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今天,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首次在月球留下人類足跡。"這是我個人一小步,卻是人類一大步",從此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
在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中,月球始終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也是地球唯一的自然衛星,或許因為這樣的聯繫,月球也成為與人類感情最貼近的天體。
而在人類的知識進程上,月球又扮演怎樣的角色?
10餘年前,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中國商業與全球化教授項兵一句「站在月球看地球」的理念轟動管理學界。
曾經,我們常常進行「中學西學」的體用之爭,卻忘了全球是一個大的經濟體,具有更高遠見的企業家不是站在中國看全球,而是「以全球應對全球」。
那麼,具體深入如何理解「站在月球看地球」?如何將全球視野為自己所用?來看看項兵教授怎麼說。
站在月球看地球
1969年,月球神秘的面紗被揭開,月球表面第一次留下人類足跡。而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望向地球,說出了那句改變歷史的經典名言:「這是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這份激動人心到現在都鼓舞著每個抬頭仰望星空的人。
當然,也有無數宇宙愛好者好奇從月球望向地球是種什麼樣的景象。
有人說,38萬公裡的遙望帶來強烈的孤獨感和恐懼感;也有人說「這顆藍色星球真的好美」;更有人在思考,如果將這樣的思維應用於管理領域會發生怎樣的「跨界」火花。
即使沒聽過長江的課,大多數人也聽說過「站在月球看地球」的管理理念。對於企業家而言,在月球上俯視地球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項兵教授這樣解答:「在長江,我在《中國商業與全球化》這門課中講到,美國保持全球領先的競爭力,根本在於美國有一批企業能夠徵戰全球主流市場和主流產品領域。中國有多少能夠在上述「雙主流」都佔據核心地位的企業?華為或許可以算作是一家,但目前在美國這個主流市場受到各種限制。」
自從洋務運動以來,我們討論中學、西學的「體用之爭」,習慣於仰視西方、拷貝西方的思維,當然也曾追隨過西方腳步實現經濟的飛躍和發展。
然而目前,中國經濟已位列世界第二,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30%,在世界經濟穩步復甦的進程中,持續發揮著「壓艙石」和「助推器」的作用。
而全球正處於多重變革與拐點匯集於一點的大變局時代,突出的變革包括:經濟發展模式、一系列顛覆性技術及創新、投資與貿易體系重構、國家治理與社會契約關係、地緣政治、可持續發展的挑戰等等。
想要開創引領世界的中國經濟發展新時代,項兵教授認為我們的企業家迫切地需要建立起「月球看地球」的俯視思維。
而長江商學院2002年創辦時,中國剛剛加入WTO。長江的初心就是要為中國培養一批有全球視野、全球價值對接能力、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和全球擔當的企業家。
目前,中國大陸有112家世界500強企業,但絕大部分企業仍主要在國內市場徵戰,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的全球化運營。
我們從全球頂尖商學院聘請世界級的管理學教授、經濟學家,以此促進西方管理學的研究成果與中國本土的管理實踐相結合,從而為大中華地區造就一大批商界領袖,並為中國企業進軍世界提供新思維、新視野和新對策。
項兵教授指出:
「國內有條件的企業和企業家,應該『站在月球看地球』,探討大範圍的創新,全球範圍內的創新,給中國帶來新的機會,也給全球帶來新的機會,這樣,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受到的抵制才會減少。」
為什麼必須站在月球
自阿姆斯特朗1969年首次登月,以「人類的一大步」宣告站在月球的重大意義後,我們都自然而然地將「站在月球看地球」視作人類裡程碑。
那麼,對於企業家而言,站在月球看地球又意味著什麼?
項兵教授用「站在月球看地球」強調創業時要有國際視野。項兵總是告訴自己的EMBA的學生,忘記你是個中國人,忘記你的公司是中國企業,因為這樣會限制你的思維。
除了全球視野,創業還要更新思維方式,項兵舉了麥當勞的例子。
麥當勞是全球最成功的快餐店之一,而麥當勞的漢堡包並不是全球最好吃的漢堡包,所以麥當勞成功的先決條件不包括找到最好的廚師,做出最好吃的漢堡。
麥當勞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就是能把全世界的漢堡包做得一模一樣,不是特別好吃,但還是可以吃的,這是一個世界級的功夫。
所以請世界最高級的廚師做最好吃的漢堡包不是成功的先決條件,這是思維方式的問題。
全球視野、人文關懷、創新精神
企業家如何做、如何學,能夠改變商業思維方式?
長江商學院EMBA以幫助學生構建「全球視野、人文關懷、創新精神」的新商業思維為課程核心,通過打破傳統的商學教育模式,讓學員從豐盈的生命走向豐盛的人生。
除了「站在月球看地球」,企業家要做到關心和解決全球問題,還需要進行「心態」調整。
急功近利、不顧社會責任,在短期內或會幫助企業積累財富,但長遠來看,它將為企業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
過於重視利潤最大化,而忽略對消費者利益的考量、對員工權益的保障、對合作夥伴的尊重,以及對商業道德規範的執行,對環境保護的承諾,對公益事業的投入,都將阻礙一家企業成為偉大的商業機構。
面向未來,中國企業家應以耐心與感恩之心,實現持續盈利;與政府、民間團體一道,共同解決社會問題,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推動社會進步。
更為深遠地,在新的商業環境與新商業文明中,中國應勇於實現全球引領。從1840年到現在,東方與西方的交流往往是單向的。中國不能永遠做追隨者、複製者。
隨著中國的再次崛起,東西方「雙向交流」的時代或許已經到來。中國古代先哲的智慧或可解決當今人類發展面臨的挑戰,「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全球治理、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具有突出價值。
取勢、明道、優術,相信中國企業家能在認知升級完成後引領下一次「大風流」創新。
長江商學院EMBA
2020年招生即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