次」,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加美好的中秋記憶。    在今年的1月3日,在月球背面迎來了兩位特殊的旅客:中國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
  • 人類月球日:blackpink、趙露思、楊超越,「我要月亮奔我而來」
    街蜜們晚上好:)51年前的今天,一個美國人邁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他就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著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於是這一天,被定為「人類月球日」。人類對月球的幻想與探索由來已久,「史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講述的正是一場徵服月球的奇幻冒險。
  • 人類月球日 | 你所不知道的月球
    1969年的今天,美國&34;登月,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首次在月球留下人類足跡,從此7月20日被定為&34;。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可是,我們對月球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因此,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始終是月亮的同一面,背對地球的那一面只能用太空飛行器才能看到。
  • 【中秋歌曲】帶我去月球
    >【中秋歌曲】帶我去月球2012-07-26 00:29:4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走帶我走走出空氣汙染的地球  走帶我走走出紛爭喧擾的生活  因為漫天黑煙腐蝕掉我的夢  因為徵戰殺伐我就快要沒有朋友  不求軒不求冕不為這紅塵所囚  帶我去月球那裡空氣稀薄  帶我去月球充滿原始坑洞  帶我去月球重力輕浮你我  掙扎在一片荒漠也不見嫦娥相從  但我要背向地球希望寄託整個宇宙
  • 人類月球日 | 今夜,讓我們仰望星空,逐浪月球
    「 這是個人一小步,卻是人類一大步。」That&人類月球日航天英雄阿波羅11號農曆十五#,月亮都顯得如此皎潔而亮堂,讓人內心感到平靜與祥和。今天是人類月球日,正如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對繽紛生活的探索永無止步
  • 你知道月球的地質嗎?現在帶你看看月球的地質情況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博科園-科學科普】月球上的一些地質觀測甚至可以用肉眼觀測到。月球上著名的「人類」圖像是一種光學錯覺,基於月球表面黑暗和白色地形形成的圖案。現在來看幾乎可以肯定赫歇爾錯了,正如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月球上沒有活火山!另一種解釋涉及空間物體的影響。1791年德國天文學家Johann hier Schroter(1745 - 1816)用投射陰影的形狀和長度測量了月球上山峰的高度。他發現,在火山口周圍發現的物質足以再次填滿火山口。
  • 人類月球日 | 豐臺的月亮
    人類月球日 | 豐臺的月亮 2020-07-20 15:4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自然禮讚|人類月球日
    月球是我們地球家園的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正因為和地球如此「親密」,它的每個變化都能引起人類的關注。無論是陰晴圓缺還是月食日食,以及各種大氣現象,都揭示著月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月亮同時還作為一種傳說或象徵的符號融入到人類文化的血脈中。
  • 嫦娥帶你去瞧瞧——嫦娥四號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新華社西昌12月8日電  題:月球背面長啥樣?嫦娥帶你去瞧瞧——嫦娥四號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新華社記者胡喆、謝佼、荊淮僑  千百年來,月亮一直是人類心中的夢想之境。思鄉的情懷、探索的欲望,都交織在一汪皎潔的白月光中。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在原著中,逃逸時代地球的航線大概是這樣的——地球不斷變軌加速環繞太陽運行,軌道變得越來越扁,直到環繞太陽第15圈時,遠日點抵達木星附近,地球藉助木星巨大的引力達到逃逸速度,向太空深處飛去,開啟流浪時代。只不過,在原著中地球順利飛過了木星,而電影則原創了地球被木星引力捕獲,遭遇危機的故事。
  • 人類登月簡史 | 帶你去看月球背面
    ● 1959年至1976年,在蘇聯(U.S.S.R.)17次機器人探測月球計劃中,實現了多項第一,包括第一次拍攝到了月球背面(1959年),以及三次採樣返回。● 1961年至1968年,美國的徘徊者號(Ranger)月球軌道飛行器,以及勘測者號(Surveyor)任務,為阿波羅計劃中的人類登月鋪平了道路。
  • 《飛向月球》:到月球背面去!開創人類的第一次
    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經感嘆「月有陰晴圓缺」,如果你經常「舉頭望明月」就會發現,無論月亮圓缺如何變化,月面上明暗區域的相對位置卻幾乎是不變的。月亮凝望地球的臉,從來不曾有過改變。從古至今,地球上的人類就一直不曾看到過它的背面。「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進行探索?
  • 人類月球日 | 站在月球看地球,能看到什麼樣的景象?
    1969年的今天,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首次在月球留下人類足跡。"這是我個人一小步,卻是人類一大步",從此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在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中,月球始終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也是地球唯一的自然衛星,或許因為這樣的聯繫,月球也成為與人類感情最貼近的天體。
  • 揚州科技館中秋國慶活動發布 邀你製作月球車帶你去觀星
    中秋、國慶假期臨近,不少家長已經行動起來,準備假日帶孩子放鬆身心。昨日,記者了解到,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期間,揚州科技館準備了一系列的活動,等待你來參加。  中秋帶你去探月  巧手製作迷你月球車  中秋節是「月圓人圓」的時刻,每當仰望夜空,人們可以看到月球「芳容」。
  • 人類是否真的去過月球,NASA告訴你真相!
    「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就是說在50年前的1969年的7月20日,「阿波羅11號」的船長「阿姆斯特朗」走下宇航船,踏上了月球,實現了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的這樣一個「偉大創舉」!畢竟在50年的時候都已經登上去了,但奇怪的就是在這50年來人類再也沒去過月球,所以就有很多人懷疑當初美國登月這事是捏造的。當時美國和前蘇聯在進行宇宙開發的競爭,看誰能夠先登上月球,所以在這種緊張競爭的環境之下,或許撒這個謊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美國真的撒了這個謊的話,那這個謊也太大了,欺騙了全世界、欺騙了所有人類。
  • 把月球變成地球專屬的供電基地可行嗎?西瓜視頻帶你看看
    這種科學實驗一般都是在各類科幻作品中見到,首次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算的上是人類的一個超大的進步!突然覺得眼前已經浮現各種立體的數字!各種活在科幻影視中的酷炫操作了。讓我們跟著西瓜視頻創作人「科學火箭叔」看看。
  • 人類第一次成功軟著陸於月球背面 你的樣子很美
    你的樣子  月球暗面沐浴在陽光之中,如一片灰亮大海。新年第二天,「嫦娥四號」落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鬆軟土壤中,幾乎沒有一點揚塵。這是人類第一次成功軟著陸於月球背面,並傳回對這片區域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照片。一天後,「玉兔二號」月球車緩緩滑下斜坡,張著雙翼似的太陽能板,留下兩條清晰的「足印」。
  • 這個中秋帶你去看「玉兔」在月球上發生的故事
    行走284.6米、全天候被保護……這個中秋帶你去看「玉兔」在月球上發生的故事  在月球背面行走不容易  自古以來,中秋節就流傳著「嫦娥奔月」的傳說。而現在,我國在月球上有了真正的「嫦娥」和「玉兔」。它們開創了許多個「世界首次」,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加美好的中秋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