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昨天,我們聯合多家機構共同發起『同一個球兒 同一口氣兒』聯合行動。
(詳情請點:我們挑了100種「野味」,想和你一同編寫中國野味RED LIST)。
第一次聽說的,只用記得兩件事。
第一,我們和一線的保護機構和學者初篩了一版中國野味紅色名錄,其中囊括100種被廣泛濫食的野生動物。
第二,我們需要為紅色名錄後續的物種科普徵集更多大家的故事,無論是荒野相遇,還是市場、餐桌上的邂逅。
說出你們的故事
一起組局科普
第一炮,我們先從雞雞雞開始。
在此前徵集的小故事中,我們一眼相中了幾則以『野雞』為題的。
主角是環頸雉、紅腹錦雞和花尾榛雞。
從西南到東北,這三種野雞各自在所屬地域的野味市場上佔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
一故事一科普,抓緊,我們開車了。
又又吖
分享我一個堂哥的故事吧。
這要從四五年前說起。那時他喜歡養狗,具體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品種,那種狗長得高瘦,毛也很短,跑起來非常快。
之所以養那種狗,是為了帶它在天氣好的夜裡去荒地逮野雞、野兔子。
印象裡他會騎著摩託車,晃著摩託的大燈,頭上也戴著礦燈,狗子就在一旁跟著跑。
環頸雉,民間最常被捕捉的「野雞」
聽奶奶說,那個時候讓人發現逮野雞、野兔也是要被罰錢管制的。
但荒地裡根本不會有攝像頭,更沒人會在大半夜去荒地逮人。
被發現的唯一可能是舉報。
可小地方的人情極其重要,誰會為了幾隻兔子得罪別人呢?
蒙古兔
那時我還是初中生,在思想政治課本上看到過一點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知識,知道堂哥的做法不對,但並沒有膽量和能力去制止。
有時,他的捕獵毫無收穫。
運氣最好的時候他一晚上可以帶回三四隻野雞。
近幾年倒是很少聽說他有去捕野味。
聽奶奶說,十幾年前我們在馬路旁就能看見黃鼠狼,但現如今,野雞野兔也很少很少了。
大貓的科普時間:
故事講完,來說說文中提到的野雞吧。
大多數人們口中的野雞就是環頸雉,也叫雉雞。
它是中國分布最廣泛的一種雉類,分布於中國所有的省區。
生態攝影圈裡過去流傳一句話:一雞頂十鳥,一獸頂十雞。
意思是雉類要想在野外看到,還挺不容易。
但這句話要加一句注釋:雉雞除外。
環頸雉的適應能力很強,從山區到溼地、農田,甚至城市裡的一些荒地都有一定遇見率。
但總體來說它們更喜好荒草地、農田這一類相對乾燥平緩的環境。
它們的密度可以很大。
我在北京密雲水庫一帶曾經一次看到一群20-30隻。
而在我們和順基地,到了春夏之交的繁殖季節,一天看到50隻以上並不誇張。
環頸雉數量大,這說明它的生態價值很高,很顯然大家都要吃它。
我們見過豹貓吃它,見過赤狐一嘴叼著三隻小環頸雉回家餵娃。
見過溼地上被雕鴞吃剩的環頸雉殘骸,很顯然金雕、蒼鷹這樣的猛禽都喜歡吃它。
然而也正因為它多,環頸雉成了野味大戶。
需要指出的是,養殖的環頸雉也不少,一般叫做七彩山雞之類的名字。
但是在各地的農村和城鎮市場上出現的環頸雉,多半來自於野外捕獲,特別是那些在路邊掛著賣的。
青釉
父親早年離開家鄉在雲南當過知青,後來參軍投入過中越戰爭,大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轉業回鄉。
幼時聽過很多雲南的野味,比如馬鹿的腹心血、象鼻、熊掌。
據說對著一個水潭發射炮彈炸死了一對很大的魚,父親說得含糊,我只能自己揣測是臘子還是象。
後來到九十年代初父親去雲南出差帶回了一串山耗子的腊味,還有一隻死掉的雄性紅腹錦雞,尾羽很漂亮,是從當地人手裡買來的。
紅腹錦雞 杜卿
紅腹錦雞被父親剝下皮做成標本,但最終那些肉和皮去哪兒了記憶完全模糊了。
只是牢牢記得雲南有好多野生動物……
沈續晝
父親一次扶貧下鄉(一個貧困縣),和村裡的領導在路上走著遇到幾隻很漂亮的紅腹錦雞。
村子裡的幾個人正準備抓來吃,我父親立馬上前阻止,並和他們起了衝突。
他們說這個雞肉很好吃,他們平常遇到都要抓來吃的。
我父親說那也是生命,它的尾巴又這麼好看,怎麼能捨得打來吃呢?
毛色豔麗的是雄雞 攝影:六盤山保護區郭主任
我父親用身體攔住試圖去追趕錦雞的他們,他們接著說生得好看有什麼用?這雞就是給人吃的!
後來爭執了半天,那隻幸運的錦雞終於抓住時機逃走,他們才肯作罷。
貴州因為脫貧致富政策,這幾年農村走了生態經濟的路致富了,生態也越來越好了。
很多稀有的野生動物都回到了山林裡,可是像紅腹錦雞這樣遭遇的還有許多……
希望在脫貧致富發展生態經濟的同時也要注意在這方面加強管理……不能讓生態只成為一片毫無生機的綠色。
紅腹錦雞或許是色彩最華麗的雉類,渾身紅色加金黃色的羽毛,很符合中國人富貴、吉祥的審美標準,據說它是鳳凰的原型。
不過毛色豔麗的只有雄雞,雌性紅腹錦雞則是灰撲撲的。
紅腹錦雞主要生活在山林地帶,分布不像環頸雉那麼廣,甘肅、四川、陝西、貴州的山區常能見到它。
和別的雉類一樣,在冬季紅腹錦雞會集結成群,但並不會出現環頸雉那樣的大群。
夜行者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紅腹錦雞的分布有進一步北擴的趨勢,連我們山西華北豹活動的太行山中段,也出現了它的蹤跡。
在這些地方,紅腹錦雞自然也是很多食肉動物的大餐。
豹貓、蒼鷹這些就不說了,有紅腹錦雞的地方往往也有黃喉貂,它也是紅腹錦雞的主要天敵之一。
甚至像金貓這樣的大傢伙,也會把量大好抓的紅腹錦雞當成日常的快餐來吃。
黃喉貂,紅腹錦雞的主要天敵之一
不幸的是紅腹錦雞分布的區域往往也是盜獵猖獗的地方,野味市場上紅腹錦雞也被叫做金雞或者錦雞。
紅腹錦雞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盜獵犯法、吃也是嚴重違法的。
貝利亞
小時候過年,住在伊春林區的姑姑家和姥姥家都會送來不同的野味,也都是當地朋友打來或者買來送他們的。
有些算是過年討彩頭的傳統,例如選飛龍(花尾榛雞)和野雞(環頸雉),有的就是個新鮮。
花尾榛雞,民間俗稱「飛龍」杜卿
其實野豬肉和狍子肉當時不算稀有,由於肉並不好吃多半被嫌棄。
只有嘎啦哈(中國東北的婦女和兒童的傳統遊戲中,用的豬、羊、狍子等動物後腿中間接大腿骨的那塊骨頭)是孩子們盯著催著趕緊吃掉肉好拿來玩。
後來聽說飛龍是保護動物了,再後來沒人送野豬狍子了,說實話鬆了一口氣,真的沒人喜歡還是挺大的人情…
花尾榛雞就是著名的飛龍。
所謂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天上沒有龍,但是花尾榛雞能叫做飛龍,可見吃貨們對它的肉味之垂涎三尺。
攝影 @北京張果老
中國有兩種榛雞,花尾榛雞生活在北方的泰加林(針葉林)裡,斑尾榛雞則生活在西南山地的高海拔山地。
實際上榛雞屬於松雞的一類,和長尾巴的環頸雉、紅腹錦雞分屬不同的科(松雞科和雉科)。
和前兩種主要在地面活動、扒食草籽和昆蟲的雉類不同,花尾榛雞的主要食物來自於樹上的一些果實,但也會吃一些昆蟲類的食物。
攝影 張明
花尾榛雞曾經在我國數量眾多,它是松雞裡面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在北京也有過幾筆記錄。
然而持續過度的捕殺,已使中國花尾榛雞的數量減少了7-8成。
而這種個大肉多的松雞在森林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蒼鷹、紫貂、以及赤狐、猞猁等猛禽和猛獸都會以其為食。
山西拍到的赤狐
在北方動物密度較低的森林裡,一種主要的獵物數量降低,將會影響到其它很多動物的生存。
祖先馴化了雞,我們卻嚮往鴻蒙。
這已不是為了溫飽,而是口腹之慾的作祟。
傷害不在遠方,就在每個人的身邊。
我們也在舌尖上,見證了中國野生動物的衰退史。
希望你能幫我們繼續徵集身邊的野味故事。
我們將結合多年保護的經驗和知識,一路梳理,一路輸出。
共同編制《中國野味紅色名錄》。